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
在古代,科舉不論對國家還是對考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政策,特別是對於家庭貧困的考生,中了科舉就等於山雞變鳳凰,可以改變家族命運的。古代科舉是要從童生就開始的,然後考秀才,舉人,能進京趕考的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
但古代交通不方便,沒有如今的汽車、火車、飛機什麼的,很多都是靠徒步。如果入到貴州雲南這些地區的考生往北京參加考試,在路上花費的時間都得一年半載的,這麼久的時間,遇上點不測之事也是常有的。
按正常來說,朝廷會給路途較遠的考生髮放路費補貼,根據地域遠近不同,補貼的銀子多少也不同。不光是給銀子,當地官府還會給考生髮放火牌,憑藉火牌可以在沿路的驛站免費使用馬車,車上還會插上「禮部會試」的旗子,待遇還是很好的。
雖說待遇好,走的也是驛道,但一路順風這是誰都保證不了的,萬一遇到山賊怎麼辦?在如今有些影視劇中,進京趕考的書生被強盜搶走了盤纏,這種情況在古代很少會發生。被小偷偷走,或是被人給騙走還是有可能的,但山賊很難會做出如此之事。
首先是有一些資深的江湖規矩,山賊大多都是出身貧寒,迫不得已才做了這個行當。對於很多進京趕考的書生來說,考生大多也都是窮秀才,家境出身都很一般,考試也都為了生計,為了過得更好。山賊也知道,一旦這些書生金榜題名,他們一家老小,甚至一個家族都會因此而改變命運,一個人肩負的責任重大,多以遇到趕考的書生,一致都不搶劫,這是山賊的江湖規矩。
山賊雖然是以搶人財產為主業,但畢竟還是江湖人士,江湖人就很在乎面子,如果有哪些山頭的山賊搶了趕考書生的盤纏,那這件事肯定會傳遍四方,會被同行取笑,甚至會影響自己在行業里的競爭力,甚至遭到其他山頭人的攻擊。所以為了書生那一點盤纏,砸了自己的飯碗,也犯不上。
況且書生大多數都是弱不禁風,每做過什麼體力活,整天悶在屋裡讀書,也沒見過太大的市面,如果一經山賊恐嚇,說不定進京趕考的念頭都給嚇沒了。
除了山賊有自己的江湖規矩,朝廷在這方面也有規定。前面說的走驛道,住公家的驛站,還有進京趕考的專用標識,都是來區別考生身份的。而且考生在路過相應的省份地區,當地的官員也有義務保護考生的安全,如果有趕考的書生在官員所管轄的地方出來意外,這些官員也是要被朝廷問責的。所以地方官府在打壓山賊時,也明確提出不准傷害趕考書生的規定。
山賊不搶劫趕考的書生,說白了還是因為利益問題,書生本身錢財也不多,搶他們利潤少,風險大,還不如不搶。所以,山賊們一般都不會去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