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訪巴西那年,在巴西利亞去馬瑙斯航機上認識了鄰座李先生,他竟然是筆者的老鄉,就職於上海一家著名的地板企業,這次奉命來巴西籌建地板加工廠。我問為何在巴西建廠?李先生告訴我,近年地板銷量增長,為了擴展原料供應,公司在亞馬遜河流域買了1000平方公里原始森林,並取得了永久砍伐權,目前每月計有500個貨櫃木材運往國內。李先生說,老闆自從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就有了濃重的亞馬遜心結,他把已買的這片原始森林視為人類共同的財富,不僅用它開創一番事業,更要好好保護它。
與李先生閒聊,時間過得很快,航機已經在這塊神秘土地上空盤旋,我從舷窗向下探望,馬瑙斯被大片森林包圍,猛然一條飄帶忽明忽暗蜿蜒繚繞在叢林間,映入眼帘的就是亞馬遜河。亞馬遜河挾著溶雪和有機物在巴西境內造成大片的沖積平原,正是這塊肥沃的土地,養育了400萬原住民。
亞馬遜叢林擁有8億立方米木材儲量,這裡還是橡膠樹的故鄉,1844年硬膠輪胎髮明後,橡膠價格一路攀升,無數人慕名來此采膠,馬瑙斯成為世界聞名的大都市。橡膠商們致富後,生活無比奢侈,穿髒的衣服要送回里斯本洗熨,養的馬不是喝法國香檳就是喝Vichy礦泉水,為了鬥富還將50鎊大鈔卷作引子點燃雪茄。
畸形的財富並未能持續多久,1876年,英國人亨利在叢林中採集了7萬顆橡膠樹種子,用汽船偷運出港,在倫敦溫室中培育出幼苗後,再移栽至馬來西亞、斯里蘭卡等地。這些地方氣候與巴西相似,卻沒有病蟲害,很快成樹產膠,價格卻比巴西低得多。從此巴西橡膠業一蹶不振,馬瑙斯又重新成為叢林邊的小城市。
匆匆吃完午飯,我們出發去叢林探訪。馬瑙斯港建在黑河邊,停泊著很多南美諸國駛來的內河船,這個巨大的浮動船塢是馬瑙斯全盛時期用進口部件組裝的,它能自動調節黑河30英尺潮差,無論大小船隻均能在此停靠。
我們乘坐的小型遊船吃水很淺,若想進入亞馬遜腹地探險,要租用三層高的大遊船,船上每層甲板都成排懸掛吊床,供遊客一邊休息一邊觀景,當地人叫它鳥籠艙船,很是傳神。
遊船離開碼頭不久即到達黑白兩河匯合處,白河名索里摩斯河,因含有高度養分,水色較淡,而黑河兩岸多為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大量枯枝敗葉沖積水中,河水混濁黝黑。黑白兩河相遇後,相偕併流了20公里,我們的遊船在黑白分界中線行駛,船尾螺旋槳將兩種不同顏色的河水攪混在一起,但不久又是涇渭分明,令人見了嘖嘖稱奇。
馬瑙斯附近水網如織,逆流而上,水道越來越窄,遊船再也無法前行,只能換乘原本拖掛在船後的獨木舟,獨木舟靠懸掛在舷側的馬達推進,駕駛員是一位印第安土著,兼做嚮導。駛入叢林深處,到處是濃重的濕氣,不斷有水鳥飛起,河床很低,兩岸樹木半腰處有明顯的水痕,看得出現在是枯水期,大汛期間曾淹沒水中。叢林越來越茂密,兩邊樹冠連結一起,陽光穿透縫隙灑落下來,河面上閃耀著點點金光。
河水越來越淺,船頭不斷劈開水面。有一條小魚躍上艙板,有人伸手去抓,嚮導厲聲喝止,原來這就是食人魚。他說早年來此尋找金礦的歐洲人在小河裡洗澡祛暑,因腿上有傷,引來大批食人魚,瞬間河水染紅一片,等同伴過來援救時,河面上僅漂浮著一縷頭髮。
好不容易找到一塊可以登陸的地方,嚮導讓大家坐穩。引擎轟鳴著將獨木舟衝上河灘,我們排著隊從船頭依次跳下,腳下並沒有半點淤泥,而是厚厚的樹葉。嚮導吩咐我們紮緊褲腿袖口,他背著砍刀在前面帶路,每當有粗壯植物擋路,那把砍刀就有了用武之地。
