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心裡都在想什麼?

2019-08-27     懷左同學

01

前兩天朋友結婚,他把之前關係比較好的老同學都拉在了一個群里,多年沒有聯繫,我陸續點開了幾個同學的頭像,結果都是朋友圈只三天可見。

還有一些,只剩下了淡淡的一條橫線。

雖然說這樣的情況已經見過太多,但沒法看老同學的朋友圈,有那麼一瞬,我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曾經每天聚在一起的人,後來只能通過朋友圈了解其生活。但現在也不行了,因為他們設置了只三天可見。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以前很多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畢業或者工作而分開。剛分開時還經常電話或者視頻聯繫,後來偶爾打個招呼,但一兩年後,打開會話框都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曾有一度,我懷疑是自己太自私,沒有用心經營友情,才導致後面無話可說的結果。

但用力維護後,該走散的還是會走散,我們不是生活的導演,我們也沒辦法掌控所有的情感。

後來才發現:友情就像走迷宮,這一路上你會遇到很多人,他們都會暫時陪伴你,但最後走出迷宮的,其實只有你自己。

有些友情敗給了時間和距離,有些敗給了三觀和原則……

02

「朋友圈只三天可見」,關於這個功能,我問過很多朋友,他們有的說不想讓別人了解其生活,有的說看別人這樣,自己也想跟著玩玩。

我家二胖今年也這樣設置了,我抱怨:「你這樣弄,我就沒法看你朋友圈了。」她說:「哪有,以前的你都看過,往後的你看不就行了。」

那天我突然想到,這樣的設置,也有不想讓新加的好友了解過去自己的用意在裡面。

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我們會不斷遇到新的朋友,新的同事,還有通過掃碼或參加活動加上的一堆陌生人。

剛有手機的那些年,我們會開心地記錄朋友的電話號,時不時打個電話寒暄一下。現在微信里的好友越來越多了,但能真正聊天的人,卻寥寥無幾。

不想交新朋友,這是很多人的真實感受,似乎之前我們耗散了自己的大部分感情,後來就只能隨便湊合,逢場演演戲罷了。

三天可見就三天可見吧,可能我之後連一天都不想看了。

我還記得自己以前給朋友寫信的場景,把想說的話寫信紙上,小心翼翼地貼郵票,再把信封塞到郵局的信箱裡。

寄出去的是思念和心思,收到的是快樂和感動。

如今科技發達到我們可以隨時聯繫了,但我們已經不聯繫了。

03

我有十幾年的Q齡,初中時申請了自己的QQ號,從各種非主流網名到今天的「懷左同學」,我在上面和無數人聊過天,也在QQ空間發過不計其數的動態。

那時候大家即使不認識也可以看到對方的評論,隱私方面可能沒有微信做的好,但都是我們自己的朋友,看到他們互相評論和調侃,我們自己是非常開心的。

後來轉戰微信的朋友越來越多,鎖空間的人也越來越多,自己開始做公號後也關閉了空間,把所有的精力放到了朋友圈。

關閉是一種告別:告別過去的自己,同時不想讓新人看到過去的自己。

可能也有心累的成分在裡面,多少人來了又去,打過招呼,聊過通宵,玩過視頻,約過遊戲,但還是走散了。

算了,累了,差不多,就那樣行了。

往後餘生,特別關注是你,三天可見是你,某天被拉黑的,可能也是你。

但我們總有很多不舍和不甘,所以才會喜歡看那些純真的小說,看講美好感情的電視劇,偶爾陶醉一下,也是可以的。

就像每次回家,我媽總在看「霸道總裁愛上我」之類的電視劇,我提議換台時,她會一臉不耐煩:「一邊去,你懂什麼!」

以前不懂她,現在,慢慢懂了。

04

去年一個玩很好的朋友突然把我拉黑了,鬱悶之餘,我還專門寫過文章。

算是紀念吧,因為大家都是重感情的人,也因為,成年人的再見,其實就是再也不見。

再往後,沒心沒肺的時候少很多了,他們說是我們世故了,其實是因為我們被歲月傷到了。

別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開心扉,你覺得這是坦率,其實這是孤獨。

於是我們結繭了,堅硬了,看多後覺得很多東西都無所謂了,三天就三天吧,拉黑就拉黑吧,我還經歷得少嗎?

想起了《楚門的世界》里的一句話:如果再也不能見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我們沒法再聯繫,但我希望你一切都好;

我沒法再看你的朋友圈動態,但我希望你可以保持往日的精彩。

就這樣吧,我們是朋友,管他曾經還是現在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NtY0mwBJleJMoPM5P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