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幾萬塊炒股,每天賺幾十塊可好?算一算就清楚了

2020-05-05     財經大護法

今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問題:

「每天找個指標要上漲的票,快收盤全倉殺入,第二天找個高點走。哪怕除去費用,賺個十幾、幾十塊錢都行,不貪就賺個幾分錢差價,工作比較閒,有時間看盤。你們覺得如何?」

一看就是個初入股市的小白,說實話,筆者剛開始入市時也這樣想過,當天買入,第二天紅了就賣,不貪心,每天賺個白菜錢就好。

那時正是14年底15年初,牛市初期,買的股票偶爾出現第二天低開低走,大部分時候第二天都能紅盤,一開始確實賺了點小錢,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後來對股市慢慢熟悉了,心態也變了,看著自己剛賣出去的股票蹭蹭往上漲,不淡定了。開始逛論壇,研究技術,做高拋低吸,牛市也沒賺到什麼錢,後來熊來了,天天裝死,想著反彈就賣。等真反彈了,又不甘心割肉,覺得行情還會繼續,就這樣炒了一年多,神經時刻緊繃著,結果還虧損50%。

說完了筆者的經歷,再來看看這個問題到底可行嗎?

首先,每天賺幾十塊到底是貪還是不貪?

假設投入2萬,每天收入30,股票僅僅上漲0.15%就賣,好像是不貪。

股市一年有250個交易日,每天30,一年收益就是7500。

本金2萬,一年收益7500,年化收益率37.5%。

你知道股神巴菲特的平均年化收益嗎?

20%左右!你還說你不貪?

2

然後是全倉殺入。

現在別人買了哪只股票問筆者怎麼樣,我都先問倉位多少?股市有句術語「永遠不要滿倉」,因為股票一旦下跌,滿倉的你就無路可走。滿倉是虧損的第一步,因為滿倉就是賭博,你潛意識裡認定100%會漲才會滿倉,而賭博十賭十輸!

為什麼說賭博十賭十輸?因為賭場是要抽水的,假設4人一場,1人100賭本, 總賭本就是400。每玩一局賭場要抽水,賭本會越來越少,所以玩到最後,除了賭場賺錢,賭徒全輸。如果你說你在賭場賺錢了,那只是你玩得還不夠久而已!

同樣你買一隻股票,如果在震盪市,買入第二天上漲下跌的機率都是50%,而股市不僅像賭場要抽水,要交易稅,印花稅,還存在老千如內幕消息,老鼠倉等,所以你買入股票第二天賺錢的機率是小於50%的。

而且A股向來牛短熊長,在熊市中90%的個股都是下跌趨勢,很多股票直接低開低走,買入第二天上漲的機率遠遠小於50%。

所以滿倉殺入的結局大機率是滿倉被套。那麼如何才能在股市這個大賭場盈利呢?

股市不像賭場十賭十輸,散戶一賺兩平七虧損。哪些散戶是那「一賺」呢?

賭博賭資來自於賭徒身上的錢,賭一把賭場就抽水一部分,賭資會越來越少,而買股票是買了背後公司的股份,市值會隨著公司業績增長而增長,所以長期來看,股市都是上漲趨勢。

短期預測是很難的,而長期預測是很容易的。買入業績好估值低的好公司股票長期持有,大機率是賺錢的。

用幾萬塊炒股,每天賺幾十塊可好?算一算就清楚了

3

最後就是提問者說的「工作比較閒,有時間看盤。」

從筆者和身邊朋友的經歷來看,年輕人如果不是專門搞投資的直接殺入股市炒股,甚至是炒短線,並非明智之舉。把工作空閒的時間精力投到主業工作去,投資回報率要大得多,而且風險很低。

關於收益率,我們也可以比較下投資自己與投資股票收益。你股市操作再厲害,也比不過巴菲特吧?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20%。很多在華為,騰訊等大公司工作的精英工作幾年後都年入百萬了,就算不拿這些比,僅僅拿我一個月入2萬的中產階級朋友比較:

11年畢業,月薪3000,13年漲薪至4500,增長50%;

14年跳槽,月薪9000,增長100%;

16年漲薪至12000,增長33.3%;

18年跳槽至新公司月薪20000,增長66.7%。

從11年至18年7年間月薪從3000至20000,漲幅567%,年化利率32%。這還只算了工資增長,還沒算年終獎等各項福利呢,比炒股投資回報率高多了吧。

最後,總結一下,這個網友的想法之所以不切實際,首先每天賺幾十,是非常貪心,很小機率能做到的;其次滿倉殺入是賭博心態,大機率虧損;最後非專業投資者不建議把時間浪費在股市漲跌上,投資自己,讓自己增值,才是低風險高回報的投資。



