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為何疏遠宋江,跟魯智深形影不離?宋徽宗用10個字,完美解釋

2020-08-13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武松為何疏遠宋江,跟魯智深形影不離?宋徽宗用10個字,完美解釋

其實,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以至於許多人都迷惑不已。昨兒還稱兄道弟,呼喊著彼此兩肋插刀呢,可咋一晚上過後,就形同陌路了?對這個問題,宋江也是糾結不已。

翻遍《水滸傳》,宋江唯有對武松的投入是最多,且不計成本的。咱就不說,在柴進府如何了,只說宋江和武松在孔家莊再次相遇,直至分離後,宋江在去往清風寨時,是「於路只憶武行者」。

能讓宋江如此掏心掏肺,僅武松一人!可惜宋江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武松自這次跟宋江分別後就去了二龍山。

當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威震江湖,搞出那麼大的動靜,連魯智深都嚷:宋江大名我耳朵都磨出繭子了。可再看武松,身為宋江的結義兄弟,竟裝聾作啞一般,根本不提二龍山加盟梁山,最後還是楊志率先提出的。

由此,二龍山加盟了梁山,武松終於跟宋江相會在梁山。哪料從此在梁山上,武松卻疏遠了宋江,仿佛之前的一切從未發生過,只跟魯智深形影不離。

那麼武松和宋江,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形成了這種模樣?

其一:真偽難辨

武松是《水滸傳》中,活得很率真的好漢。別管你是誰,只要我武松認為你錯了,那對不起了,輕則口頭反對,重則就直接動拳頭了。

武松的這種性格,自始至終一直就沒變過,這點跟魯智深是非常一致的。故而,武松和魯智深,堪稱是梁山108將中,活得最真我的好漢。

反觀宋江,這就發生問題了,他是真偽難辨!比如對武松是掏心掏肺嗎?貌似如此,可卻又帶著強烈的「控制欲」。比如,離開孔家莊跟武松分手時,宋江是這樣說的:「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攛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結果最終在梁山上,宋江要投降,武松直接翻臉!

所以宋江就是一位「大偽似真」的人,跟武松的率真互相排斥。正是他的這句話,讓武松醒悟了過來,當時是「武行者聽了,酒店上飲了數杯,還了酒錢」,是根本沒有一點回應。

哪怕宋江繼續嘮叨:「兄弟,休忘了我的言語,少戒酒性。保重,保重!」武松也是不回一言,「自來二龍山投魯智深、楊志入伙了」。顯然,若非之前武松跟宋江有結義關係,如今兩人又要分離,以武松那性格,當時就敢翻臉揮拳頭。於是這才一聲不吭,用沉默鄙視宋江!

所以上了梁山後,武松疏遠宋江,親近魯智深的第一個理由就是,他跟宋江是真和偽互相排斥。

其二:忠義無雙

對《水滸傳》中的宋徽宗,許多人都存在誤解,認為他糊塗透頂,一直被高俅、蔡京等人擺布和蒙蔽。但實則只要細看水滸就能發現,宋徽宗才是真正的水滸「操盤手」,而高俅等人無非他的「打手」罷了。

比如,是誰敢無視柴進祖傳的「免死鐵券丹書」,差點整死柴進?正是高俅的叔伯兄弟高廉。可宋徽宗非但沒追及這樁,讓皇家信譽掃地的事,反而繼續信任和重用高俅。那麼為何要整死柴進?

只因柴進專一結交好漢,甚至都已經把勢力自遙遠的滄州,延伸到了汴梁的禁軍之中。不是林沖都說了:「我在東京教軍時,常常聽得軍中人傳說柴大官人名字,卻原來在這裡。

還比如,高俅等人以宋徽宗接見或賜御酒為幌子,最後把宋江和盧俊義給毒死了,也是這樣。顯然這一切的發生,若無宋徽宗的默許,哪個臣子敢玩這種「欺君手段」?這是找死!

因此對梁山108將中,有影響力的好漢,宋徽宗照樣看得非常真切。除了默許整治「鬧得不像樣」的柴進,最後毒死宋江、盧俊義外,宋徽宗對武松和魯智深,卻相當認可。

在宋江滅掉方臘回京復命時,當宋徽宗得知,魯智深圓寂後,他當即追封魯智深為「義烈昭暨禪師」。得知武松斷臂在六和寺出家後,也是感慨非常,封武松為「清忠祖師」。

一個是「義烈昭暨禪師」,一個是「清忠祖師」,這10個字中,最關鍵的是兩個字,魯智深的「」和武松的「」。這其實等於告知天下,梁山108將中,唯有魯智深和武松這兩人,才真正擔當起了「忠義」的代表!

而至於宋江?你就少來吧,雖把「聚義堂」改為了「忠義堂」,卻根本不配「忠義」兩字,所以飛鳥盡良弓藏,最後毒死你拉倒!

所以宋徽宗僅用10個字,完美解釋了為何武松會疏遠宋江,只跟魯智深形影不離——只因武松跟魯智深,是 「忠義無雙」的「水滸雙雄」,自然兩人是形影不離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b2L6HMBURTf-Dn56j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