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漢服第一城的前世今生

2019-10-16   看四川雜誌社

喜歡逛街的娃兒有沒有發現

成都街頭穿漢服的人也太多了

偶爾從身邊飄過一個輕紗薄袍

成都的街道就是東方秀場

在地鐵站,與穿漢服的人來一個不期而遇已不是稀奇事;在商場餐飲店裡,你可能要隨時做好與一個穿漢服的人拼桌的準備;就連在酒吧,坐在你旁邊舉著雞尾酒杯的,可能也是一個穿漢服的人。

這一切都是成都最稀鬆平常的生活片段,就像嬢嬢搓麻、大爺喝茶一樣自然。

圖片來源:中新網 攝

仿佛一夜之間

成都大街小巷儘是「穿越而來」的年輕人

2019年9月12日,在成都錦里古街舉行的盛大漢服「穿越」活動中,三千餘名漢服「同袍」魚貫而入,還原祭月、「三橋走月」等中秋傳統活動。

動圖來源:四川新聞頻道

來自全國的三千餘位漢服愛好者聚集,一片朱、紫、緋、綠、青的顏色中人流穿梭,苧麻和蠶絲布料擦肩而過,讓人仿佛穿越到了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里。

《周易·繫辭下》云:「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從江湖至廟堂,衣著裝飾,不僅反映著民俗百態,更彰顯著歷史的演進和規制的變遷。

近十年來,伴隨國潮的回歸,中國上下開始掀起一陣「漢服熱」。而地處西南的成都,成為全國「漢服第一城」

在這裡,漢服商家數量全國第一、購買漢服全國第一、漢服產業總產值全國第一

在2006年,全國的漢服商家不超過30家,到現在發展到800多家,成都自己就占了66家,穩居第一!

天貓《2018漢服消費人群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購買漢服人數同比增長92%,而在購買漢服最多的城市TOP10中,成都竟然排名全國第一

成都如今的漢服成績有跡可循,「漢服第一城」的文化、工藝基因從千百年前就開始發力了。

千年基因

四川成都的歷史,「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漢民族一直以來都以華夏民族作為美稱,這其中的「服章」就是指中國傳承千年的漢民族傳統服飾——漢服。

漢服

對於漢服,不少國人仍保持著「漢代服飾」這樣的印象。其實不然,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指的是從黃帝時代到公元17世紀中葉,流行於漢族居住區、具有漢民族文化元素的服裝和配飾體系。

換句話說,漢服幾乎囊括了清代以前中國歷代服裝。一件製作精良的漢服,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用繩帶繫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

漢服的布料自黃帝以來有苧麻和蠶絲兩種,總稱為布帛。

作為自古被稱為「蠶叢之國」的寶地,成都的絲綢業名噪千古,蜀錦更是位列「中國四大名錦」。

由絲綢絞練染織而成的絲製品,叫作錦;錦與織金、羅、綾並作為最昂貴的織物;錦中,蜀錦美譽天下,北宋朝廷在東京專設「綾錦院」,就是為了網羅天下蜀錦織工,好為貴族製作禮服,宋錦由此而來。

成都,漢服第一城的前世今生

說到這裡,成都與漢服的淵源也就越來越明晰——由於蜀中蠶市中最負盛名的莫過於成都之蠶市,因此,成都從這時起便有了「漢服第一城」的文化與工藝基礎。

古色古香

這裡的建築,從錦里寬窄巷子,到武侯祠望江樓,少城古風歷經千年依然鮮明,正是漢服出遊最好的背景板。

錦里

包容開放

在成都,你可以毫無拘束地追求自己愛的漢服,穿著漢服出遊,已經成為成都稀鬆平常的事。

據網友統計——成都是全國所有城市裡「奇裝異服」最多的城市。

漢服、水手服、cos裝……數不勝數,穿著走在路上,也不會招致太多異樣的目光。路人只會說「喲,這個帥哥(美女)還可以哦」。

在成都三聖鄉,百名外國友人穿古裝、秀方言說唱

有人說:一座城市的包容度有多大,決定了它的魅力值。

正是因為成都強大的包容性和舒適的環境才造就了這裡多樣化的服裝文化。

這裡,還有許許多多的漢服推動者。

出生在成都金堂縣的呂曉瑋從小就熱愛傳統文化。然而,2005 年,在她購置了人生中的第一件漢服後,穿上漢服、坐著公交前往錦里,卻被車上的人誤認為是日本人;在她參加大廟會等民俗活動宣傳漢服時,有人嘲笑她「吃飽了沒事幹」。

