說實話,打從高考後就很少再有倒計時的概念,也就沒有了看著數字一天天減少的恐懼感。更多時候是等到意識到時,才發現時間的猛然迫近,就像這春節來得無聲無息,眼瞅大寒一過還真就進入手指數得過來的倒計時。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茲大寒一過,就至立春,新一年的節氣又開始重新輪迴。所謂冬去春來,大寒雖然寒冷,但考慮到已接近春天,就氣溫而言反倒不如小寒來得低。
作為臘月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本處農閒時期,但春節將至,人們反倒顯得格外的「忙」,除舊飾新、腌制年餚、準備年貨和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都成為倒計時期間的主要工作。年味較濃,習俗保留完善的地方,還存有糊窗、趕婚、趕集、蒸供、洗浴等約定俗成的習慣。
雖說「大寒迎年」的風俗不少,各地也不盡相同,但主題基本上是圍繞「祭祀」展開的。像是小年提到的祭灶,和都市人更加熟悉的尾牙。如今尾牙多半離不開宴席,因此多數人自然而然認為這個「牙」與「打牙祭」意思相近。其實這裡的牙,是古時商人祭拜土地公的儀式。
農耕文明的傳統思想中,對土地的崇拜已深深刻入骨髓,即便是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商賈也不例外。據悉,農曆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便是福建商人祭拜土地公的日子,也就是「牙」。由此推算,農曆二月初二即為「頭牙」,而臘月十六便是「尾牙」。
流傳至今的尾牙傳統已然從福建地區傳向全國,尾牙宴也將公司的年終氣氛從做著總結的會議室傳遞到年會上的推杯換盞。
相傳尾牙宴上一道白斬雞的擺放很是講究,古時商家若將雞頭對準某個夥計,意味著來年將被辭退,算是一種含蓄的表達方法。當然如果老闆員工之間相處融洽且滿意,老闆就將雞頭指向自己,或者乾脆提前拿掉雞頭,讓大家放心吃飯,共謀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nsfxW8B3uTiws8K0a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