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孟嘗君
齊國孟嘗君在大政方針除了聯合攻打過秦國外,幾乎沒有什麼突出成就。在齊國內政上,顯示出的私心也比較多。不過從他數次聽馮彈劍的勸諫來看,此人倒是能夠採納人言,關鍵時候用人頭腦清醒,寬和大度。
但是,孟嘗君田文卻為了自己的利益,先是勸說秦國相國攻擊齊國,繼而合魏、秦、趙、燕四國之力破齊而保薛。雖然那個時候國家利益或者國家概念還是比較淡薄,但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將孟嘗君排在戰國四大公子之最後。
平原君趙勝
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他除了無視平民百姓之外,還有二個重大失誤。
1, 長平之戰的導火索,是韓國將上黨地區給了趙國,引起秦趙爆髮長平之戰。韓國陰謀非常明顯,就是挑動秦趙之爭,但趙勝卻力勸趙孝成王接受上黨地區,"無故得一郡,受之便"。
二,秦趙戰爭一觸即發時,平原君謀劃的長平之戰,卻又屢中奸計。面對秦國孤立趙國的計劃,和反間計(撤廉頗換趙括),平原君表現的非常平庸。
長平之戰第二年,秦軍圍困邯鄲時,平原君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他的功於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
春申君黃歇
戰國四君子之一,為戰國時期楚國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黃歇遊學博聞,善辯。楚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為春申君,賜淮北地12縣為封地。春申君明智忠信,寬厚愛人,以禮賢下士、招致賓客、輔佐治國而聞於世。長平之戰後,秦軍圍困趙國都城邯鄲,春申君帶兵救援並和魏軍一同擊敗秦軍。之後春申君又為楚北伐滅魯。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而國舅李園想取代黃歇的地位,於是在黃歇前去入宮奔喪之時,李園令刺客埋伏於棘門之內,殺死春申君並誅滅其全家。
魏國信陵君
在戰國四公子中,魏無忌的軍事才能是最卓越的,要知道戰國末期,僅有三位將領在大規模作戰中硬撼過具有壓倒性優勢的秦軍,除了信陵君,另外兩位是李牧和項燕。此人道德高尚,對國家、國君忠心耿耿;
戰略眼光好,關鍵時候不是像魏國國君那樣畏首畏尾,而是知道趙魏唇亡齒寒。總的來說,信陵君是戰國四大公子中最接近完美的人,不過,信陵君魏無忌也是個悲劇的人,後半生顛沛流離,抑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