一次次不完美的出行,讓呂曉瑋意識到,喚回斷層數百年的文化記憶並非易事。然而,一個遙遠的夢開始甦醒了,呂曉瑋想開一家漢服店。

呂曉瑋的老公孫異是一位獨立音樂人,上網時偶然發現了名叫漢網的網站。這個白天在家寫歌創作,晚上穿梭於各大酒吧的小伙,忽然之間被漢網「華夏復興,衣冠先行」的口號擊中。他開始認真研讀漢服文化,邀上好友幾人,一氣呵成,創作出了歌曲《重回漢唐》,而這首歌的名字也成為了呂曉瑋漢服實體店的名字。

2006年,呂曉瑋的第一家漢服店,也是全國最早的一家漢服實體店在成都順利開業。

當時,呂曉瑋這種行為是不被看好的。「我們算是成都早一批做漢服的人了,那個時候大家都還沒有統稱這種服飾為漢服,有『華夏衣冠』『漢衣冠』 『華服』 等各式的稱呼,但不管怎麼稱呼,大家的目的都是很明確,就是復興漢服文化。 」呂曉瑋說道。

籌備了數月,開業當天,微風和煦,陽光耀眼。為給自己的小店造勢,媒體出身的呂曉瑋邀請了前同事來報道,也邀請了漢網上的「同袍」來走秀。但看熱鬧的很多,買的人卻很少。第二天《天府早報》的報道標題就成了《全國第一家漢服實體店,開業不開張》。

為了普及漢服文化,呂曉瑋聯繫上當時的華西都市報副主編,想借媒體的平台來普及和推廣漢服文化。在這之後不久,龍泉驛區政府就找到呂曉瑋合作第一屆桃花節活動的宣傳工作。

意料之外的機會,呂曉瑋抓住了。也正是這一次宣傳的助力,呂曉瑋的生意總算有了起色。

之後的日子裡,呂曉瑋與老公孫異一起把漢服店做大做強。他們的目標是把漢服店開遍全國,讓每個城市都有漢服實體店。她甚至給自己孩子取名「孫興漢」。「如果可以, 我會讓我的孩子也做這樣一件事,繼續發揚我們的漢服文化。」她說道。

漢服頭飾

同時,在這十餘年間,越來越多的漢服文化愛好者、組織、機構加入進來,「漢服熱」日漸升溫。

在《2018淘寶漢服商家產值排名》前十名里,呂曉瑋的「重回漢唐」漢服品牌位居全國第二,且成都的漢服品牌占據了四個名額,成都的總產值達到了全國第一。

10年前,天涯社區的一篇帖子裡有人說:「漢服沒有民間基礎了。復興不大可能。」

同一時間,正在讀高一的黃國歡剛入漢服圈。這10年里,他見證了成都漢服圈從最初的散兵游勇、單打獨鬥的小眾愛好團體,壯大至今日大型活躍社團並存、「 合縱連橫」的情形

四川歌舞劇院漢舞演出

社團

落子無悔,慶幸與漢服結緣。現在黃國歡已經是圈內的知名人物。他說,成都漢服圈,已有兩萬人之眾,從社團數量、規模以及活躍程度來講,成都可以說是全國最大的漢服圈所在地了。

緊挨著熱鬧非凡的春熙路的香檳廣場,曾一度冷清到只剩西頭的眼鏡店和東頭的攝影工作室沒有關張,但因漢服店的進駐,人氣一下就被盤活了。

漢服一條街

現在的香檳廣場,搖身一變為「漢服一條街」。至少聚集了30家左右的漢服店,除了幾家直營店外,大多為代理店。部分店鋪既售賣也租賃。全國知名的品牌如鍾靈記、如夢霓裳、重回漢唐等聚集此地,人氣居高不下。

位於天府廣場的花朝記漢服店在開業當天,抖音上相關視頻點贊量累計就超過10萬人次。線下店面的人氣和漢服愛好者聚集的熱鬧氛圍,隔著螢幕也能感受到。

襦裙的清麗可愛、曲裾的端莊大方,一針一線保留著的古韻,如今仍在閃閃發光。

在全國上下掀起的漢服文化熱里

成都是浪潮的中心

與眾不同的漢服透露著文藝復古情懷

古典優雅,溫婉優美

穿一身漢服,在成都來一場穿越旅行

遇見千年之前的自己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