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這首詩,一詩、兩人、三地,道出四十年滄桑變化,耐人尋味!

2020-04-16     中華詩詞彙

公元770年,杜甫因安史之亂漂泊到了湖南長沙附近,碰巧遇到了昔日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兩人回憶過往,更是感慨萬千,於是杜甫便寫下了這首詩。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工,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常在貴族豪門歌唱。他與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此曲已經失傳。

安史之亂後,他流落到了江南,後在湘中採訪使舉辦的宴會上唱了王維的五言詩《相思》,又唱了王維的《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

他用這兩首詩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願望,只是此時的唐玄宗已是風燭殘年,早已不能南下。唱完這首曲,他突然暈倒,四天後又醒來,最後鬱鬱而終。

岐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名為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故為崔九,他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他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在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常常能看到你的身影,聽到你的曲子。兩人在江南相逢,回憶起曾經,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全盛的開元年間文人雅士常常聚集之地,二人懷念曾經豐富多彩的日子,懷念那個美好的時代。

「尋常見」、「幾度聞」,詩人描述出了李龜年當年紅極一時。不僅如此,在曾經的岐王宅里與崔九堂前,不僅有李龜年的身影,滿堂的賓客里,也坐著意氣風發的詩人。因此,這兩句詩人不僅寫了李龜年當年的人氣、全盛的開元年間的景象,又何嘗不是詩人對自己的過去進行追憶呢?只是江南相遇,曾經紅極一時的名人、意氣風發的少年,都變成了如今的落魄之人。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時節,沒有想到能在這時巧遇你這位老相識。人人都言江南好,暮春時節、落英繽紛,只是詩人身置其中,眼裡卻只有「落花時節」與早已白頭的故人。「落花時節」不僅描述了暮春,更是暗喻了當時的唐朝,經過安史之亂、社會動盪,逐漸走向衰退。

一位發已斑白的老歌唱家,一位顛沛流離的老詩人,在這落英繽紛的江南重逢,紅極一時的名人,意氣風華的少年都已成為了過去,隨之而去的更是繁華昌盛的開元時代,想來便已是感慨萬千。

縱觀全詩,通過追憶與重逢,寫出了四十年的滄桑變化,詩人沒有正面描寫,但是從追憶中依舊可以看出安史之亂給時代與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與創傷。本詩更是以小見大,看似寫二人的重逢,實則描繪了整個時代。

賞析這首詩時,最重要的便是要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曾經懵懂無知的自己,將此詩念得朗朗上口,還以為是寫老友重逢的喜悅,實在是貽笑大方!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rRHhXEBrZ4kL1ViM0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