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大佬們罕見高位減持,透露出一個強烈信號!

2020-07-15     電商報

原標題:電商大佬們罕見高位減持,透露出一個強烈信號!

面對牛市,大佬們罕見減持!

第一次!市場漲到讓人懷疑人生,劇本都不敢這麼寫!種種跡象表明:人人都是巴菲特的牛市來了!

可是,面對這個銳不可擋的牛市,在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股價「飛黃騰達」的同時,大佬們卻不約而同地跟著我左手一個慢動作,右手慢動作重播:減持、減持、減持……

馬云:史詩級減持!

阿里巴巴從去年11月26日回歸港股後,股價上漲高達45%,馬雲也在短短半年裡所持阿里股份銳減超2.3386億股,持股比例首次降至5%以下,達到4.8%,可謂史詩級減持——按平均股價及匯率估算,馬雲光是這波套現就差不多有430億元人民幣之多!

馬化騰:連續性減持!

作為港股的「股王」,騰訊今年的股價依然像怒放的生命飛翔在遼闊天空;與此同時,馬化騰今年以來多次公告減持騰訊股票,涉及資金近70億元,其中今年6月9日至12日,馬化騰連續4個交易日在高位減持約42.699億港元,這樣的操作非常罕見。

黃崢:一夜減持超1000億!

7月1日,黃崢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從即日起,自己將不再擔任公司CEO,拼多多新CEO由原CTO陳磊接任;同時,黃崢還將拿出約占公司總股數10.11%的股份,即約1009.5億元人民幣,用來成立慈善基金,以及激勵公司未來的管理層。

福布斯富豪榜實時數據顯示,馬化騰最新身價為60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227億元,穩坐中國首富;

馬雲最新身價為48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423億元,位居國內富豪榜第二。

放棄價值1000億人民幣的黃崢,目前身家仍高達308億美元,約合2115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富豪榜第五名這樣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位置。

於是問題來了,大佬們為什麼在市場行情看漲的情況下紛紛減持?

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

股市有一個「黃金法則」: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具體到最近國內網際網路大佬們的減持,可能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套現的錢才叫自己的錢。

雖然目前資本市場處於沖高之勢,民眾們都認為牛市已至,但是,大佬們是不會像我們一樣苦等最高點現身的,畢竟,把數字變成現實的資金,已經套現的錢才叫自己的錢。

其次,在牛市靜候熊市的到來。

牛市到了,熊市還會遠嗎?這時的減持套現,是為了熊市場到來後,可以繼續購入新的股權,獲得更持久的收益。所以,從這個方面而言,現在的減持其實就是為了投資未來。

最後,將慈善、教育等事業進行到底。

在過去一年中,馬雲的身份發生了很大改變:繼去年卸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長後,馬雲不久前還卸任了日本軟銀公司董事,按照馬老師的規劃,今後他將把主要精力用於做慈善,並且重新做回老師。所以,從今年3月以來,馬雲和蔡崇信等人就在陸續減持阿里股票,用於此前做出的慈善承諾:2014年4月,馬雲和蔡崇信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就公開表示:成立個人公益基金,以占阿里巴巴總股本2%的期權為基金的資金來源,致力於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的慈善事業。按照當前的阿里市值計算,這筆資金總額將超過600億元。

當然,馬雲可以毫無顧忌地趁著高位減持阿里股份,最大的保障還是阿里合伙人制度。作為阿里唯二的終身合伙人,馬雲和蔡崇信通過適量的減持不僅不會失去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還可以通過教育和慈善幫助到更多的人,推動社會的整體向前,對於這種減持行為,我們當然是歡迎的。

總之,對身居國內富豪榜前列的大佬們而言,走一步看十步,永遠是一種心照不宣的遊戲規則,就像《攀登者》中說的:到達巔峰之後,只有往回撤!

最牛的減持,是讓企業精神成為世界財富!

說到國內富豪榜,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華為那麼強,但是任正非卻很少上富豪榜。

作為全球通訊業的老大和手機業務的老二,2018年,華為的全球銷售收入為7212億元,,凈利潤達到了593億元。如果按照30倍市盈率計算,華為的總市值最少有18000億元,就按任正非在華為有1.14%的股份來算,其最新身價最少也有200億元——雖然200億不到別人的零頭,但是擠上富豪榜末班車應該不成問題。

事實上,2011年,任正非就以11億美元的身價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當時他的全球排1056名,中國排92名。

但是在這次之後,任正非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排名就越來越靠後,如今在中國富豪榜排名更是甩到了160名之外。

原因也很簡單:他把所有的資本都「減持」了,並且集中在晶片、5G等科研投資上了,就像任正非自己說的:我們認為不投資就沒有未來。

所以,直到2000年的時候,任正非還沒有自己的房子,當時他租了一個大約30多平的房子,還西曬。作為一個2000年銷售額達220億人民幣的公司創始人,居然沒有自己的房子,任正非可謂是中國企業家中的「異類」。

更異類的是,華為員工的工資卻是出了名的高:2000年,一個普通華為員工的工資5000+,當時深圳市中心的房價也只有5000元,而當年深圳華為總部旁萬科幾個盤的別墅單價大約在1萬平左右。如今,華為員工每年光是年終分紅就達到了人均80萬左右。

任正非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財散而人聚」:多年來,華為一直堅持「不上市、分股權」,把絕大多數財富都無私分配給華為的員工,讓員工們拿到了股權後,發揮狼性精神,就算是像一架被人打得傷痕累累的飛機,也要一路俯衝,取得技術上的突破。

所以,任正非追求的,從來都不是個人的財富積累,也不是企業的眼前利益,而是從一開始就自覺站在民族的高度,從基礎技術上打破國外的技術壟斷,讓華為的5G標準等成為世界通訊科學的唯一標準,試問這種戰略高度,又是幾個人能夠具備的?

是的,狹隘的領導者會儘可能把財富集中在自己手中,而目光長遠的領導者則會讓優秀的企業精神成為全世界共同的財富。

作者:電商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PnBrUnMBiuFnsJQVJQV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