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十六強,男籃差在哪裡?

2019-09-04     安可的五維口袋

今天男籃入場,五棵松體育館歡呼聲震耳欲聾,最大的聲浪源自於周琦出現在鏡頭前的一刻,然後是開場前整齊劃一的倒計時。


那會,王仕鵬指導也開口了「不要質疑這些身批國家名字的人,關於勝利的決心和拼搏。想想上一場周琦在防守端拼到抽筋的樣子吧」。


無論上一場最後時刻多麼荒腔走板,那些李楠暫停、周琦失誤和罰球不中的關鍵詞細碎的切割了多少論壇的空間;無論出琦致勝與搖頭嘆琦的段子成為了幾個熱搜的熱點。


但在出線與否的懸崖邊緣,在來自加勒比灣的對手面前,大家還是聚在一起了。


但是,有些東西的問題不在於所謂的拼不拼盡沒盡力,不是運動員有沒有團結今晚願不願意身體接觸——輸了,行,但別總賴那些沒用的精神氣和形上學,到底輸在哪了?



我認為這是一場FIBA規則下,教科書般的


——現代籃球構築下多個強硬側翼VS傳統雙塔優越性之戰


委內瑞拉大量的進攻在開局階段在落位之前發起,高速收縮的小個陣容控制易建聯和王哲林的運球空間。


雙塔的體型優勢從未消失,但後衛線沒有投籃導致對面多人收縮禁區,兩個人對五個人,你搶不到進攻籃板。防守端,周琦大王阿聯拱衛禁區,但對面投籃威脅帶起擋拆外彈拉空禁區,長距離跳投換長籃板恰好對上機動型側翼,你護不了框,還會丟防守籃板。


我認為這是一場FIBA規則下,教科書般的


——具備持球投能力的擋拆手VS沒有投射能力的後衛群優越性之戰。


上一場打波蘭,首戰對象牙海岸,男籃都算得上進攻便秘,但一場焦灼一場大勝,為什麼?


是因為對面的持球人回應不了我們的雙塔蹲坑,被大量壓制去邊線強投不中,後衛線驅動防反千里奔襲。


這場古里恩特一副剃了鬍子的哈登和曬黑了的庫里樣,大量三分線外持球強投和繞掩護中距離干拔開發進攻,刷卡似的懲罰我們的蹲坑策略。


而我們的後衛各個被當做社會主義版西蒙斯放空無法回應,所有擋拆都走下線,從容找人補防請你長距離跳投。


我們是輸在沒有精神氣不敢對抗上面嗎?什麼是精神氣和敢對抗?


FIBA規則下沒有防守三秒,男籃又走的是雙塔路子,阿聯的遠射把握最強但還肩負著第一終結點的重任,周琦有遠射但顯然還不足以當成空間點使用,王哲林沒有外拆,掩護質量普通。後衛線一眾球員回應能力有限,球隊陣容里又沒有足夠的射手儲備。


第二節開局李楠指導就上了三後衛搏命,但郭艾倫的突破空間......唔。

當一個球隊三後衛陣容的進攻空間都是這樣時,當持球人突進禁區抬頭一看除了對面兩個防守人還有自己的雙塔,己方小前鋒還經常空切帶來一個防守人——打不進禁區是精神氣和不敢對抗的問題嗎?精神堅韌或者經驗豐富就能突破進禁區嗎?


一些人口中津津樂道的教練沒有戰術,什麼是戰術?


戰術無非就是跑位和配合,跑位和配合的基點是掩護投籃。你方後衛遠射能力不佳,你非要把戰術弄特複雜,擋出花來人家也蹲三分線裡面笑看憨憨起舞。每個擋拆都繞,每個外拆都不追,你怎麼切入,怎麼擋住人?沒有切入沒有定點,你打戰術能打出啥來,托馬斯迴旋體操表演嗎。


教練組換成波波維奇科爾史蒂文斯,該禁區搓麻還是得搓。



是不往禁區打背身,不給阿聯持球嗎?


