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人們對排隊是有一種「執念」的:
排隊長的火鍋店一定超級好吃;
小哥哥小姐姐扎堆的展覽一定最時髦;
排隊宛如親自播種勞作,吃到嘴喝下肚、還要拍照打卡才算完成收穫……
管你性子有多急,在吃東西排隊上統統都沒了脾氣!
01
·「真香」還是「真累」?·
初來成都的小王,慕名去了心儀很久的火鍋店,結果被門口排起長龍的隊伍震驚了,他看了看手中的單號顯示107,著急地詢問服務員,還要等多久,服務員安慰他,看看周圍這些人都是在等的,似乎覺得他少見多怪。
有數據顯示,一個成都人平均等位的極限時長是3.5小時。
本打算吃午飯,卻解決了晚飯;本來準備吃完飯再安排看場電影,買幾件衣服,然而吃完後早就到了回家的時間。
當你走進一家熱門的美食店時,就該做好這樣的準備。
「為了吃排隊,大概是成都人最在所不惜的了。」
一到傍晚,成都春熙路的大小火鍋店,早就排到了幾百號。
門口摞起「待命」的塑料板凳,排號的隊伍拐了幾個彎,已經成為成都的特色。
嘴上說著「不排不排,我不吃都要得」,身體卻很誠實一屁股坐到塑料板凳上,端幾盤小零食,開始了漫長的等位。反正今天一定要吃到。
火鍋排隊3小時,吃也能吃上1小時。而像喜茶和奈雪的茶,最火的時候,終於輪到你點餐了,工作人員會提醒你:「請半個小時候後來取餐。」取到以後,幾口就吃完了。
各種遊樂場和景區,也少不了排隊的身影。平時公交車多站兩個站都感覺要昏厥的人,在遊樂場排隊的時候身體素質、耐力都得到了充分開發。
在成都生活久了,排過了各種隊,也慢慢琢磨出了一套排隊方法。
02
·成都人的排隊藝術·
「坦然接受」
既然排隊不能避免,如何坦然接受排隊,這就有講究了。
排都排了,就要排舒服!
排隊的人些,你以為排隊,就是乾等著?
吃東西的吃東西,打遊戲的打遊戲,追劇的追劇……業餘愛好在排隊的時候全都派上用場了。
瓜子水果冰粉三件套,嘴巴閒著無事時嚼一嚼。
好久不見的老朋友,趁著等位的時間來分享下最近的工作感情狀況,聊聊新聞、八卦,先把該沖的殼子都沖了。到了正式吃的時候,把時間留給肥牛、毛肚、鴨腸,要是誰在吃的時候分了心,回過神來發現肉都被撈完了。
排隊前不能忘記的事項,一定有「準備好充電寶」這條。
看到烏泱泱的人頭,別忘了拍下來發到朋友圈打個卡,打開抖音,搜索一下成都美食的關鍵詞,多半能看見一系列在各種網紅店排隊的小視頻。
不管是裝修充滿古典風情的連鎖火鍋,還是隨便擺著幾張摺疊桌子和塑料凳子的蒼蠅館子,只要味道夠過關,即使頭頂烈日,又或是寒冷的風把腳都凍僵了,建設路的各個小鋪前依舊熱鬧,直到夜晚,顧客們仍一臉期待,商家們還是笑語盈盈。
「排隊系統」
不願意把大把時間耗到等候上的吃喝玩樂老手,長年累月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排隊系統。
不挑食的人,一到商場就先把F5—F6通通排一輪,然後哪家先叫號吃哪家。反正都有人排,吃哪家也不覺得虧。
能控場的,對每家店的排隊時間了如指掌,拿完號安排場電影再調頭回來吃飯,在有限的時間做最多的事。
在成都,一家需要排隊的店,足以養活方圓幾百米的土豆攤、冰粉攤、酥肉攤、奶茶店……甚至還有「租板凳」「代排隊」等貼心服務。
03
·成都人排的是性格·
從成都人的排隊文化,多少能看出一點成都的氣質。
跟著嬢嬢們排隊,就能找到最地道的成都老字號。跟著小年輕排隊,就能發現成都人最近都在趕什麼潮流。
愛排隊的成都人可不是為了跟風。在成都,商家做的都是口碑生意。
成都人嘗試一家新店就像一場掃雷大戰,好吃,皆大歡喜;踩雷,牙尖的成都人可不會只是簡單拔個草,100字批評的小短文時刻準備著。
如果店家帶來的體驗不行,早就被成都人淘汰了,但成都人對真正美好的事物,也會毫不吝嗇向親朋好友熱情推薦。
成都人愛新鮮,好熱鬧,對外來的文化向來都是開門迎接。他們既不會拒絕清淡的潮汕牛肉鍋,也不會拒絕酸辣的泰式冬陰功,更不會拒絕和外國人一起去桐梓林吃一份正宗的美式厚切牛排。
也正是因為成都人好吃,才有了眼下這片「百家爭鳴」的美食江湖啊!
成都人的樂觀氣質深入骨髓,什麼都看得開,不抱怨,但心態好的同時,又堅韌。
排隊這種小事,就別計較了。排隊的過程雖然漫長,但成都人,懂得自我調節。他們還會在等到美食後告訴你,是真的好吃。這就是排隊的價值。
外地朋友每每來到成都,都會驚嘆,成都人太會享受生活了,整天都在吃喝玩樂。但其實,這只是成都表面的樣子。
成都的悠閒,重點在「悠」,不在「閒」,這份只屬於成都人的悠悠然,從巷子裡的大排長龍得見,從他們願意為一口涮毛肚等上兩小時的日常得見。
- THE END -
圖丨部分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