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24)
生活在生命理念中的人類
我們想像著我們在客觀世界中生活,好像我們是被裝進了客觀世界裡。客觀世界是什麼?由誰製造?製造來做什麼?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可使用這個客觀世界,連為什麼要使用這個世界,我們也是迷惑的。這使人怎麼也想不通,這一切的不知道,是真問題還是偽問題?也就是這些問題本來就沒有,是我們生造出來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生造出這些問題來為難自己?是我們生造出來的意識模型出現了邏輯問題,是這些邏輯不通之處在發難,這些無解的問題其實在告訴我們,我們設置的客觀世界意識模型並不成立。
生活在客觀世界僅僅是一種假設,其實我們真正地生活在生命理念中,這才是我們真實的處境。我們就是被生命理念創造出來的人類,我們絕不是被客觀世界創造的人類,因為從理論上看,客觀世界並不知道要創造出怎樣的人類,而生命理念卻毫不含糊、條款清晰地創造出符合生命倫理的人類。我們為了活著而存在,因為活著需要消耗物質資源,而物質資源的短缺導致我們彼此為爭奪資源而競爭。這種競爭的關係決定了人類社會的複雜關係,決定了人既合作創造生存利益、又必須分別獲得自己的生命利益的本質性關係。生命理念使人必須產生自私觀念,必須在自私的行為活動中才能存活。於是,人只能是為某種利益而進行著鬥爭的人。生命理念決定人只能存在幾十年的時間,人生存的短暫性影響和限制了人存在的意義,生命決定了人存在的性質是永恆死亡之前的短暫存在,這種存在必然是無目的無意義的。
於是,人只能生活於無目的無意義的存在之中,沒有共同的終極的目的和意義,人只能是各自尋找自己的目的,人只能是抱有自我目的的人。生命理念使人必須為生命付出沉重的代價,生命是相對於死亡的存在,我們活著,是對於恆常死亡的一種異常狀態,要保持這種異常狀態就如同將浪花保持在水面上,因此,生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我們經歷了生命這個艱難的過程以後,將歸於永恆的死亡狀態。於是,我們是正在經歷生命艱辛的人。
生命理念如同一個模具,人類就是從這個模具中鑄造出來的產品,我們的一切特徵、一切習性、一切行為、一切狀態……都出自於生命理念。為生存奔忙的人類、為健康焦慮的人類、為死亡恐懼的人類……出自於生命理念;愛恨交集的人類、激烈相爭的人類、殊死自保的人類、災難深重的人類……出自於生命理念;智慧的人類、盲目的人類、一再失望的人類、背負希望的人類……出自於生命理念。生命理念構成了人類的精神意識、構成了人類的文明形態、構成了人類的社會模式、構成了人類的生活體制、構成了人類的行為目的。真正影響人類行為活動的並不是客觀自然的客觀規律,也不是上帝以及各類宗教理念,更不是人間的各種思想智慧和倫理道德,對人類的存在起決定性影響作用的就是生命理念,決定人類存在性質的就是生命理念,構成人類千萬年不變命運的就是生命理念。
人類可以改變一切就是想不到要改變生命理念,人類可以懷疑一切就是沒有懷疑過生命理念。人類可以挑戰一切,但就是無法挑戰生命的存在;人類可以創造一切,但就是不可以創造生命;人間的理論可以超越一切,就是無法超越生命;人們可以想像神魔鬼怪,但就是不敢想像沒有生命;我們願意放棄一切,但就是不願意放棄生命……可見,生命才是人間萬理之宗,生命才是世界萬物之首。然而,如此萬年不動的生命以及生命存在的理念其實就是我們的一種意識模式,它僅僅是一個主觀的概念,僅僅是我們試圖說清又說不清楚的道理。但就是這個不成道理的道理,沒有邏輯的道理,不講道理的道理,卻一直是人間最大的道理。
生命理念造就了如此矛盾的人類,造就了如此混亂的世界,造就了沒有理性的存在。但我們卻不可能撼動生命的理念,因為它不是人類智慧的所指,它不在我們智慧的範疇以內。生命存在不存在不是一個哲學論題,更不是能夠擺上桌面的科學項目,我們對它的存在無可奈何。繼續在生命理念下生存,人類如何改變命運?繼續讓生命理念複製出一批又一批憂生俱死的人類,我們將會一如既往地得到什麼?(接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sjJK3QBURTf-Dn50q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