大樹遮天蔽日,地上滿是絆腳的樹根,有的灌木葉子像刀片一樣鋒利,有些雜草長滿毛刺,碰上了又癢又痛,每行走一步都非常困難。越往前走光線越來越暗,很快便伸手不見五指,嚮導讓大家索性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亞馬遜的黑暗。昏暗幽靜的叢林只能聽到大家的腳步聲,人生很少有如此安靜的時刻,偶爾遠處傳來一陣野獸低沉的吼聲,讓人聽了心悸不已,嚮導聽從大家的建議帶著我們打道回府。
回撤路上嚮導用砍刀敲擊樹幹,許多螞蟻從巢穴中蜂擁而出,嚮導取一些在臂膀上碾碎,頓時散發出一股香味,原來這種螞蟻是土著製作香水的原料。但是亞馬遜河流域有幾千種螞蟻,很多螞蟻非常兇猛,如果被咬了,人會感到頭昏,如同時被多隻蜇咬,就會有生命危險;還有一種食肉螞蟻,幾分鐘就可將動物化為一副骨架,大家聽說後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返程的腳步。
陪同費爾南多小姐說,大自然吸引人們接近她,然而她不喜歡人們靠得太近,亞馬遜叢林一直被探險家稱為「綠色地獄」,懷著功利目的來此的人,結局都不太好。
1927年美國汽車大王福特在亞馬遜河流域買了60萬公頃土地種植橡膠,製造輪胎,出於經濟利益,福特不顧自然規律,密植橡膠樹,結果致生葉鏽菌而不能產膠,總計損失了8000萬美元。40年後,另一位美國富翁路德維格投資10億美元,在這裡買下一大片森林,籌建木材加工廠和造紙廠,蓋廠房、造電站、鋪鐵路,毀壞了大量原始森林。大自然很快開始報復:樹苗枯死,洪水沖毀公路,螞蟻搬走所有糧食,工人患上了瘧疾和腦膜炎。無奈的路德維格只能以低價將企業轉賣給當地人經營。
筆者曾問來巴西開發木材資源的李先生,有否有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的規劃?李先生告訴我,一般人都以為砍伐森林會破壞生態環境,其實森林是一種再生資源,樹木老了會腐朽死亡,密度高了還會發生病蟲、自燃等災害,關鍵要禁止亂砍濫伐。他們企業買下原始森林後,租用衛星進行遙感測量,為每一棵樹建立包括樹種、年齡等信息的檔案;把1000平方公里森林分成25塊,每年按樹種、品質、直徑有計劃地輪流砍伐,砍伐後馬上補償種植新樹,保證當年就有幼樹生長,使25年後被砍伐地仍然是一片參天大樹;他們還向當地政府和印第安部落鄭重承諾,決不砍伐位於水土流失多發地、動物賴以生存以及依靠鳥類傳播種子的樹木。
世界金融危機後,越來越多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去境外投資。企業在爭取良好效益的同時,應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儘快融入當地社會,獲得民眾的接納,要實施本土化經營,按照當地經營規矩、模式運作,儘可能多地使用當地人才並發揮他們的優勢;其次,要想著回報社會,為當地民眾多做好事善事,不能因文化背景不同把自己封閉起來,長期做一個外人,讓人覺得中國人來此只是為了賺錢。
筆者以為,中國企業嘗試走出去時,李先生他們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鑑,注重保護生態環境,不考慮眼前利益,維護人類長遠利益。
想要獲得更多乾貨?那就關注《焦點視界》微信公眾號(focusvision)吧!
(本文首發於《焦點視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