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我國2018年農產品進出口情況來看,2018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額2168.1億美元,同比增7.7%。其中,出口797.1億美元,增5.5%;進口1371.0億美元,增8.9%;貿易逆差573.8億美元,增14.0%。
對進出口情況有點了解的就知道,貿易逆差增長可不是一件好事。
貿易逆差亦稱「貿易入超」,指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的現象。當一個國家出現貿易逆差時,即表示該國外匯儲備減少,其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削弱,該國在該時期內的對外貿易處於不利地位。大量的貿易逆差將使國內資源外流加劇,外債增加,影響國民經濟的正常有效運行。
為了改變我國貿易逆差大的現狀,增強農產品出口勢能,各地政府部門都加大了對農產品品質的要求,與國際市場對接,加大對外農產品的出口。
黑龍江
藍莓出口澳大利亞、黑木耳出口美日韓、蔬菜出口俄羅斯……面對歐美日韓等國食品安全嚴苛標準,近年來我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在端牢「中國飯碗」的同時,積極開闢國際市場,促進農產品出口貿易轉型升級。
近年來,黑龍江越來越多的農產品企業開始瞄準國際質量體系,通過出口,提升農產品國際競爭力。黑龍江省產的糧油類、蔬菜類、乾菜類、菌類等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備受青睞。
面對韓國、日本等國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黑龍江省某企業在2017年投入200多萬元引進先進生產設備,改進木耳生產加工基礎環境設施,達到了綠色有機標準。當年該公司的木耳出口到韓國仁川,銷售額77萬元,拉開了東寧黑木耳出口的帷幕。
目前,黑龍江省形成了以俄日韓周邊市場、歐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為主的「三大農產品貿易圈」,出口市場涵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山東
2018年山東安丘全市農產品出口總量為43.7萬噸,出口額26.06億元。出口額4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14家,出口額13.33億元,占全市農產品出口額的51.2%。
當地規劃建設了總投資120億元、占地1.1萬畝的「安丘農谷」,設置綜合服務中心「一個中心」和科技示範、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品交易、倉儲物流、農文農展、社會化服務「六大功能區」,目前已引進農穀物流園、農谷科技產業園、沃華科技育苗中心,文冠果繁育中心等多個項目。
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支持30多家農產品出口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先後實施了總投資50多億元的20多個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延伸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出口效益。
出口增長勢能強勁,挑戰仍存
農業農村部於今年7月的新聞發布會表示,今年1—5月,中國農產品出口2075.9億元,同比增長4.1%,水產品、蔬菜等優勢農產品出口總體平穩,歐盟、東協等農產品出口市場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11.3%和4.5%。據中商產業研究院資料庫顯示,2019年6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6535.7百萬美元,同比增長0.8%。
首先,農產品質量標準問題。一方面,不同國家和平台對食品類的各種標準、規範都不相同,特別是歐美國家對農產品的要求更是非常嚴格。如果不在源頭端建立一套符合消費市場的食品安全機制,非常容就「踩雷」;另一方面,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容易受損變質,如果沒有合適的包裝、倉儲、運輸條件,特別容易產生農產品安全風險。
其次,農產品跨境物流成本問題。跨境電商的特點多批量、小批次、短採購周期對物流速度要求比較高,不同於工業品,農產品在跨境流通中,其物流成本非常高,一般會占銷售額的30%左右。如果採用直郵運輸,覆蓋的海外市場範圍有限,成本比較高;而採用海外倉備貨模式則對海外倉儲管理的要求非常高,無形中增加了出口產品的成本。
我國在農產品出口上還存在很多挑戰等待解決,解決農產品貿易逆差問題任重而道遠。
此文由《有農有藝》全球農業研究室編寫,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