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原名孔丘,是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名莊周,是中國道家學說的創始人之一;老子,原名李耳,因寫下《道德經》被稱為道教之祖,與莊子合稱為老莊。
這三人都是我國古代春秋時期出現的聖人賢者,更是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奇怪的是,孔子和莊子等都是以姓氏後面加個子,被稱為孔子和莊子,而身為道教之祖的李耳卻沒有在姓氏後加子成為李子,而被稱為老子,這是為什麼呢?
這個「子」好理解,就是古代人們對成年的男性的尊稱。當然不是是個成年男性就能被稱為「子」,這個一定要有相當的社會地位和才能出眾的人,才能被稱為「子」。
身為道家之祖的李耳,寫下了驚世駭俗的《道德經》後,騎著青牛出關化胡,可偏偏沒有被稱為李子,而被尊稱為老子,有以下三個原因:
這第一,傳說李耳的母親感天地之孕生下了李耳,不料想,李耳生下來之後耳朵奇大不說,而且鬚髮皆白,就是個小老頭的模樣,眾人看到後均感到驚異。
父母看著孩子耳朵垂肩,就給孩子就著耳朵起了個「耳」名。過去稍大一些的孩子,都俗稱為童子,而李耳生就一副老人像,就被人笑稱為老童子,又稱為老子,以至於後人都忘記了他的真名了,
其二,源於李姓圖騰之說。史傳老子家在陳楚之地,整個家族都把老虎作為家族的圖騰。當地土語李耳的發音極為接近「虎」的發音,龔維英著《原始崇拜綱要》中說:李耳亦楚語,即虎。
虎被稱為老虎,李耳的發音接近虎,就成了老李耳,像極了老狸兒。所以當地人又戲稱李耳為「狸兒,」老虎就成了老子,一直傳到了現在。
第三個觀點是,老子本來就姓老,原名老聃,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人,而李姓則是從老姓里分出來的。
不管是哪種說法,作為中國古代泰斗級的代表人物,老子的學說和地位,在世界上獨領風騷幾千年,是任何人都無法撼動的。
單從對世界做出的貢獻來說,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老」字理解為大、為早的意思,就是想當然的第一了!
作為道教之祖和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的學說影響了整個世界,給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仿佛就是一盞耀眼的明燈,至今仍在照亮著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OliQt3IBiuFnsJQVaUk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