一定要養成高度的自律性,因為一切成功交易的唯一保障就是能夠嚴格的執行交易紀律。在交易行為中沒有人能夠幫助你「介錯」,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

相對於專業的機構交易者,普通的公眾交易者能夠形成正確的交易原則(系統)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而若要嚴格的恪守那些交易原則(紀律)則更是件難上加難的事。缺乏最基本的紀律性是絕大多數公眾交易者的通病,所以在交易中所表現出來的隨意性也就司空見慣了。究其原因,沒有必要的監管與風控機制及自我約束能力極差是他們根本的癥結所在。

畢竟普通的公眾交易者不同於專業的交易機構,專業的交易機構可以通過交易、監管、風控等部門的相互制約以實現交易系統的和諧而有序的運行。單就這一點上來講,公眾交易者的短板也就不可迴避的顯現了。

雖然普通的公眾交易者不可能擁有那麼多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的為他們的交易提供如此專業的技術支持,但是他們完全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監管與風控體系!前提條件是:他們必須要有高度的自律性。所以普通的公眾交易者要針對自我約束能力極差這一先天的不足,一定要養成高度的自律性。當然這也是件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之事。

在交易中沒有人能夠替你完成操作,更別指望在關鍵時刻能有人來幫你什麼忙(就是執行「斷頭單」也要由你來親自執行)。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利用養成的高度自律性來嚴格的執行你的交易原則(紀律),這是確保你交易成功的唯一保證,也是你躋身於合格的交易者之中的一個顯著的標幟。

一個缺乏交易紀律(交易原則)的交易者註定是一個失敗的交易者,而一個擁有交易原則但卻是缺乏嚴格自律的交易者,其命運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可見無論你是先天多麼聰穎的人,如果拋棄了行業所遵從的作業原則,也是不可能夠成就大器的!誠如傑西·利弗莫爾先生所言:「當我自覺的遵守那些交易原則的時候,我總是會賺錢,而當我不自覺的擯棄那些原則的時候,我就一定會虧錢!不愆不忘,率由舊章」並能嚴格的自律,則是成為一名合格交易者的必由之路!

要控制你的情緒,並不是市場每一天都是適合交易的,所以一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與其進行可能犯錯的交易,還不如什麼也不做的好。頻繁的交易只能會給經紀商們帶來好處,而對於你個人則完全是得不償失的。所以還是讓我們一起「喝茶去」吧。

交易是理性的,而非情緒化的。要儘量避免情緒化的頻繁交易行為,這就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管住你用來交易的手!市場並不是每一天都是適合交易的,所以一定要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我們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標準之一,如果你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任由泛濫的情緒主宰了你的交易行為,那麼你用來交易的那個東西也就只能是稱之為「爪子」了。「每天都要進行交易是失敗者的遊戲規則,這樣做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與其進行可能犯錯的交易,還不如什麼也不做的好。頻繁的交易只能會給經紀商們帶來好處,而對於個人來說則完全是得不償失的。

誠然,在我們的A股市場中、在大(市)勢不好的條件下,仍然有少數個別的股票會逆勢上漲,而且有的還是漲幅相當的可觀。這時我們究竟要不要「拋開大盤(市勢)而去做個股」呢?回答一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數九寒天,森林裡絕大多數的樹木都已經凋零,但不知何故,偏偏的卻有幾棵樹木鬱鬱蔥蔥的獨自在那裡傲霜立雪!面對這幾棵長相怪異的樹木,你會歡呼雀躍而狂呼「春天來了(賺大錢的機會來了)」嗎?顯而易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式的交易策略,無疑是「一葉障目」而目光短淺的,究其問題的根源不是在交易的「技術」上面而是在主導交易的思想上。這裡單就從風險控制和獲取穩定而持續盈利的角度上來說,這種模式的交易策略是不可能夠獲得穩定而持續的收益的,更是很難有大的成就的,在特定的條件下甚至是相當危險的!與其逆大(市)勢而做多個股,何不索性順應大(市)勢而融券做空個股(與大市同方向的可以進行融券的個股)或者是直接去做空IF指數豈不更好?至於逆大(市)勢而反方向操作與大市走勢方向一致的交易標的的,早早晚晚,其終將是難逃一死!


