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郭傑瑞
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郭傑瑞不那麼緊張了。
在與央視記者的第二次連線「對話」里,對著手機攝像頭,他的臉上寫滿了誠懇,用並不熟練且略帶口音的「美式中文」告訴大家:
「我要跟大家先說,我是美國人,我真的愛我的國家,我也愛中國,但是我是美國人,我希望我們的領導能對我們的國家好。」
這是郭傑瑞拍視頻以來,在鏡頭面前常常展現的一種態度,即便他他曾經吐槽過美國的地鐵和醫保,也讚美過中國的支付和美食,但是從始至終,他展露出來的都是一種不偏不倚的真誠。
而彈幕里大家也對他的說法表示了理解和贊同,「理解,尊重,求同存異!」「可以理解老郭」「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人總是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在螢幕上閃現,評論區里也充滿了對善意和理解。
作為一名不時來中國拍視頻的「老外」,郭傑瑞拍的視頻也不免常常受到質疑。畢竟不少外國人都曾來中國拍視頻「撈金」,金髮碧眼喊上一句「我愛中國」就能獲得大量的點贊和關注。
然而當這種空喊口號似的逢場作戲成為了很多撈金外國人的常態,蜂擁而來的質疑便成了評論區里的冷嘲熱諷和口誅筆伐,最終他們便像泡沫一般消失在人聲的浪潮里,而那些真正留下來的,便是帶著難得的坦率和真誠的「朋友」,被萬千中國人重新推上了流量的頂峰。
郭傑瑞也沒有想到,自己本來只是打算「中美飲食文化差異」的視頻,竟然讓他成為了連接中美兩國人民的橋樑。而在成為視頻博主之前,他只是美國紐約一個公司的普通管理層,養了兩隻個性迥異的貓,父母和睦,家裡還有個仍在中學讀書的妹妹,就如同美國數以千萬的普通家庭一樣——而拍視頻只不過是他的愛好和靈機一動的想法,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火」。
而當他走在中國乃至美國的街頭,被路人認出並請求合照,在B站的視頻播放量動輒幾百萬起步,評論區夾雜著數千條迥異的評論時,他突然覺得有些「不真實」,甚至一開始還常常感到困惑:「我不是明星,為什麼大家都要和我拍照片?」
但是這卻礙不住每天仍有大量來自海內外的中國人乃至外國人喜歡他的視頻,當郭傑瑞意識到自己真正「火」了,並有無數粉絲在支持他的時候,他已經在不知不覺扛起了中美人民間友好責任的大旗,用自己的視頻向中美人民展現最真實的彼此,娓娓道來一個又一個文化里最深刻的羈絆。
「這個不辣」
「這個不辣!真的!一點都不辣!」
作為一個「老外」,郭傑瑞開始能意外走紅,除了一系列的對比視頻,他的的「不怕辣」和「能吃辣」也常被粉絲和網友津津樂道。
郭傑瑞的「不辣」,還真的不是逢場作戲,而是他真的很很能吃辣。來中國,他必吃辣,從四川的火鍋到街頭的辣子油冰淇淋,郭傑瑞可以說是「無辣不歡」,甚至網友還戲稱他為「郭鐵菊」。
能吃辣的人不少,也有不少老外以「吃辣」挑戰而聞名,但像郭傑瑞這樣認真吃辣甚至還精髓的分出了成都的「麻」和四川的「辣」的區別的人還真的少見。
對於郭傑瑞來說,中國的「辣」更像一種隱藏在飲食里的文化,他在街頭麵館吃面的時候曾認真的說過,他並不單純的只是喜歡辣,而是喜歡有油,有甜,有咸,有辣,有很多種味道在一起的東西,他覺得這是和美國完全不同的飲食文化的味道。
「在美國,我知道苦這個詞,但是我從來不知道苦是什麼味道,」郭傑瑞舉著手邊的飲料,將它們一飲而盡,告訴大家美國的東西大多數都很甜,不會有這麼多味道,有這麼多的「層次感」,他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體驗,能讓他見識並真切的感受到中美文化的不同。
而對於這些不同的文化,郭傑瑞並沒有只是體驗後一笑而過,而是去認真思考這些文化的精髓之處。比如他來中國,有一期是去採訪中國的老人,問他們為什麼和子女一起住。
一開始郭傑瑞以為這是因為這些老人經濟上的原因,但是和老人們交談以後他才知道,是因為老人也需要親情和陪伴,他們會覺得「孤獨」。而這也引發了老郭的反省,他從來沒有如此去深刻的思考家人與自己的關係,而正是這些在中國的經歷和體驗,給了他更多關於中國文化的思考。
不管是「這個不辣」還是「孤獨」,郭傑瑞對於中國文化的體驗和思考,從未止於表面。也許他來說,只有深刻的去體驗過了,才能真正的去理解這個國家和民族人們的生活。
