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五臟心、肝、脾、肺、腎,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2019-12-24     中醫中藥網

人體是個有機整體,髒與髒,髒與腑之間有著密切關係,它們不但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為用,而且以經絡作為聯繫通道,相互傳遞各種信息,在氣血、津液循環於全身的情況下,形成協調統一的整體。五臟六腑的共同特點為:貯藏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各種精微物質,如精、氣、血、津液等,相互之間又存在以下關係。

1、心和肺

心和肺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係。心主血,可以推動血液運行,進而維持肺的呼吸功能;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可以促進、輔助心血運行。此外,心肺同居於胸內,宗氣也積在胸內,肺還有貫心脈和司呼吸的功能。所以,宗氣又加強了心和肺之間的聯結作用。

2、心和脾

心和脾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和脾之間的依存關係。心主血,心血供養脾,進而維持脾的運行;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心進而確保心血充盈。二是血液運行方面的協同關係。心主血,推動血液運行不息;脾統血,使血液在脈內運行。心脾協同,血液運行才得正常。

3、心和肝

心和肝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血液運行方面,既有依存關係,又有協同關係。心主血,肝藏血,心血充盈,心氣旺盛,那麼血行正常,肝才有血可藏;肝藏血充足,而且可以調節血流,那麼就會利於心推動血行。二是精神情志方面,既有依存關係,又有協同關係。心主神志,肝主疏泄、心神正常利於肝的疏泄;肝主疏泄正常,可以調節情志活動,利於心主神志。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協同,即可維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動。

4、心和腎

心腎相交,為「水火既濟」。心屬火,位於上焦;腎屬水,位於下焦、心火下降於腎,溫煦腎陽,使腎水不寒;腎水上濟於心,資助心陰,制約心火,使之不亢,進而讓心腎的生理功能協調平衡。心腎相交也是心腎陰陽互補,心陰和心陽、腎陰和腎陽之間互根互用,讓每個臟腑的陰陽保持協調平衡,心和腎兩臟腑陰陽之間也存在互根互用的關係,進而讓心腎陰陽保持協調平衡。

5、脾和肺

脾和肺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宗氣的生成,宗氣為聚積於人體胸中之氣,又叫大氣。指南水谷精微化生,聚積胸中,通過肺吸人的自然界的清氣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相結合而成,積聚在胸內,灌注於心肺。清氣和精氣為生成宗氣的主要物質,只有肺脾協同,才可以確保宗氣的正常生成。二是水液代謝,就肺脾作用來說,需要肺的宣發和速降作用,進而通調水道,讓水液正常輸布和排泄。此外,還需要脾運化水液的作用,讓水液正常生成和疏布,肺脾兩髒,既相互協調,又相互為用,進而確保水液代謝正常。

7、肺和肝

肺和肝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氣機調節方面的依存和協同關係,肺氣以肅降為順,肝氣以升發為調。肺和肝,一升一降,對全身氣機都有調節作用。

8、肺和腎

肺和腎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水液代謝方面的依存和協同關係,肺主通調水道,為水之上源,腎主水,為水之下源。肺腎協同,可以確保人體水液的正常疏布和排泄。二是呼吸運動方面的依存和協同關係。肺主氣,司呼吸,腎主納氣,維持呼吸深度,肺腎配合,共同完成呼吸功能「此外,肺在司呼吸中,肅降清氣,利於腎之納氣,而腎氣充足,攝納有權,有利於肺氣之肅降。

9、肝和脾

肝和脾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消化功能方面存在依存關係,肝主疏泄,調暢氣機,分泌膽汁,有助於脾之運化;脾氣健旺,運化功能正常,有利於肝之疏泄。二是血液運行方面的協同關係。肝藏血,貯藏血液,同時調節血流;脾統血,使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不逸出脈外。肝脾協同,即可確保血液的正常運行。

10、肝和腎

肝和腎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肝腎精血相互化生,肝藏血,腎藏精,精和血之間存在相互資生、轉化的關係。腎精充盛要依賴肝血資生,肝血化生要依賴腎精的作用。所以說精能生血,血能生精,精血同源,也稱肝腎同源。二是肝腎陰陽息息相通,相互資生,相互制約,進而維持肝腎陰陽之充盛和平衡。三是疏泄和封藏相互制約、相互為用。肝主疏泄,腎主封藏,肝氣疏泄能讓腎之封藏開合有度,腎之封藏能制約肝之疏泄太過。二者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相反相成,進而維持女子月經來潮和男子泄精的生理功能。

11、脾和腎

脾和腎之間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先天和後天之間的關係。腎藏精,源於先天,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先天之本;脾運化水谷精微,氣血津液生化之源,充養人體,為後天之本。二者相互資生,相瓦促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二是體現在脾的運化和腎精、腎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脾主運化,吸收水谷精微,不斷充養腎精;脾的運化功能一定要在腎陽的溫煦下才能健運。i是水液代謝方面,脾運化水液的功能關係著水液的生成和疏布,同時需要腎陽的溫煦;腎主水,主持全身水液代謝平衡,而且需要依賴脾的制約。脾腎之間相互協同,相互為用,進而確保人體水液功能正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2olfW8BMH2_cNUgSRW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