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由拉爾夫.艾略特(RalphN.Elliott)發明的分析工具,他觀察道瓊工業指數的價格趨勢,就像海浪一樣,一波接著一波,有一定的規律在。不論趨勢的大小,股價都有一個"五波上升、三波下降"的基本規律,所以總共有8個波,形成一個周期。

【波浪理論精髓】

在5波的上升趨勢中,分為3個推動波及2個調整波。三個推動波是第1、3、5波,圖中的上升波段。兩個調整波則是第2、4波,圖中的回檔波段。

在3波下降趨勢中,分為a、b、c三波。以下個別說明8個波段所代表的市場趨勢。

【上升趨勢5波浪】

第1波(推動波):5浪中行情最短,市場存在賣壓。屬於形成底部形態的一部分,漲幅通常為五浪中最短的行情。此時,買方力量並不強大,市場繼續存在賣壓。

第2波(調整波):跌幅大於第1波漲幅,但趨勢不穩,反映賣壓減少。第2波的調整波通常都比較大,幾乎吃掉第1波的漲幅,很明顯有大量的賣壓,常讓人誤判下跌波的趨勢還沒結束。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整個走勢還在低迷的階段,成交量越來越小,但振幅較小或價格趨勢較不穩定,反映出賣壓逐漸衰竭。反轉型態(如頭肩底、W底、三重底…等等)通常在此波結束後確認。

第3波(推動波):股價漲勢最大,成交量大,常有延長波。第3波的漲勢最大,持續時間與幅度長,成交量大。因為漲勢激烈,經常有延長波浪的現象。當第3波突破第1波的高點時,就是買進訊號。

第4波(調整波):波底不低於第1波高點。這波是趨勢大幅上升後的調整波,通常以三角形調整波出現的機會比較多。波底不應低於第1波的高點。

第5波(推動波):回檔幅度小於第3波,反轉型態在此成型。一般情況,這波的幅度都比第3波小,但這不是絕對的,當市場樂觀情緒高漲時,就會出現漲幅的延長波。反轉型態例如頭肩頂的頭部,可能在這裡成型。左肩為第3波,右肩為b波。

【下降趨勢3波浪】

第a波:股價將下跌。若市場仍樂觀,會出現水平調整。投資人大部分會認為上升行情還沒反轉,此波只是股價暫時回檔。實際上,a波的下跌,在第5波中通常有警訊。例如:成交量與價格走勢不同,但市場仍然較樂觀,所以a股有時會出現水平調整。

第b波:成交量小,因是上升趨勢,容易形成多頭陷阱。這波的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頭的逃命線。由於是一段上升趨勢,很容易讓投資人誤認為是另一波段的漲勢,形成"多頭陷阱",所以投資人常會在這時遭套牢。

第c波:跌幅大,持續時間長,全面性下跌。這波是破壞力大的下跌波,跌幅大,持續時間長,出現全面性下跌。此時市場有一片套牢聲,大家不敢看盤。

【波浪理論總結】

8個波浪形態完成,又會開始進行另一個循環的第1波。

將波浪理論總結如下圖:

總結以上的內容,可知道波浪理論有4個基本論點:

【數浪口訣】

一三五浪可加長,每段細分五小浪

另有等長九段波,頂底不連通道長

三三相隔十五段,五三交錯亦尋常

波起浪伏有形狀,常見上斜與擴張

喇叭斜三現一浪,二浪之後走勢強

五浪若是此模樣,分批減磅遠危牆

A浪止住回頭看,A 3 A 5不一樣

三波之字雙回撤,五波右肩做B浪

回撤二次分三五,三波弱來五波強

B 浪右肩 a-b-c,輕倉快手捕長陽

另外,大家要了解一下在波浪理論中的五浪形態,大家應當這記住這其中的永恆的判斷規則,那就是:

1、浪2永遠不會運動到超過浪1的起點;

2、浪3永遠不是最短的一個作用浪;

3、浪4永遠不會進入浪1的價格範圍,如下圖所示。

其實,在一個完整的周期中,會包含有8段不同的走勢,其中有5波的推動浪及3波的調整浪。當然這5波的推動浪有包含有3波上升浪及2波下跌浪,此時一般會用數字來進行標示,所以被稱作是數字浪。3波的調整浪中包含了2波下跌浪及1波上升浪,此時一般會用字母abc表示,所以又稱作是字母浪。

當下跌波浪的幅度較小時,上升波浪的幅度會較大。當上升波浪的幅度較小時,下跌波浪的幅度會較大。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地了解一下"波浪五漲三必跌,均線上下四買賣"。

"波浪五漲三必跌,均線上下四買賣"這句常用的口訣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前半句:漲五天,必跌三天,五大陽之後必收三大陰。這就從時間和空間基準上得到了驗證。