「客觀,理解,尊重」
2020年6月10日,郭傑瑞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的家裡正襟危坐,摁下了手機上「接通視頻」的圖標,略帶侷促的面龐出現在了中國央視新聞的電視螢幕上。
對於郭傑瑞來說,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官方「出道」,但是真正像「新聞直播」一樣,在如此正式的場合面對著數以萬計的觀眾和粉絲,他仍舊感到有些緊張。
而正如央視主持人和大多數網友所描述的那樣,「郭傑瑞不是中國話說的最好的,也不是在中國生活得最久的,中國的網友對他的留言中有這麼幾個高頻詞,『客觀,理解,尊重』——」
不管是在自己的視頻里還是在與央視直播的連線里,他從來不會去刻意的讚美或者誇大,用最真實的現狀和數據說明問題。
而這種「客觀、理解尊重」的態度在郭傑瑞的視頻里並不少見。他去印度的時候,作為一個從小在優渥環境下長大的美國人,在看到印度的「老鼠」公園和神廟後,他會給你單純的介紹這個國家的宗教和信仰;來中國的時候,有高級酒店邀請他入住體驗房間作宣傳,到最後他卻客觀評價,誠懇的說了哪裡好或者是不好;在回到美國的時候,他會認真的和你說美國有哪些制度做的很好,有哪些地方的確不行……
有網友甚至曾經評價道,「郭傑瑞就像一個天真的孩子一樣,用最單純的眼光看待一切」,「他很實在,三觀是真的正,基本做到了公正的自媒體,這真的不容易」等等,諸如此類的評價數不勝數。
「客觀、理解和尊重」已然成為了郭傑瑞身上的標籤,從一個「這個不辣」的美食博主化身為「戰地記者」顯然並非他本願,雖然沒辦法避開,但是郭傑瑞卻力圖把這些採訪和看法力所能及的做到公正,因為他覺得,他首先要對喜歡自己的粉絲負責,其次是對自己負責,「當你去拍了那麼多東西,有那麼多人喜歡你,你不能去辜負他們對你的信任和喜歡」。
「我們要讓美國人知道和喜歡雲南咖啡」
自從成為了「名人」,郭傑瑞的生活就開始陷入到了浮躁的光怪陸離之中,有來找他談合作簽約的MCN機構,有來尋求商業合作的商家,更有做同類型視頻的外國UP主的詆毀和惡意攻擊。
對於任何UP主來說,所有的廣告和MCN機構的簽約都將是一筆不小的收入,甚至對於有些up主來說詆毀的「黑紅」,也是紅。
而郭傑瑞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接推廣,不接廣告,甚至不簽MCN機構。有人詆毀,他就拍視頻證明,坦坦蕩蕩而又真誠,明明白白的告訴大家: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
對自己的「網紅」身份,郭傑瑞顯然有另一種想法,他開始漸漸覺得只拍視頻是不夠的,他想用更多的方式為中國,也為自己「做點什麼」。
2019年10月,郭傑瑞去了雲南拍攝,在那兒,他終於以意外的方式邂逅了自己真正想為之而努力的事業。
「大家應該都知道雲南普洱有好喝的普洱茶,但是你們知不知道,這裡也有好喝的雲南咖啡?」郭傑瑞問,「但是在國際上,我沒有聽過雲南咖啡。」
在歷經了無數的越洋會議和考察後,他下定決心要在雲南建立自己的咖啡地,在美國建立雲南的咖啡品牌,把這些不為人知的雲南咖啡賣到美國,告訴所有的美國人:這是來自雲南的咖啡!
「我們應該很驕傲的說這個咖啡是雲南的!」郭傑瑞道,眼裡閃爍著點點星光,他終於找到了除了拍視頻以外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自己能夠為中國做的事情。
而他也知道,這件事情的意義究竟有多大——一旦雲南的咖啡賣出去,將會增加咖啡農們的收入,拉動雲南的經濟,同時還能幫助中國打通美國的咖啡市場,真正的做到內銷轉出口!
了解到此事意義的網友更是笑稱,「老郭這已經不是恰飯了,這是做飯!」
如今,心懷壯志的郭傑瑞已然和美國的咖啡烘焙公司談好合作,第一批Fibo咖啡正在試產中,而郭傑瑞也在Youtube開通了他的頻道,準備等疫情過後「大幹一場」,繼續用自己坦誠的尊重去嘗試和挑戰更多他所未知的文化和生活。
十月後,郭傑瑞將還會和央視有一次「對話」,雖然不知道那時候世界會如何變化,但不可否認的是,所有對此滿懷期待的人都在盼望著中美之間更美好的未來,也許正如郭傑瑞所說的那樣,「下一次聊天,我們可以不聊這麼沉重,而是聊為什麼這兩個月美國和中國的關係進步了這麼多,還有疫情已經結束了,我希望下次我們可以聊這些。」
作者: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