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銀行數字化金融服務正在發揮更大效用,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積極運用金融科技,發揮線上服務優勢,通過非接觸服務來滿足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疫情對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起到了催化作用、推高了銀行金融科技需求,包括線上服務需求、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技術模塊需求及數字化轉型需求等。」我市某銀行業專業人士表示。
傳統業務線上化
突發的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非接觸式服務能力提出了挑戰。疫情阻礙了人們出行的腳步,但企業生產不能停滯。在嚴峻疫情形勢下,線上金融服務優勢凸顯,各金融機構都在積極推廣線上業務。
面對企業的融資需求,工行針對防疫及復工復產的小微企業,推出了「抗疫貸」「醫保貸」「用工貸」等專屬線上信用貸款。農行充分運用數字化轉型成果,通過各類普惠金融線上服務平台,大力推廣「惠農貸」「抵押e貸」等線上產品,對復工復產小微企業提前開展融資對接,多途徑提供貸款支持。
在幫助企業解決資金需求的同時,部分銀行也這對個人客戶的服務需求開展了一系列線上業務。
在此,建行開通了客戶經理「雲工作室」,通過「雲工作室」客戶可足不出戶,就能得到來自客戶經理的遠程服務指導,並獲取防疫期間網點營業時間、重點投資理財產品發行、兌付、延期及外匯業務辦理等各類業務信息提示。
「此次疫情對個人的生活消費習慣有一定影響,線上金融服務或將常態化。」我市某商業銀行信貸部相關負責人說,以往銀行網點總是退休人群領取養老金的聚集地,疫情卻正讓這些人接受並使用線上服務,而非接觸式服務消費持續下沉,線下網點也將加速縮量。業務線上化、網點無人化、交易實時化的線上金融正在加速發展。
銀行工作人員為服務單位演示線上金融平台功能
銀行業服務面臨轉型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不少銀行在不斷加碼線上化服務,擴大業務範圍和服務邊界。
中國銀行在手機銀行平台推出了防疫專區,整合疫情追蹤、尋醫問藥、防護指南、生活繳費、投資理財等12個大類30餘項便民居家服務,滿足客戶對防疫動態查詢和居家辦理銀行業務的需要。
雅安農商銀行加大了線上融資服務,提升網絡融資審批效率,為小微企業提供足不出戶的融資服務;農行雅安分行開啟網銀、掌銀等線上渠道、自助渠道7×24小時正常運行,電話銀行隨時提供金融諮詢與服務,及時處理客戶日常金融需求。
突發的疫情讓原本是銷售旺季的銀行理財業務也變得有些艱難,不少銀行系統下的理財子公司也開始嘗試「雲」模式。比如,建行通過開設「雲課堂」,將投資經理轉變為「理財主播」,在線直播介紹多款理財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防控期間,銀行利用線上服務優勢將業務邊界延伸,且不再局限於金融服務。
工行雅安分行成功上線雅安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應急指揮部(雅安市經信局)應急物資管理平台,囊括全市81家行政事業單位,助力應急指揮部對全市應急物資的高效管理;建行雅安分行上線「建行智慧社區管理平台——疫情防控系統」,以解決社區和企業疫情防控難點、痛點為目標,開啟了科技賦能行動。
「多種事例表明,銀行等金融機構今後會更加重視數字化轉型。」銀行業內人士認為,疫情催生了「宅經濟」等新的消費模式,未來無人零售、生鮮電商等新零售浪潮將加速到來,銀行需要把握好線上線下融合零售新模式的發展趨勢,切入細分消費場景,打造消費金融業務新生態。與此同時,還應將疫情看作加快銀行數字化轉型變革的催化劑,充分利用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推動銀行數字化轉型。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