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身高的增長主要取決於骨骼軟骨細胞的不斷增殖骨化生長,從而使骨骼延長,實現身高的增長。
因此,與年齡相比,骨齡能更好地反映兒童生長發育的情況,判斷兒童身高是否符合標準,我們應根據兒童的骨齡來判斷,以此來衡量骨骼的發育和成熟程度。若骨齡小則代表著生長空間足、還能長得更高,骨齡大說明生長空間小、身高增長的時間少。骨齡小的骨骺閉合晚,生長空間也就大。
什麼是骨齡?
樹木有年輪,骨自然有骨齡。人身體在不同的發育時期,骨骼狀態都是不同的,反之,則可以根據骨骼的不同狀態來推斷人的身體發育情況。
骨齡是骨骼年齡的簡稱。它是將兒童青少年的實際骨骼發育水平與標準發育水平進行比較而得出的一個發育年齡。骨齡代表了兒童的真正發育水平,用骨齡來判定人體成熟度比實際年齡更精確。
為什麼要測骨齡?
確定兒童的生物學年齡
及早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潛力
了解孩子性成熟的趨勢
準確預測兒童成年身高和未來生長曲線
骨齡的測定對一些兒科內分泌疾病的診斷也有很大的幫助,對一些矮小兒童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測骨齡的最佳年齡
測骨齡兩個時期非常關鍵,一是孩子四歲時,二是孩子八歲後,即青春發育期。這兩個時期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父母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高,最好每月都給孩子測量下身高和體重。
為什麼孩子的骨齡比他們的年齡大?
骨齡比年齡大,其實就是骨骼過早,生長過快,主要的後果是導致骨齡的迅速增長,從而使骨骺早期閉合,影響到兒童的最終身高。
除遺傳因素外,肥胖和營養過剩、頻繁攝入高蛋白飲食或營養品、長期熬夜、服用藥物促進性發育、環境污染等因素都會加速骨齡的成熟。
如何正確的認識骨齡
(1)骨齡、身高都低於標準值
骨齡落後,身材也矮小。(需要檢查寶寶是否因缺乏生長激素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而引起的長不高)
(2)骨齡落後,身高中等或偏高
孩子將來可能會是高個子。(需要不斷觀察骨齡,以防止骨齡的突然增長影響身高的最終增長)
(3)骨齡提前,身高偏矮
嬰兒將來可能會是矮個子。(需儘早查明原因防止矮小)
(4)骨齡和身高都超過標準值
嬰兒很可能是過早發育,生長潛力可能不大,並且最終可能不會長得高。(需儘早查明原因,必要時抑制骨齡增長過快)
骨齡與年齡、發育成熟程度有什麼關係?
骨齡與實際年齡的關係可以用骨齡差來表示。
發育正常=骨齡-年齡差值在(+1歲)以內。
發育提前=骨齡-年齡差值>1歲。
發育遲緩=骨齡-年齡差值<1歲。
科學管理身高
為了使兒童的身高達到理想狀態,除了先天的遺傳因素外,後天進行科學有效的身高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把握孩子身高最佳干預期(3-12歲)。
對於正常兒童,通過對營養、運動、睡眠、情緒等綜合干預,定期監測身高和體重,每年測量一次骨齡,來計算骨齡身高的生長速度。
一、飲食營養
蛋白質:每天一個雞蛋,500毫升純牛奶,50克肉類食品來攝入充足的鈣,根據飲食和骨密度結果適當補充鈣以及充足的維生素AD。
二、運動
耐力運動;縱向運動;適度的跑步、跳躍、跳繩、球類、游泳等規律適量的運動。
三、睡眠
儘量在22點前入睡,學齡前兒童每天要保證10小時良好的睡眠習慣,少起夜。
四、情緒
愉快的心情有利於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利於營養的吸收,改善睡眠質量,對寶寶的身高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