當阿聯弧頂持球時三人夾擊,禁區蹲著自己隊友堵死突破路線,李楠指導也只能在休息時嚷嚷「別想著打進去了,人家不會給你打進去的」。


總喜歡強調精神強調團結,總堅持意志品格可以填平一切,卻總忽略物質上擺在檯面上的客觀差距,忽略球隊構築、人員配置和戰術思想上的全面落後。


終場前六分鐘中國隊反擊的浪潮是教練組與球員們至死不棄的證明,但只靠熱血和拚命捲起的風暴終究會停歇。職業聯賽,打的不是夢想與氣血,而是機械化、紀律性、配置優化和戰術資源。空間資源、掩護人資源、持球人資源這些字眼被當成籌碼在桌上交換,中國隊的問題從來不在隊員沒有精神氣上,如果中國隊的問題只在精神氣上,那就真的好了。


阿聯的定位有問題。在現代籃球下出眾四號位選項的易建聯,在小球風暴到來後,以他的機動性、運動能力和空間支援,足以擔任球隊的小球五號位,配上機動型側翼保護籃板,給阿聯充足的順下與單挑空間,阿聯的遠射又能反過來支援郭艾倫們的突破——但我們沒有這樣的配置,這個自姚明之後一直撐著中國男籃前進的老大哥,究其職業生涯都在作為球隊最好的終結點替別人拉開空間。


在國際賽場上,王哲林也暴露了自己足夠的缺陷。作為國內第一低位殺器,這份低位不足以成為國際賽場產出的基點。剩下的,擋拆的沒有很好的掩護質量,順下偏慢,沒有外拆選項,只能靠蹲在禁區沖籃板和伺機背打——但又要制約突破型後衛,同時被後衛的投射反過來制約。


防守最可靠的翟小川沒有射程,不得不在雙塔在場時頻繁切入;衝擊力最強的郭艾倫被困在夾擊的柵欄;趙繼偉和趙睿的三分被人用無限後繞當眾鞭撻;沙拉木這樣三四搖擺的鋒線又顯然沒有做好在這種級別比賽里出場的準備。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些不靠體型低位生吃擋拆出色的中鋒,那些移動輕快遠射靠譜的內線,那些強硬靈敏立足遠射的側翼,那些果敢英睿、敢於決策,持球投風騷性感而不是只照本宣科把球吊給巨人的後衛——他們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不是精神氣,這是一整段、一整個、理念、配置、訓練側重、培養計劃和人員結構上的落後,在王牌尚未到場,但已經乘著現代籃球的風暴絕塵而去的委內瑞拉面前,暴露的格外明顯而已。


但現狀,倒也沒這麼黑暗。


李楠教練本次出征多個持球後衛的名單簡拔和三後衛驅動的銜接段陣容;郭艾倫等一批立足於個人進攻而非傳統組織,持球擋拆帶動全隊的後衛湧現;周琦出道至今對於掩護、外拆投籃的執著這種一點兒不「大姚」的技能加點;沙拉木等人作為可以頂上四號位的空間型側翼位「一大四小」在不遠的將來鋪開的藍圖;丁彥雨航這種單兵作戰能力出色的側翼單挑人再現江湖。


中國隊確實在做,確實在轉型,只是現階段、此時、此地、此刻,還沒有能撐起改變的資源,還沒有能支撐如飛健步的內功,還在為了之前歲月里那些加錯了的技能點還債。


前幾天我發文章探討,一位老師在底下回覆:94年紐約肉搏的尤因與奧克利,老尼爾森手下飛馳的德克和納什,07年聲勢滔天的黑八勇士;13年巴蒂爾勒布朗雙前鋒的熱火;再到追夢登堂入室,死亡五小的小球;再加上無數規則的修改——NBA花了整整二十四年,才從大夢VS尤因的七場系列賽走到了勇士VS火箭的無限換防,多少英雄在小球的風暴里褪盡,多少球隊成了現代籃球鐵蹄下的骸骨,我知道你們都厭煩了「中國隊的路還很長」,但這事急不得,中國隊就是還在路上。

而如果我們只知道強調精神氣、遇敗就嚷嚷經驗不足、遇焦灼就空談要敢打敢拼

那不好意思,中國隊永遠只能在路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nAU_WwBJleJMoPMfn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