這其實就牽涉到了數浪的知識點,這裡就說一下數浪的關鍵點:同上一級主浪方向相同的推動浪必是五浪,同主浪方向相反的必是三浪。合起來一個完整的5-3浪共八浪構成一個上升大浪中的上升五浪及回調三浪,或者一個下降大浪中的下降五浪及反彈三浪。看下面的哈飛走勢圖。

在上圖中,這隻個股的賣出點就是在第三浪與第五浪之間。

"均線上下四買賣",這裡指的就是均線上下各有四個買賣點,這裡主要依據的就是葛南維八大買賣原則,其中有四條是用來研判買進時機,四條是研判賣出時機。這裡就不在做過多的介紹,大家可以參考下圖來記憶。

具體的原理就是上穿均線買,下穿均線賣,買在次低點,賣在次高點,也就是均線波浪高低點上下波動的區間裡做買賣(上下各3%-5%),當然此時還可以利用其他指點來繼續擰買賣。

以上就是"波浪五漲三必跌,均線上下四買賣"的理解,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學習波浪理論。




中國股市:「永不滿倉,永不踏空」

永不踏空和永不滿倉是控制資金倉位的硬道理。踏空永遠沒有賺錢的機會。不滿倉是為了降低風險,等待最佳的進入的時機。


倉位控制

踏空永無賺錢的機會,手中沒有股票如何賺錢?或者說,即便有投資但投入資金太少,也一樣賺不到錢。特別是當股市出現大幅上升時,由於手中股票太少而使得市值增加量根本體現不出來,或者增加的量相對於其資金的比例太小。更重要的是,股市一旦上漲,低位吸貨就會來不及,這時很容易迷失方向而胡亂買入一些股票,也是很容易失去理智,更不敢冒昧全倉殺人。因此,即便行情來了對於踏空的人來說,也賺不到錢甚至容易因為胡亂買股票而導致虧損。

不踏空是投資股市的硬道理,它告訴人們,投資股票時一定要選好時、選好股並好好握住它。但是,一般投資者的投資方式往往是與之相反的,即手中總是留有大量現金,他們投資買股票總是買很少,甚至幾百股、幾百股的買,買股票所占的資金比例還不到總資金的10%,這樣的投資即便是每股賺幾塊錢,所獲得的收益也不多。這種投資似乎與踏空沒有什麼兩樣。因此,踏不踏空,應視手中資金與買股票所用資金之間的比例而定。


不滿倉的炒股硬道理是:控制好風險,抓住機會適時調整資金倉位,遇上不漲的股票要換上具有上升潛力的股票。

不滿倉對於一般的投資者來說比較容易做到,因為他們自從炒股的第一天開始就一天都不敢滿倉,因為被套怕了不敢輕易買股票,哪怕是股票行情大漲,也只憑自己的那一點點感覺去買股票,感覺好時就多買幾百股,感覺不好時就少買幾股。當然,單憑感覺買股票是行不通的。


不滿倉意在儘量降低風險,與其說是降低風險,不如說是等待時機。所以,沒買股票的那部分資金一遇到機會不是要按兵不動,而是要「立即衝動」。如果遇到調整行情時,則作為補倉之用。這樣,既控制了風險,也不失時機賺了錢。不滿倉的炒股硬道理還告訴人們,手中握的股票如果是垃圾股即不漲的股票,就應該換成具有上漲潛力的股票。

在投資炒股時,應該有選擇地把握好每一波行情的動態。同時,「該出手時就出手」牢牢把握住時機,握住股票等待上升。請記住:踏空不是股市的腳步聲。投資者可以結合k線圖解進行股票分析。

在股市投資的道路中,方法不在於多,而在於精。一旦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努力學精,然後知行合一。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個較為常用而且實用的倉位管理辦法——「三角」倉位管理法:

這種倉位管理法,要求初始進場的資金量比較大,後市如果行情按相反方向運行,則不再加倉,如果方向一致,逐步加倉,加倉比例越來越小。按照報酬率進行倉位控制,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利用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在趨勢中,會獲得很高的收益,風險率較低。其主要風險來自於:初始倉位較重,對於第一次入場的要求比較高。


科普時間:倉位由什麼決定呢

第一:由自己的風險偏好(就是那個千分之二點五)。

但是強烈不建議風險偏好設置成千分之二點五以上(這是由於多次重複試驗後,小機率的事件也會出現);

第二:單次策略的準確率;

