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業越來越受重視,卻仍是冷門專業?

2019-05-04     有農有藝

從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內容來看,農業一直都是政府非常重視的產業。然而,每年進入農業院校或是農學專業的學生,卻很少是自願加入這一行業的。為什麼農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卻仍然是冷門專業呢?《有農有藝》早就聽周邊的企業或者經理人這麼吐槽過,為什麼呢?

(1)農業的投入周期長、見效慢

就大學的專業設置來看,「急功近利」的思潮也廣泛存在於高校教育和學術研究領域,深度研究農業專業、農業領域的科研項目還是較少的,尤其是橫向資源支持的可能性很低。而作為學生而言,希望自己所學的專業工作好找、職業發展清晰。因此,供給水平不高、需求程度不大、自然導致農業專業學科發展慢、報考的優秀生源少。

(2)農業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

很少有人會認識到,農業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農業活動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經積累不少,但是在推廣的範疇依然短缺。一些農業項目的基礎內容對於平常人來說,理解起來是有困難的。在很多跨國大型農業集團的官網中,員工介紹里的研究生、博士比例都很高。其實,任何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民眾參與度都不會太高。

(3)現代農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限

現代農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行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有限。農業生產活動雖然曾經是全球參與勞動力最多的領域,但近年來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一直在銳減。從產業特徵上來看,農業確實並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農業的特徵是規模化,要靠巨大的規模盈利,規模化就要與機械化相配合,而機械化就意味著大量的人力會被替代。

另外一個經常被提到的概念叫做農業產業化,所謂產業化,在於通過標準的流程化和規範有序,使得農業生產活動變得可以管理、可以預測、可以控制。如果從就業角度來看,目前農業領域存在著很嚴重的結構性失業,對於水平較高的專業人才仍然是缺乏的,但在轉型的過程中,難免導致整體上看起來不是一個吸收勞動力的行業,人員流出較大。

(4)農業畢業生工資待遇低

一般認為,畢業生的工資水平受以下幾方面的因素影響:行業平均回報率、行業市場化程度、畢業生成長速度等等。農業專業的畢業生待遇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農業領域的產業化不夠,市場化程度較低,導致就業市場極不活躍,對口單位都是市場化程度極低的機構,起薪不可能高;其次,農業領域參與者的行業回報率較低,除去少數優秀的企業外,其他存在勞動僱傭關係的農業領域的企業、個人,投資回報率都不高,行業的平均工資水平存在差異。

但在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農業領域會不斷的出現一些好的企業、好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也有理由看到,國內的農業專業的畢業生們能夠像那些國際知名的跨國農業集團的員工一樣,有體面的收入和明晰的職業發展路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PE5GmwBmyVoG_1ZqG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