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2020-08-17     衛星說娛樂

原標題:我國最奇怪的一個字,3000年來讀音從來沒變,你讀對了嗎?

漢字與漢語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為複雜的語言文字系統之一,它的複雜取決於發展歷程十分久遠以及文字之間的融會貫通和不斷演變。也正因為如此漢字和漢語也成為世界上眾多語言學家研究熱度最為高漲的一門語言的文字。其實,正是因為我國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廣袤的國土面積造就了同為一國但是文化差異各有特色的現象。

文字的寫法讀音也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發生了很多的改變,文字的寫法是一方面,發音更加是各不相同,方言就是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哪怕是如今我們通用的普通話也只是在建國之初我們選擇的一種使用較為有普遍性和實用性的方言,也即是將建國初期的北京話經過一定的改良後投入教育領域和社會領域進行普及。

正因如此我們才會有如此豐富的語言文化基礎,其實無論是英語、日語或者說其他一些國家的語言也存在方言和口音,但是說到種類的豐富程度和差異程度還是我國的語言文字更勝一籌,畢竟類似溫州話、雲南楚雄話、客家話等等如果想要精通的話那麼必將是一場艱難的學習。

文字的發音按照歷史進程來看的話都是存在一些變化,一方面受到各地方言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受到歷史變遷和使用途徑的影響。但是卻有一個字不僅僅在久遠的時間長河中未曾有過改變,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

極具代表意義的「八大官話」

語言文字以及文化傳統的統一一直都是古代封建王朝鞏固自身統治的關鍵一步,「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秦王嬴政焚書坑儒統一文化,消除六國文字獨用秦國的文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由於文化習俗和文字言語的不同在那個時期確實會成為一個治理國家的難題。

但是哪怕是秦王朝都未能將廣袤的華夏領土納入旗下,還有很多不同的語言在不斷的滋生和發展。早在黃帝時期統治者就已經著手過語言的統一。那時候的羌語、以及黃河兩岸的各地的早期古漢語就開始有了融合,並且逐步形成了早期的「中原漢語」

時間在推移到周朝那時候隨著國家體制的不斷推行和文化的再進一步,即使國家要求文人和貴族都是用以首都洛陽所使用的語言為通用語言,但是仍然制止不了其他的地方語言種類的發展,地方方言不斷隨著國家的毀滅和誕生而更迭,最終就形成了「八大官話」,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這些「官話」也逐漸成為各個諸侯國自己文字語言。

隨著七國爭霸和秦國統一天下的到來國家的數量開始逐漸減少,這些官話就開始逐漸的向外延展、稀釋、融合發展出新的語言種類。很多時候語言使用特別是發音方面會存在過多的地方性和隔離性,甚至會存在村落和村落之間的差距,那麼對於政府的統一管理來說就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具有地方特色的「八大官話」就派上的用途了。

各地方言的形成

由前面所提到的「八大官話」作為基礎,融合了沿海地區,局部北方地區以及西南的大部分的漢族居住地區而衍生出了與當下言語比較相近的方言,其中就包括客家、吳、粵、閩、贛和湘,七個到如今都具有典型的意義的方言,那個時候的方言相較現在更加的閉塞和分類嚴謹,那些時候所謂的外鄉人所指的就那些和自己具有著不同語言文化的人,有很多的詩人在抒寫一些有關於思鄉的詩詞的時候總是會提到一個詞「鄉音」,這個鄉音通常都會給作者一種熟悉和親切的感覺,人在他鄉如果在這個陌生的地方能夠聽到一句家鄉話,那麼一直縈繞在身邊的孤獨感都會少去很多。

時間不斷向前推移,有些方言雖然已經改變了稱謂,但是它的基本特徵以及發音的各個方面的內容都是沒有太多的改變的,有的方言具有地方性而有的卻能夠做到東南西北的民眾都能夠聽得懂,我們用當下的一些方言來舉例四川南部的攀西地區的人們既能夠聽懂雲南話還能夠聽懂以成都、廣元為主的四川方言更加能夠聽懂雲南以及貴州地區的部分方言。從而側面展示了方言的發展具有特徵性同時也是擁有共通性,一些語言是部分文字的發音相似,再有一部分是部分名詞、動詞的發音相似有些甚至是相同的。

最奇特的一個字

這個字,是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全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估計也錯了!究竟這個字有多獨特呢?既然我們知道方言之間存在那麼多的特徵性和隔離性,如果說全國各地方言對某一個字的讀音還是如此的相似那麼這個字是多麼的獨特和神奇。

這個字就是「街」字,在普通話裡面我們將「街」念作「jie」,但是說到方言大家會不會有一個共同的反應這個「街」字念作「gai」,無論是南方的四川、貴州還是北方的很多方言中這個字一直都是「gai」的讀法,而且獨特的是有各自的語言習慣在說普通話的是大家還是會偶爾用上方言的讀法,有時候方言加普通話的語句脫口而出,收都收不住。

根據很多的語言文字學家對以往古詩以及其他的文學作品的研究卻意外的發現,很多出現在文言文或者古代詩詞的「街」字仍然念作「gai」,如果在這個時候仍然念作「jie」的話就沒有了韻律也就是文章失去了押韻連貫的朗讀作用。嚴格來講也不是什麼奇特的事,畢竟普通話也是用北京地區的方言經過一定修改後投入使用才成為的普通話,和古代其他的地區的文人墨客做創造的詩歌在個別字詞的朗讀、發音上存在區別也是情有可原的。

其實在更為早期的北京話裡面「jiai」的讀法才是「街」字最為廣泛的一種讀法,但是受到晉西北地區語言的影響以及認為「jiai」的讀法不太方便所以「gai」就出現從而取代了之前的讀音,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了普及。怎麼樣,你讀對了嗎?

結語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璀璨的、奪目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絕對不是什麼單一的因素而導致的,是這五千年的時間長河中每一位參與過的民眾共同造就的,語言文化亦是如此,沒有任何一個語言文化能夠像我們國家這樣存在那麼多的差異卻能夠求同存異,融匯貫通的。哪怕是是民族存亡之際也是操著北方口音的西北漢子與說著南方方言的戰士們一同拿上武器共赴沙場才得守住了這個屬於我們的大好河山。

因為語言文化的差異才會形成那麼多風格迥異的民俗、傳統,這個充滿魅力的文化之所以能夠在那麼長的歷史進程中影響到周邊的眾多國家,就是因為中華的文化豐富,開放,包容並且極富吸引力,正是這些不同的地方文化共同書寫出了中華文化的整體模樣,沒有一個地方文化可以描繪出中華文化的偉大,這份偉大是屬於它的每一個組成部分的。就像「街」字一般,讀法的不同給予了它不同的言語作用,同時也展示了它的文化作用獨特性和普遍性。相信這些文化也能夠在從今往後的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vCn-HMBd8y1i3sJmcD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