第三:單次策略的風險報酬比。

我們假定風險偏好是a,單次準確率是b,盈利虧損比是c。

首先要滿足的是(b*c)大於(1-b),或者說:策略的數學期望大於零。

其次需要的是:當(1-b)的n次方大於a時,n取最大整數,這時候這個n+1就是理論的最大連續虧損次數,所以要保證這個n+1乘以單次虧損要小於您自己的資金最大回撤線。這個最大回撤線我們定義為30%。

再次,在以上兩個不等式成立的情況下,倉位越大越好。

以實例來探討:

假如風險偏好是0.25%,準確率是40%,風險回報比是2:1,資金量是20萬。

那麼我們可以知道:理論最大連續虧損是:12次;如果只能忍受最大資金回撤是30%,那麼單次最大止損只能是本金的2.5%或者以下。

我們知道了這個數字,就可以通過計算得知自己應該開多少倉位。假如本次策略止損是100個點,那麼合理的開倉數量是3.33手,也就是3手。



當你承認自身存在的問題導致賠錢時,你就能開始建立全新的交易生活。你可以開始設計贏家的紀律。

如果交易讓你興奮或害怕,你就不能充分調動你的聰明才智。當興奮讓你飄飄然,你就會做出不理性的交易,如果賠錢;當恐懼占據你的心靈時,你就會錯過獲利的機會。專業投資者運用頭腦,保持心態平和;只有業餘投資者才會因為交易而悲喜。在市場上,情緒化的反應對你來說是負擔不起的奢侈品。

貪婪的業餘投資者交易過於頻繁,即使沒有很好的交易機會他們也想交易。在他們搞清楚怎麼回事之前,一連串的損失就能摧毀他們的職業生涯。

形成一套分析市場的方法,也就是說「如果A發生,那麼B也就可能發生」。市場有很多方面,要運用幾種分析方法來證實交易決策。任何事情都要檢查歷史數據以及隨後市場的表現,要用實際貨幣。市場在不斷變化,牛市, 熊市和震盪市要採用不同的交易工具,同時還要有辦法分清其中的差別。

贏家的思維,感受與行動與輸家大不一樣。你必須對自己進行深入剖析,丟掉幻想,改變以前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改變是件難事,但是如果你想成為一名職業投資者,就必須努力改變你的個性。

交易員三大素質:

第一,熱忱,你必須熱愛這個市場,如果只是說為了賺錢,而不愛這個交易,就很難在這個市場上堅持下去。

第二,勇氣。這個勇氣不是開倉的勇氣,而是一種認知,承認自己錯誤的勇氣。當你錯了,你有沒有勇氣堅決的止損。

第三,紀律。你每做一筆交易,一定要做好計劃。你的止損位在哪裡,如果他真正到了風險控制位,你是必須毫不猶豫執行。這三點其實是很重要的。決定投資成敗是交易員心理、注意力和個人思維模式。



要想成為成功的專業投資者,必須遵守以下幾條原則:

1、下定決心長期留在市場,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至少要做20年的交易者。

2、儘可能地學習。關注專家觀點,但也要抱有有益的懷疑態度。要提問,不是簡單地接受。

3、不要貪婪,不要急急忙忙地交易,抓緊時間學習。未來市場總是有更多的好機會。

4、形成一套分析市場的方法,要運用集中分析方法來證明交易決策,牛市、熊市和震盪市要採用不同的交易工具,還要有辦法分清差別。

5、形成一套資金管理計劃。首要目標必須是能長期生存下來,其次是資產的穩定增長,第三個才是獲取高額收益。

6、要意識到交易者是任何交易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

7、贏家的思維、感受與行動與輸家大不一樣。

趨勢與區間震盪:

1、趨勢中操作與在震盪區間中操作的技巧有所不同,差異在於處理強弱關係。趨勢持續時必須跟隨強勢的一方,即在上升趨勢中買入,下跌趨勢中賣出。而在區間振蕩時,必須反過來操作,買弱賣強,即跌到支撐位買進,上漲到壓力位賣出。

2、如果市場處於區間震盪,而你正在等待突破,必須決定是在預期突破還是突破過程或是有效突破後再買入,如果是分倉操作,可以在預期突破時買入1/3的倉位,突破時買入1/3,回調時再買入1/3,不管採用何種方法,都必須運用資金管理原則規避風險,就是買入點與保護性止損位的距離不要超過資金總量的2%。

3、趨勢中在震盪區間中資金管理技巧有所不同。在一輪趨勢中,應該把倉位設低,止損位設寬,而在區間振蕩時,可以把倉位設高,止損位設窄。

用規則解決止損和開倉,用趨勢解決止盈,用趨勢詮釋機率,用機率解決信念,用盈利增加信心。如此,你一定能成為盈利的贏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dyT53EBnkjnB-0zolY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