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保財險:推進農業保險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2019-10-30     東莞紀實

「農業保險作為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對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改進農村社會治理、保障農民收益等具有重要作用」,這是《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我國農業保險發展給予的充分肯定。通過多方協同推進,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農業保險國家,用十幾年時間走過了已開發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歷程。

《指導意見》出台後,作為我國開辦農業保險時間最早、歷史最長、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探路者」,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講述了該公司在推進農業保險向高質量轉型過程中的一些發展經驗。

理清政府和保險公司關係

正如《指導意見》所指,回顧我國農業保險近十二年的發展成果,其「農業生產穩定器」、「財政資源放大器」和「社會管理助推器」作用愈加突出。而在農險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商業保險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

人保財險農業保險部主要負責人張海軍表示,中國人保近年來積極適應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需求,構建了「中央政策性險種為主導,地方政策性險種、商業型險種和創新型險種為補充」的立體式農險產品體系,承保250多個品種,農險產品數量超過3200個。「作為農業保險的重要經辦機構,中國人保對於落實好《指導意見》提出的要求充滿信心,也具備能力。」

自2007年中央財政農業保險補貼政策實施以來,我國農險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2億元增至2018年的572億元,參保農戶從4981萬戶次增至1.95億戶次,提供農業風險保障從1126億元增加到3.46萬億元。2018年,我國農業保險賠款金額達到423.2億元,占直接經濟損失的16%,是中央財政下撥補助資金的3.7倍。通過對受災農戶的點到點支持,農業保險轉變了傳統災害救助「撒胡椒麵」的平均分配方式,實現了「精準滴灌」式補償。

但不可否認,與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農戶實際需求相比,我國農險保障能力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承保覆蓋面偏低,保額不能完全覆蓋生產成本以及農業保險產品體系不能完全滿足對農業特色標的、新型風險等的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是當前農險面臨的三大主要問題。

我國農業保險採取的是提供財政補貼的政策性經營模式,因此要解決上述問題,理清政府和市場關係是關鍵。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指導意見》特別明晰了政府與市場邊界,「各級政府不參與農業保險具體經營,要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

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

我國農業發展趨勢決定了大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出現,而對於服務現代化農業經營主體,保險公司參與農業保險大有可為。

在近年的實踐中,保險公司也在努力尋求能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解渴」的保險方案。人保財險在浙江量身定製的「綠蔭保障計劃」就是其中之一。張海軍介紹到,該計劃切實考慮到現代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保障全面,投保靈活簡單。該保障方案由「農險+財產保險+責任保險+意外保險」四個部分組成,其中,農險保障包含了生產主體所有經營品種,保障覆蓋產值部分,較好地解決現代農業生產主體近年來對農險產品的差異化需求。「農戶可以自由選擇險種和保障額度,所有品種均集中到一張保單,保險保障一目了然。」 張海軍說到。人保財險還在江蘇推出「向日葵」保障計劃,在山東推出「農企無憂」組合保險產品,並向全國推廣。

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保障水平的一個方面,就是要發力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在浙江的部分區域,茶葉是當地支柱產業和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卻也是極易遭受倒春寒等自然災害影響的農作物。人保財險根據農戶需要,針對不同茶葉品種推出了茶葉氣象指數保險,支持茶葉產業發展。在保險期限內,茶園遭遇低溫凍害天氣,日最低氣溫降至事先規定溫度,不需茶農報案即啟動理賠程序。此項業務的開展,增強了當地茶農抵禦低溫災害風險的能力,讓茶農吃下定心丸。

目前,人保財險主動對接國家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規劃,選擇「茶菌果蔬,肉蛋奶禽,種藥煙花」等18個重點品種大力發展特色農險產品,「一縣一品」「一鎮一品」的發展局面已經初步形成。

科技賦能農險服務升級

隨著我國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探索推動農業保險與農業農村發展改革協同整合,有效承接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成為農業保險在新時代的使命。

為解決農險「面對面服務」問題,人保財險在農村地區中心鄉鎮、普通鄉鎮及行政村分別設置三農營銷服務部7700個、三農保險服務站2.68萬個、三農保險服務點31萬個,覆蓋了98%的鄉鎮和54%的行政村,同時組建了一支39萬人的農村保險基層服務隊伍,累計配置三農保險服務汽車超過6000輛,翻山越嶺地為農戶提供面對面服務。

張海軍表示,人保財險的農村保險基層網絡體系連接了農村千家萬戶,力爭讓農民群眾享受到「不出村上保險,不出村辦理賠,不出村領賠款」的「三不出村」服務。如今年「利奇馬」颱風過後,浙江、山東、江蘇等農險工作人員走村入戶,連續作戰,首筆農險賠款從出險報案到結案僅1小時。「這樣及時的理賠服務,在抵禦農業風險、幫助災後恢復方面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而在這高效理賠背後,保險科技是重要支撐。為不斷提高數字化和智慧經營水平,中國人保加大保險科技投入,在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方面持續發力。目前,公司已建立6.5億畝耕地圖斑庫,全面上線了新一代農險綜合信息平台,實現了農險承保理賠的全流程、精準閉環管理。

「農業保險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以科技為農業保險賦能,這是農業保險必須堅持的前進方向。」 張海軍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i6cIm4BMH2_cNUgvcB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