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之後,董事長對公司財務狀況的關注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所有客戶的應收帳款明細、未來幾個月預計的出貨情況,都要做得清清楚楚,這樣他就可以掌握公司的資金回籠情況,甚至還讓我和幾個大一點的客戶溝通,讓他們能不能把後面還沒完成的訂單的貨款先付了,客戶礙於面子,還真得同意了董事長的這個要求。他還要求財務對應收帳款和其他應收款進行清理,只要他認為有可能追回的款項,都要我想辦法去要回來。
而對於公司的日常開支和供應商貨款則是能拖就拖,董事長規定每個月對外付款前,都要由他來決定哪些可以付,哪些不可以付。
好在公司之前的流動資金雖然比較緊張,但財務管理還是比較穩健的,沒有銀行借款,對外的應付帳款主要是供應商的貨款;但是,現在董事長每個月都要從公司抽走一部分資金,這就讓公司的流動資金越來越緊張。對於總經理和我來說,我們要確保按時支付員工的工資和社會保險、各項稅收、水電費等。
對於董事長的這些做法,我和總經理特地去諮詢了給我們做年報審計的那家會計師事務所的負責人。
由於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也就開誠布公地把問題告訴了對方,對方也很坦率地告訴我們,目前國內對於非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以及關聯公司之間的資金往來,甚至公司帳戶和私人帳戶之間的資金往來,在實際操作中並沒有很明確的監管要求;除非有稅務方面的問題,否則的話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都是企業自己的事情,不受其他政府部門的干預。對於公司這種非正常的資金流出,也只是在年底企業所得稅清算匯繳的時候,需要調增利息收入,並沒有其他的處罰措施。另外,公司只要能夠按時支付員工工資和社會保險,供應商不對企業的欠款進行訴訟,那麼公司一般是不會有很大的法律風險的。
我和總經理聽了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的這些解釋,心裡也放心了很多,畢竟董事長是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承擔法律責任的人是他。我們只要保證公司能夠正常運作,其他的就管不了那麼多了。
但是這種持續性的抽資行為,還是讓公司的經營狀況陷入了困境。先是有些供應商由於一直沒有收到貨款開始拒絕供貨,甚至有一家供應商直接起訴公司,並把銀行帳戶凍結了;接著員工工資和社會保險也開始出現拖欠,勞動監察大隊都不止一次地來公司了解情況。
董事長自然是很清楚公司資金狀況的,在幾乎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他建議我們去找銀行申請貸款,抵押物就是公司五千多平方米的廠房。
但是,公司要想成功地申請銀行貸款,難度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公司的行業背景。接觸過的幾家銀行的信貸員都表示,和其他行業相比,服裝行業是很難申請到銀行貸款的,而銀行在放貸的時候對行業是有一些內部要求的。
其次是公司的很多財務指標都達不到銀行規定的最低要求。雖然上一年經過股權變更和債務重組,剝離了很多負債後當年是盈利的,但是帳面的累計虧損還是很大的。銀行只要仔細地研究一下去年的財務報表,是很容易發現這個所謂的盈利,其實都是來自於債務重組的收益,而不是實際的主營業務利潤。
因此,幾家銀行跑下來,沒有一家願意給公司貸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