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僅34個字的文章,卻蘊含著極其豐富的人生哲理

2020-04-20     魚知吾


《勿貪多》,民國《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第三冊中的第二十四課,全文僅34個字:瓶中有果。兒伸手入瓶,取之滿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貪多,則拳可出矣」。

意思是,瓶子裡有糖果,孩子伸手去瓶子裡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無法出來,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親說:「你不要貪多,少拿幾個手就可以出來了。」

文章雖小,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勿貪多」是從小就要養成的道德約束底線

我們大人都知道,貪念是生命痛苦的根源,小孩子不懂這些,只知道拿自己喜歡的東西,並且是想要一次拿完。自幼父母就告訴我們,一個一個往嘴裡填,不要一次塞滿,小心噎著。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拿,這是規矩。吃東西時,慢點吃,少吃滋味好,多吃滋味少。

如果童年時大人能教授我們這個道理,是會受用一生的。勿貪多,教會了我們節制與取捨,從思考和判斷上劃定了貪婪的底線。

在我們大人的世界裡,大多數都知道貪多嚼不爛這個道理。但是很多人並沒有自幼從思想上形成道德準則,當我們長大後,面對花花世界、燈紅酒綠、財富、權力、美女、帥哥,在選擇的時候就沒有這樣一個門檻底線制約自己的判斷,貪慾薰心,迷失了自我。

這麼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很多人就是沒有做到,是因為自小缺少「勿貪多」的實踐教學,如果自小將「勿貪多」的道理升入到我們的靈魂中,生活便就有了底線,人生便就有了敬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L2zmXEBrZ4kL1VizvW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