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萬人的AI成長之路,百度之星用十五年去點亮

2019-10-16     Alter聊IT

10月15日,百度之星迎來了自己的第15個頒獎禮。

與往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00後在本屆百度之星的表現,程序設計大賽排名前10的名單中,00後占據的席位有9個之多,其中來自杭州學軍中學的00後選手張哲宇同學一舉摘得程序設計大賽桂冠。

當整個社會都在討論AI人才缺口的時候,00後們在百度之星賽場上的出色表現,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百度CTO王海峰與2019「百度之星」優勝選手在一起

中國AI的星星之火

把時間退回到2005年,彼時在校大學生們還在學習C語言等基礎的編程課程,網際網路世界裡發生了什麼,整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大多數學生無暇思索,或者說缺少接觸前沿技術的窗口。

這一年的百度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開啟了搜尋引擎的商業神話。也正是在這一年,百度啟動了首屆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開啟了技術界的「奧斯卡」。

根據百度官方公布的消息,來自國內外960所學校的10885名同學報名了今年的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1865支隊伍報名了百度之星開發者大賽。如果把時間軸拉長一些,過去15年中報名百度之星的人數超過20萬人,僅2012年就有3.2萬人參賽,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在線編程比賽。

每每談到AI人才的時候,外界已經習慣於將百度比作國內AI界的「黃埔軍校」。按照這樣的標準,每年一度的百度之星可謂是中國AI界的「造星工場」。

連續在2005年和2006年蟬聯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總冠軍的樓天城,被公認為中國大學生計算機編程第一人,因為經常一人單挑一個隊的「戰力」,被清華的同學們稱為「教主」,畢業後曾在谷歌和百度美研研究機器學習和無人車,已然是人工智慧領域的「頂級大牛」;

還在讀高三就參加百度之星的唐文斌,後來考入清華大學姚期智實驗班,在2011年與印奇、楊沐一同創辦了曠視科技,並出任曠視科技的CTO,被譽為國內人工智慧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曾經在2016年拿到百度之星冠軍的黃宇揚,初中時就開始編程,大學四年每一年都有參加百度之星,並在大四那年得償所願。四年的比賽經歷,讓黃宇揚對語音識別、語義理解等技術有了深刻的理解,如今在ThinkForce擔任深度學習框架開發工程師,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領域的明日之星。

事實上,從百度之星走出的AI大牛遠不止這些,第四範式創始人戴文淵、被技術宅膜拜的編程圈紅人唐飛虎、被姚期智院士贊為「姚班研究人工智慧理論翹楚」的喬明達……百度之星還在持續輸出穿行於AI世界裡的「別人家的孩子」。

工程師的赤子之心

當轉型AI成為一種政治正確的時候,一場人才爭奪的「暗戰」早已上演,要麼花大價錢從友商那裡挖角,要麼通過內訓等方式培養「嫡系」。

比如谷歌在2017年提出了「忍者計劃」:一項不同尋常的內訓項目,給予各個部門一定的候選名額,經過層層篩選後選出「忍者」參與培訓,目的是讓所有產品都提升智能化程度,擴大內部精英人才的儲備,甚至讓機器學習成為谷歌員工必備的技能;

比如Facebook創建了AI Academy,對內部員工進行免費的AI技能培訓,涉及深度學習、卷積神經網絡、循環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等多種技術,員工在課程完成後,還可以到FAIR中進行一到兩年的項目實踐,形成了軍校式的人才培養方案;

再比如英偉達的深度學習學院,與Udacity、Coursera等在線編程教育合作推出線上課程的同時,還定期舉辦線下課程,似乎在踐行黃仁勛「培養出10萬深度學習從業者」的計劃。然而英偉達的一切行為,都以「讓GPU更好賣」為最終目標。

相比之下,百度之星的人才理念有些「另類」。

正如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在2019年百度之星頒獎現場的發言:「百度之星已經15歲了,歷屆參加百度之星的同學們,無論是否獲獎,都走出了自己非常精彩的人生路,在各自崗位上成為佼佼者,甚至領軍人物。」有別於商業領袖們深思熟慮的「算計」,從王海峰等百度工程師身上看到的是拳拳赤子之心。

回顧百度之星15年的歷史,2005年到2010年的賽題都指向了當時網際網路產業的痛點,意在培養選手們投身產業洪流的能力;2010年以後的百度之星開啟了全民編程時代,希望讓編程成為一種大眾化的技能;2015年人工智慧的浪潮興起後,百度之星果斷切換到人工智慧的賽道,賽題連續多年聚焦AI算法,並配合雙軌人才的需要,增加了團隊配合的「開發者大賽」。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如何儘可能多的提升自身的人才優勢,可以說是所有管理者需要思考的問題。可上升到國家的層面,人工智慧競賽的本質還是人才的比拼,通過一場比賽的形式,為莘莘學子們指明方向,加速中國優秀AI人才的成長,何嘗不是一個技術工程師心中的家國情懷?

00後們釣勝於魚

關於AI人才短缺的話題,畢馬威調研了5家擁有成熟AI技術能力的公司,給出的結論是:這些公司平均擁有375位從事相關領域的員工,每年至少費了7500萬美元用於AI人才的僱傭和培養。

面對這樣一份帳單,估計不少企業的管理層會有些焦慮,一旦錯過了人工智慧的浪潮,可能直接左右一家公司的市場前景,想要規避被淘汰的宿命,為數不多的路徑可能就是「砸錢」,或是吸納人才,或是為技術買單。比如麥當勞剛剛在9月份以3億美元的代價收購了一家AI語音公司,也是這家快餐巨頭在今年的第三筆技術投資。

所幸,00後們在百度之星上的表現,可以讓不少傳統企業的老闆們鬆一口氣,畢竟可以從中看到兩個有利信號:

一是新一代年輕人技術素養的提升。2015年到2019年連續四屆百度之星上,本科生參賽者累計超過36000人,中學生的數量也突破3600人次,編程對於新一代年輕人來說早已不再陌生。百度之星程序設計大賽中排名第二的毛嘉怡就是一個例子,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在電腦上玩打字遊戲,並逐漸走上了編程之路。

二是開源工具的易用性和低門檻。今年的百度之星首次在兩項比賽中設置了應用飛槳深度學習開源平台(PaddlePaddle)的賽題。特別是在程序設計大賽中,參賽選手需給出相應的計算或通信調度順序,打敗飛槳中的基礎調度算法,並儘可能提升調度效率。而從00後們「統治」賽場的結果來看,飛槳的易用性功不可沒。

據數據分析公司IDC發布的《中國深度學習平台市場份額調研》顯示,86.2%的受訪企業都在使用開源的深度學習框架訓練算法模型,其中飛槳成為中國企業使用度最高、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深度學習平台,唯一自主研發的集深度學習核心框架、工具組件、服務平台為一體的深度學習平台,也是市場份額唯一進入前三的中國平台。

有如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的觀點:「在智能時代,深度學習框架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下接晶片、大型計算機系統,上承各種業務模型、行業應用。」諸如飛槳等國產深度學習平台的規模化普及和高度易用,無疑為AI人才短缺給出了正解。

回到百度之星的話題上,比00後「霸榜」更有價值的,是00後們在比賽過程中對人工智慧的深入理解,對飛槳等智能時代作業系統的熟練使用,在比賽過程中出色的創造力,小小年紀就表現出的對技術的無限熱愛。

如此才是中國AI的希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atg3G0BMH2_cNUgiC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