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完善的產業生態鏈條,小米金融一直被視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潛在巨頭。然而,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小米金融並沒有展現出後來居上的氣勢,反而業務問題頻發,盡露疲態。
小米金融成立於2015年9月,是小米集團旗下的金融服務平台。雖然相較於阿里、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起步較晚,但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裡,小米金融的業務線涉及了網際網路小額貸款、移動支付、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保險、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及海外板塊等領域。並推出了包括小米金融APP、小米貸款APP、小米錢包APP等獨立應用軟體。
遭遇第一次逾期
曾被視為小米帝國未來的重要支撐之一,再到問題頻發,口碑和信譽不佳,小米金融估計是雷軍最失望的業務了。雷軍在2017年曾將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小米的核心業務。「除了人工智慧,金融也是我們整年要拉開陣勢乾的大事。」
兩年過後,雷軍對於小米金融也是無可奈何,現在絕口不提。
近期,小米金融旗下貸款產品便被曝出部分用戶正常還款,卻收到民生銀行發出的逾期警告簡訊,此次小米金融和民生銀行的信息「脫節」是因為技術原因還是其他原因至今還不得而知。
而這已不是小米金融第一次觸碰公眾關於金融安全的敏感神經。2018年年中,幾百個遭受損失的小米用戶,他們大多是通過小米運動和VIP活動任務下載的P2P平台而錢財受損。
多位用戶在「聚投訴」、「黑貓投訴」、微博等渠道投訴自己被小米金融所坑,皆因為「正常還款卻被上徵信」。
據多位用戶反饋,自己5月10日通過小米金融系統的自動還款還清了本期借款金額,但5月14日卻突然收到民生銀行的逾期已上報徵信系統的簡訊,此前也並未收到任何提示還款或催收的簡訊和電話。
事件發生後,小米金融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出現這種情況是民生銀行錯發簡訊,只要用戶正常還款就不會影響徵信。
而對於小米金融這樣的解釋,無論是民生銀行還是用戶方面,顯然都是不買帳的。民生銀行方面表示:「是小米金融方面出現的問題而非本行責任」,具體是雙方在互相甩鍋,還是民生銀行不願意替小米金融背這口鍋我們就無從得知了。此次事件發生後,許多維權的消費者苦笑著說自己這是遭遇了「年輕人的第一次逾期」。
據業內人士介紹,小米金融實際上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信息中介」的角色,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資金與有借款需求的借款者「撮合」起來,從中收取一定的佣金。根據合同約定,用戶需要通過小米金融APP進行還款操作,小米金融再將用戶的還款轉入放款銀行。此次問題的出現可能主要是小米金融向銀行還款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而在小米金融「用戶協議」里發現,小米對類似情況產生不良後果的責任早就撇的一清二楚,「不承擔任何責任」。
粉絲經濟尚未成氣候
技術BUG可以修復,信譽BUG則可能伴隨終生,這正是無金融背景,工程師出身的小米金融的董事長兼CEO洪峰,目前的最大困境。
根據公開資料,洪鋒本科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取得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士學位,之後洪峰又在美國普渡大學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畢業後洪鋒先後在谷歌美國和谷歌中國從事稿件軟體工程師和高級產品經理角色。直到2010年加入小米,負責移動網際網路產品開發。
掌舵人無金融背景也一直成為外界質疑小米金融的一個痛點,而且,從用戶社區反饋來看,似乎對這位CEO也並不買帳。2018年年報顯示,小米金融貸款餘額達109.96億元,同比增長23.44%。與2017年同比增長422%相比,貸款增速驟降。
事實上,從小米金融重組再到剝離業務單獨運營,小米集團金融業務走上與京東金融、百度金融(現更名為度小滿金融)同樣的拆分、獨立運營之路。但成立於2010年的小米,相較之下或顯「年輕」,儘管業務線多有鋪開,但目前或並未有突出優勢。
「小米金融業務的推進的最大難點在於市場知名度較低」,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特別是相較於京東金融等,在當前的競爭環境下,小米金融只是一個後來者,其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地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小米金融的優勢不明顯,因為其成立時間較晚,要想去對外形成有利的競爭優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小米金融經歷了一系列的調整。今年2月,負責小米金融的風控工作和貸款業務的CRO陳曦調任香港虛擬銀行業務。陳曦是小米金融的元老,參與了小米集團整個金融產品的生產、孵化、設計、風控、建模等。
今年3月以來,小米金融接連註銷位於珠海的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珠海小米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及一家金融科技公司——珠海小米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一系列舉動也引發了對於小米金融是否改變核心貸款業務戰略的猜想。
對此,投資金融律師董毅智表示,小米金融一再進行調整是其缺乏對業務長期穩定規劃的表現。董毅智指出,小米金融業務的增長主要得益於它形成的粉絲經濟和已有的生態圈。如今小米手機銷量下降是其貸款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小米金融原CRO兼信貸負責人陳曦曾表示,「我們很少做外部用戶的業務,主要還是針對小米體系內的用戶,而且這部分用戶的需求仍未完全滿足。另外我們針對米粉還有額度和利率的優惠。」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這部分人群數量龐大,與現金借貸的目標用戶契合度很高,因此小米貸款起量較快。
數據顯示,小米金融貸款餘額從2015年的約1億元猛增至2016年末的16.13億元。與此同時,在2015年和2016年,小米手機的銷售量分別為近6655萬部、近5542萬部。2017年4月,小米貸款App開始在各大安卓市場上線,在預授信模式的基礎上,逐步開放了申請制,面向外部客群。2017年末,小米金融貸款餘額增長至84.18億元,同比增長422%。
董毅智認為,單純依靠內部用戶的網際網路式的打法並不符合金融的邏輯。小米生態內部用戶與小米貸款的用戶轉化率是有限的。尤其是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單靠小米內部生態發展金融業務的邏輯不可行。
2018年,小米手機銷量雖超1億部,但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銷量暴跌,同比下降35%。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2790萬台,同比下滑1.76%。與此同時,截至2018年底,小米金融貸款餘額達109.96億元,同比增長23.44%。但與2017年相比,小米貸款增速驟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fCFGWwBmyVoG_1Zf10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