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懷左同學
最近,很多小夥伴都在向我要書單,其實我從來都沒有一個系統或者完整的書單,喜歡的就讀,不喜歡就放棄,因為讀書在我看來,也需要很多緣分。
我是一個隨緣的人,生活也罷,讀書,亦如是。
七月份在家休息,斷斷續續讀了一些書,今天我來推薦幾本,作為一個簡單介紹,如果有不錯的,你也可以選來讀一讀。
隨心,就好。
第一 《巨人的隕落》
這套書有三本,我之前很早就聽說過了,但一直認為是科幻故事,寒假讀起時,才知道故事背景原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
家國變遷,歷史輪迴,兜兜轉轉,原來全在小人物之間。
有窮困潦倒但際遇不同的俄國兄弟,有能力出眾的美國青年外交家,有英格蘭伯爵和他投身於民主女權妹妹,有威爾斯的礦工少年和他之後成為女權政治家的姐姐,還有浪漫痴情後來上了戰場前線的德國青年……
這是我所喜歡的故事,以具體人物為主,少一些全知全能,以點帶面,宏大格局,全在方寸之間。因為到頭來,國家是由人組成的,而歷史的發展,全在於各種小人物的推動。
可以看出,作者肯·福萊特為這部書做了很多歷史功課,人物虛虛實實,但也有很多生死離別甚至讓人落淚的地方。
茉黛對沃爾特說:「你往哪裡去,我也往哪裡去;你在哪裡住宿,我也在哪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裡死,我也在哪裡死……」
有些淚目,有些震撼,有些感悟,也有些收穫。
第二 《一個人的朝聖》
我曾有過很多次一個人旅行的經歷,所以讀這本書時,感觸很深。
走在路上,會思緒翩飛,會興奮,也會懷疑,多多少少,全是一個人的表演。所以這本書,最適合一個人安安靜靜看完。
主角哈羅德為了救人而徒步,其實更多的,他是在找尋自己,看完時,我覺得這是一本追尋的書,一本自我治癒的書,一本需要耐著性子細細品味的書,一本看完後會思緒萬千從而真正發現自己的書。
你有沒有嘗試過之前想做但不敢去做的事情,然後耐著性子,壯著膽子,最後成功把它完成。無數人說過「我想試試」,但大多數,僅僅停留在了試的階段。
因為任何一件好事,想想容易,做成很難,而能走到最後的,往往,只剩赤子之心。
原來真正的朝聖,在心。
第三 《麥田裡的守望者》
想來真正的感受,從來都是感同身受,所以認真讀這本書時,我從主角身上,發現了我幼時的影子。
那時候內心其實很慫,但外表總想裝著很剛強,感知力很強,稍微有點不順心,就想著要反抗世界。
但現在看來,當時的世界,不過是家庭和學校那麼大點而已。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我看到了一個每天都想對世界豎中指的孩子,看到了一個其實內心簡單善良的孩子,他說:「我其實很渴望成為麥田裡的守望者。」
原來一個人,也是一個社會,或者說,是整個世界的折射。
最後,我們都會這樣過來,最叛逆的時候,其實最簡單,後來慢慢穩了,反而越來越複雜。
第四 《三體》
作為科幻小說,這套書科重於幻,很多人說看不懂《三體》,想來,他們一直在糾結裡面的科學知識,基礎不多,弄不明白也是很正常的。
作為一個文科生,我也不太懂其中涉及的眾多知識,所以我選擇了自己關心的重點,即書里描繪的歷史變遷和人性選擇。
別人說:科幻小說其實是給我們提供一種面對未來的姿態。這句話其實我並不是很同意,看來看去,我總覺得科幻小說其實是套著未來的殼在回放歷史。
亦或者,歷史輪迴,翻來覆去,內核都是一樣的吧。
帕斯卡爾說:「人只不過是一根蘆葦, 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蘆葦。」所以這套書能有這樣的規模,設計十足的濃縮歷史,兜兜轉轉的人性選擇,我看完的感受就四個字:嘆為觀止。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到底怎麼選擇呢?其實誰也不知道。
第五 《倒懸的地平線》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很多真實生活里的家長里短。
兩位主人公相愛,然後一起上課,做實驗,遊玩,面對困境,我看到了他們的變化,從試探到熟悉,從猜疑到堅定,原來愛情需要最樸實的生活積澱,我願意陪你,而你,慢慢懂我。
於是他們成了對方想共度一生的人,這種感覺,沒法具體說清楚,但你知道,這個人會帶你去到你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
最大意外發生時,她走了,而他,選擇了自殺,雖然他們有可以在未來相遇的技術手段,但幾十年的跨度,其中的太多風險,誰都難以避免。
但還是選了,還是做了,因為你走了以後,我沒有辦法再一個人生活。
這是最觸動我的地方,讀書時我總喜歡把自己當成主人公,隨情節的發展不斷追問自己:如果是我,我會怎麼辦?
於是我總能找到很多真實又震撼的點,會情緒激盪,也會有淚流滿面的時候。
這本關於愛情和選擇的書,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