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電視劇《小歡喜》正式收官,在許多觀眾紛紛為劇中人物的圓滿表示歡喜之際,有細心網友發現,大結局中出現了演員口型與台詞對不上的情況,引發無數網友猜測是不是主創聽取了大部分觀眾的意見改動了原本的結局,一時間,林磊兒到底考沒考上清華大學引發熱議。
電視劇《小歡喜》播出期間收穫了極高的熱度,觀眾在關心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的同時,幾個孩子最終的高考成績也吸引著許多觀眾的注意,在電視劇收官之前,就有許多觀眾紛紛表示:「英子必須去南京大學,磊兒必須考上清華大學。」
而就在昨日,電視劇《小歡喜》正式迎來收官,喬英子如願考上南京大學,方一凡進入南京藝術學院,林磊兒的高考成績雖然上清華大學物理系有些勉強,(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但成功通過了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季楊楊則是選擇出國留學。
許多觀眾看到這個結局紛紛高呼:「『南京愛情故事』可以搞起來了。」而就在這一系列「圓滿」之中,有細心網友發現,《小歡喜》大結局,林磊兒與方圓、童文潔夫婦的對話里,出現了演員口型對不上台詞的情況,許多網友猜測原本的《小歡喜》中,林磊兒或許並沒有考上清華大學。
從口型開始的猜測
回顧林磊兒與方圓、童文潔夫婦的談話,林磊兒表情沮喪地說道:「我是真沒想到我的分才剛過清華錄取的線,估計上不了物理系。我雖然考上了清華,以為實現了媽媽的夢想,可物理才是我的夢想。」
隨後,童文潔安慰道:「我知道,但是磊兒你已經很棒了。雖說你本科沒有考上物理,但是你可以研究生考上物理,博士考上物理,你還有機會啊。」
從中可以看出,雖然林磊兒可能沒有辦法就讀清華大學物理系,但是就讀清華大學是沒有問題的,不少觀眾看完這個結局紛紛表示十分滿意。
但是不久之後,就有細心網友表示:「感覺這場戲,演員們的口型和台詞對不上啊。」並指出:「僅從口型分析,林磊兒說分數線的那一段,台詞與口型幾乎都對不上。而童文潔所說的『雖說你本科沒有考上物理,但是你可以研究生考上物理,博士考上物理,你還有機會啊。』看口型明明說的是『雖說你本科沒有考上清華,但是你可以研究生考上清華,博士考上清華,你還有機會啊。』」
由此,網絡議論紛紛,眾人紛紛猜測在原本的劇本里,林磊兒並沒有考上清華大學,只是因為電視劇播出期間,觀眾的呼聲太高了,因此主創選擇改變最初的想法。
截至目前,官方未有發聲,不過從演員的口型來看,這個猜測的確有一定的可信度。
對此有的觀眾認為:「我不管,反正播出的版本中,磊兒考上了清華,那就是考上了。」也有觀眾認為:「因為觀眾的意見改變最初的創作,這樣做真的好嗎?」但也有部分觀眾表示:「沒考上,有的觀眾意難平,考上了,有的觀眾覺得不尊重初衷,主創們也太難了吧。」
「定製版」結局頻頻出現
其實,說到主創因為觀眾意見,對結局進行更改或者填充的案例,之前並不是沒有,而它們在當時同樣收穫了不小的討論度。
由張新成、李蘭迪主演的青春劇《你好,舊時光》,播出期間熱度可觀,觀眾追劇的過程中,紛紛猜測張新成飾演的林楊與李蘭迪飾演的余周周將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然而,該劇收官當晚卻收穫了不少吐槽,許多觀眾接連表示:「大結局裡面配角的戲份太多,對主演的交代不夠充分,余周周的人設也有點崩了。」在當時,「《你好,舊時光》爛尾」的說法也越來越多。
隨後不久,《你好,舊時光》的主創表示將會重新剪輯大結局,該舉動令許多觀眾期待非常,然而,第二版大結局上線之後,依舊有不少觀眾表示:「新版大結局刪掉了余周周『可是喜歡也分好多種……』的台詞,添加了一段余周周跑步的回憶,感覺沒啥差別。」與此同時,也有觀眾表示:「電視劇已經拍攝完畢了,素材就那麼多,主創們也不容易。」
電視劇《東宮》改編自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因為劇中男主角的種種行徑,許多原著粉在電視劇播出期間紛紛表示:「必須按照原著拍,男女主必須不能在一起。」
最後,《東宮》的結局與原著大致上一致,然而,面對這個結局,也有不少觀眾哭訴道:「想要HE(幸福的結局),要不然太虐了。」
而就在《東宮》收官後不久,《東宮》劇組便推出了番外篇,故事背景放到了現代,現代的李承鄞與小楓幸福美滿的生活在一起,許多觀眾看完這個番外篇之後紛紛感嘆:「《東宮》的售後做得也太好了吧,這個番外篇我收了。」
合理範圍內的聽取意見是值得肯定的
對於調整結局,有的劇組是放出了初版大結局,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調整,有的是拍攝番外篇進行補充,像《小歡喜》這般在播出前直接進行修改的,的確不多見。
但其實,根據觀眾意見對內容進行一些調整,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值得肯定的。
一部影視作品,創作的初衷除了是為了傳遞豐富多彩的世界觀,更是為了向觀眾講述一個故事,在這個故事裡,觀眾的參與也是至關重要的。
創作初期,主創們圍坐在一起進行創作的時候,(投黑馬 Tou.vc專注於文創領域的眾籌平台)很多時候是靈感的碰撞,邏輯的組建。
這其中會有隨機性,也會有遺漏。而在作品呈現的過程中,許多觀眾的意見其實是在「填補」創作的遺漏。
因此主創聆聽觀眾意見,在不更改故事核心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有的時候甚至能夠讓故事更加合理。
就如同《小歡喜》一般,很多觀眾認為:「磊兒之前的成績一直都很穩,考不上清華大學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吧,這樣的改動我覺得劇情更合理了。」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對於影視作品而言,很多時候都是眾口難調,它們也無法照顧到方方面面。但主創走進觀眾、聆聽觀眾、了解觀眾,並用某種形式進行「互動」與「回應」,這樣的舉動於故事創作而言,不是一件壞事。
(文章來源於:影視圈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