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
1、什麼是活著?
有生命就是活著,生命是什麼?生命就是活著。這樣的解釋趨於無效,我們仍然不知道活著是什麼?什麼是活著?最微小的生物活著就是細胞在活動、在代謝或分裂出其他細胞。它們活動的意義是什麼?是在感知外界的存在,即物理狀態和化學狀態,冷熱溫度、酸鹼度、濕潤度……等等它能感知到的一切形態,微生物和這些物質狀態做感知互動的存在形態就是活著,我們給活著生物的感知運動現象取了個名稱:生命。本來應該是生命就是生物在做感知運動,沒有做感知運動的生物就是沒有活著,成了被感知的物體。活著就是感知體與被感知體在做感知運動,並產生出感知意識和被感知事物,這就是活著的基本原理。但生命的概念卻不是如此,生命的含義是:生命是建立在不可知的客觀存在上的一個不可知的獨立運行系統,生命與客觀存在沒有必然關聯,生命是偶然產生的非物理現象,生命現象及來由不可解釋。什麼是活著?生命觀就從這裡把存在的真相扭曲了。
感知運動是活著的具體解釋,生命解釋卻出現了兩個「不可知」,客觀存在不可知和生命理由不可知。既然都不可知,為什麼生命概念竟然可以成立?這最要命的兩大來源都交給「不可知」的事實,我們竟然對生命原理及概念堅信不疑,這不奇怪嗎?既然它們都「不可知」,我們怎麼能確定它們是成立的?不可知是一口多大的陷阱?我們的其後無以計數的苦難能填滿這口陷阱嗎?生命觀念就從這裡開始禍害我們。
放棄主觀的蠻橫的理念,回到存在的本身來看,活著是什麼?活著的實質就是在感知。人是從微生物進化而來,在我們所知的微生物之前,可能還有更原始的感知運動形式。只要感知運動一旦發生,就必然會有感知體與被感知體,也就必然產生意識與物質。存在就是在進行的感知運動,這就是說,感知運動發生之前是沒有存在的。沒有存在是一種什麼狀態不能猜測,因為我們的猜測也用的是感知意識的形態,猜測沒有感知運動的存在是犯了簡單的邏輯錯誤。存在始於感知,存在就是在感知,這是不可推翻的鐵律。所以我們追究大爆炸以前的存在,其實我們就是在追究感知的始點。感知運動是有始點的,我們可能一時追究不到感知運動的始點是什麼狀態,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感知運動的始點起於非感知。非感知怎麼突然爆發出感知運動的始點我們暫時還不清楚,但這始點在邏輯上是存在的,這始點首次產生出感知體與被感知體,產生出意識與物質。感知體就是生物,被感知體就是物質,這種感知運動就體現為存在。所以,存在是不可分割的感知運動,一旦分割開來,存在就不再存在。
就此看出,唯物論的客觀存在分割和生命獨立存在分割在邏輯上就不成立,而唯心論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犯了分割的錯誤,他將存在分為感知的一方和被感知的一方,兩方仍然互不相關。由此得出結論,感知體與被感知體是感知運動不可分割的整體,兩方不可分開。所以,意識與物質不能分離,存在不是「被感知」,存在就是「在感知」,這是人類至今沒有意識到的根本性問題。如果在這個認識上有錯,那其後的一切全錯。
感知運動始點的存在說明這世界是必然的存在,因為這世界是感知運動的結果,這些結果與感知體不但不能分割,這些結果就是感知運動中意識呈現的結果。一切存在從始至終的發生都與感知主體的存在相關,也就是說感知體一開始就存在,不是後天無緣無故發生的。這原始的感知體進化出人類,由此推斷出我們人類一開始就以原始感知體的身份存在,可不是以後再「棲居在這地球上」。可以說,由我們的因素產生出來的一切存在當然不是偶然存在,一切存在都是我們存在的一個部分。這種揭露會讓科學界大吃一驚,然後會有理論上的一遍忙亂。
活著原來隱含著一切存在的起始原因,活著的概念里包含著存在的不可分割性和存在所有關係的本質。為什麼人類這麼久沒有理解或意識到活著的真正意義?因為我們統統被無理由無邏輯的生命觀念蒙住了眼睛。(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