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餘年》火了一眾配角 如今流行追配角?

2019-12-31   老韭菜講故事

主角光環不靈了,如今流行追配角?

  從開年爆款《都挺好》《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到暑期檔熱播的《長安十二時辰》,年尾的《慶餘年》《大明風華》《精英律師》,有意思的是,以往「大女主」「大男主」一騎絕塵的人設光環不再,配角對劇集熱度的帶動不可小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熱搜常客《慶餘年》火了一眾配角


  豆瓣7.9分,動不動上熱搜,之前引發大規模討論的「追劇收費」話題就是由《慶餘年》引發的。從小被養在澹州的「小鎮青年」范閒,帶著現代人的記憶和智慧,嘗試著解讀「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內涵。這樣的故事定位吸引不少年輕人追劇。

  最讓觀眾津津樂道的,除了男主范閒,更多吸粉的竟是小范閒、范思轍、王啟年等。人物的喜感帶來碰撞與解構。角色無論大小,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傳遞觸動人心的人世情感。《慶餘年》老上熱搜,都是只有追劇黨才明白的「暗語」。比如陳萍萍是個狠人、二皇子可愛、五竹笑了、慶帝梳頭了。劇中陳道明飾演的慶帝造型一貫慵懶,頭髮垂幾縷、袍子鬆鬆垮垮,難得見他「正裝」一把。郭德綱的兒子郭麒麟出演的中二少年和經商天才范思轍,是本劇的搞笑擔當。寶藏男孩王啟年,不僅是守財奴,還是老婆奴,更是鑒查院首席捧哏。從來沒演過主角的演員田雨,除了搞笑的「王啟年」,同期熱播的律政劇《精英律師》中,他還演了靳東的冤家對頭。

  化身「熱搜製造機」拱火劇集營銷

  近年來,「青年主演+實力派做配」成大製作劇集標配。《慶餘年》中,不僅老戲骨們同台飆戲高光不斷,陳道明、吳剛、李建義等七位國家一級演員,田雨等四位國家級話劇演員。此外,那些出彩配角的演繹者,其中有原先根本不知道是誰,有在圈內默默耕耘的實力派,還有像郭麒麟這樣在相聲圈、綜藝節目裡發展,沒想到偶爾在影視劇里打醬油,卻發光發熱的演員。

  當然,他們的走紅,跟劇集本身的受歡迎程度,以及角色的萌點笑點密切相關。分析而言,劇中人物呈現萌化傾向,這些都相當「討好」觀眾,具備減壓特質的角色。范思轍、王啟年、二皇子、辛其物為劇中「四憨」,而小范閒、費介、五竹、陳萍萍、慶帝等角色又屬「腹黑型」人設,正反派都有其可愛的一面。就連劇中扮成「木乃伊」的蠢萌「京都一霸」郭保坤也刷出存在感。出色人物群像塑造可以為劇集加分,他們和爆款劇集的關係也是相輔相成的。

  對於一部長篇古裝劇的營銷來說,需要眾多熱搜話題來支撐其關注度,不斷吸引觀眾追劇。儘管VIP會員還要每集多花3元,才能提前觀看,但還是有不少觀眾「氣憤」之餘,為引發廣泛爭議的「VVIP」買單。全程靠主演提供「關注點」,實在是任重道遠。

  一部60多集的古裝劇,每周只能更新兩集,加更也不過一周四集,如果沒有眾多「熱搜製造機」,如何維持熱度?因此,在配角身上下功夫,從編劇開始著墨,再請眾多戲骨加盟,不失為高明的做法。

  從蘇大強到盧世瑜,戲骨迎來大年

  回望今年的大熱劇集,今年是實力派配角和戲骨「崛起」的一年。還記得年初收視破2的《都挺好》嗎?從姚晨「大女主」光環中突圍而出,蘇大強這樣的爹太扎心了!他的金句「我要喝手磨咖啡」刷爆朋友圈,「暗中觀察」等表情包更隨處可見。還有郭京飛飾演的蘇家「作男天團」里的蘇明成,更是招黑到自覺在微博上為角色「道歉」。在上海白玉蘭電視節上,倪大紅和郭京飛憑藉該劇拿下最佳男主和男配,但女主姚晨卻與最佳女主擦肩而過。

  在馮紹峰和趙麗穎主演的古裝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硬核祖母團」戲份不多,但熱議不斷。醫中妙手賀老太太、教習規矩的孔嬤嬤,細心周到的常嬤嬤、祖母盛老太太等等都貢獻了教科書式演技。大娘子與林小娘的對手戲,也是觀眾的快樂源泉。

  暑期大熱的唐朝刑偵反恐劇《長安十二時辰》里,盛唐氣象下,搞大資料庫的徐賓,兔唇歪嘴的靖安司崔器等等小人物也爆發出炫目的光彩。

  《鶴唳華亭》中,羅晉和李一桐的虐戀不斷引發爭議,但這不妨礙亦師亦友的太傅盧世瑜催淚,「育良書記」張志堅化身處處針對的奸角李柏舟也讓觀眾又愛又恨。《大明風華》則憑藉皇家「人情味兒」圈粉,王學圻、梁冠華、俞灝明等演繹的「歡樂朱家人」,成為看點。

  主演存在感受擠壓,湯唯自稱「菜鳥」

  有人評價,電影咖湯唯轉戰小螢屏之作《大明風華》有些「水土不服」,因為造型、演技等因素受到詬病。這也是湯唯首次挑戰古裝劇。而湯唯受訪稱,自己演電視劇的原因是「太欠練了」。「太不一樣了,演戲啊,就不會嘛,完全就是一菜鳥。給大家添了很多麻煩,相信大家在戲裡面也會看到,就都不懂,不管是給亞文給導演都添了不少麻煩。」湯唯說,「整個電視劇的製作,我是個Baby,就完全新人狀態,這個是讓我有很多很多要去學習,所以這個過程還是挺坎坷的,其實這也是我奔著去的。」

  可見,熱播劇集對配角身世、性格的豐富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讓主角的存在感被「削弱」。就《慶餘年》而言,也有觀眾認為,范閒雖然一路開掛,但多是關係類外掛,並非男主自身實力。而《鶴唳華亭》中,「哭包」太子蕭定權在權謀之爭中顯得氣場太弱,給觀眾太過「憋屈」的觀劇體驗。女主李一桐則因為人設不討喜被吐槽「帶誰不火系列」,李一桐則一語雙關回復「我體寒」。儘管表演也都在水準之上,但是相較於表演嫻熟、人設更為豐滿的配角,主角的業務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多說1句

  行業風向標變了

  戲骨的春天來了,與大環境密切相關。不僅現實題材熱度上升,古裝劇製作也去粗存精。流量明星+大IP劇的模式不靈了,對原著的合理化改編,演員的實力演繹,服化道的文化呈現,各種元素的疊加,才有可能助力爆款的誕生。

  整體行業呼喚靠譜的團隊和實力派演員的誕生,多檔綜藝扎堆聚焦演員演技,比如展現演員配音功力的《聲臨其境》就成功出圈。中年女星沒有合適的角色可演引發一再討論,流量演員的演技也備受爭議。比如鹿晗就為電影《上海堡壘》口碑撲街「背鍋」。Angelababy、鄭爽的瞪眼、面癱式演技頻被吐槽等。演技派成為行業風向標,給年輕演員指明方向,也不白瞎了咱期盼已久的好劇本、好故事。

本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