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火星殖民者要藏在地下?近1000公里地下溝渠可建多座城市

2019-05-31     宇宙印象

在火星歷史上有很多證據證明火山噴發階段存在過,那些消失的岩漿、地下水形成了火星龐大的地下溝渠系統。龐大的地下溝渠理論上足夠容納早期人類城市,一來可以通過火星地層屏蔽掉各種射線,二來可加快殖民的腳步。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942期 火星是個很令人嚮往的類地行星,霍金生前要人類早點走出地球,那麼走去哪兒,就是火星了。馬斯克不僅搞電動車,又搞全球網際網路,也是為了掙錢殖民火星。載人登陸火星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中,全球有實力的國家和機構都進行了多次火星模擬生存,比如火星500等,把太空人關在模擬艙內數個月,看看他們是否能夠適應這樣的旅途。到達火星之後,還有更加難辦的情況,如果定居點放在火星表面上,那麼定居點必然是一個個大型登陸艙連起來的結構,最多只能作為科研站使用,無法大規模殖民。

如果要殖民火星,就要找一個能夠容納數萬人以上規模的空間,比如建造一個大型玻璃空間,這就耗資不菲了。不過科學家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可以藏在火星地下,因為火星地下發現了近1000公里地下溝渠。這是火星古老的熔岩通道,來自早期洪水的沖刷,同時科學家發現火星早期火山活動更為普遍。火山活動會向空中釋放了大量熾熱的火山灰和熔岩,可在地下形成熔岩通道。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在火星歷史上有很多證據證明火山噴發階段存在過,那些消失的岩漿、地下水形成了火星龐大的地下溝渠系統。美國宇航局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的高解析度圖像顯示,火星上確實有地下管網通道,科學家所要研究的是這些通道的幾何形狀、厚度和方向燈,由基岩構成的地形是否有助於形成早期的城市。

2020年,美國宇航局的火星2020漫遊者的任務之一就是尋找合適殖民點,比如在傑澤羅隕石坑附近就有大量的橄欖石礦床。除了能夠對火星過去宜居條件進行調查外,我們還可以獲得火星現在是否具備改造的潛力。龐大的地下溝渠理論上足夠容納早期人類城市,一來可以通過火星地層屏蔽掉各種射線,二來可加快殖民的腳步。

結合最新的3D列印技術,我們甚至可以快速建立火星地下定居點,機器人就能搞定這些地下建築結構。同理,在月球上也可以這麼做,月球上也有類似的近地面層結構,因此月球基地可以建造成半埋式或者全埋式,還能抵禦小天體撞擊。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NONJQmwB8g2yegND2yP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