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事業單位改革影響,了解三種崗位級別,其中一崗位很「苦逼」

2019-11-30     濰坊中公教育

事業單位改革的時限是2020年,也就意味著,再過一年多,事業單位改革即將全面完成。現在無論是畢業生還是社會大眾,很多人都想進入這個體系,不僅工作穩定,待遇也比較好,而且社會地位也很高。改革主要是為了精簡人員,然而在事業單位中除了在編人員,還有就是的臨時工或者合同工、勞務派遣工,他們會成為精簡人員編制的首要對象。其次根據相關的崗位職責進行精簡。那麼啥崗位最易被「裁掉」呢?

而這就需要根據事業單位性質劃分,相關崗位設置根據不同的角度劃分出不同的崗位。

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原則是:科學合理、精簡效能

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要求: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

事業單位崗位的具體劃分,通常劃分成三種類別,分別是:管理崗專業技術崗工勤技能崗

事業單位三種崗位各有特性,如果非要比較哪個崗位最有危機感,按照危機從最高到最低排名,如下:工勤崗>管理崗>專技崗。

工勤技能崗的級別有兩大類,分別是技術工崗和普通工崗,普通工崗不分級別,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中司機、電工等崗位。技術工崗依次分為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和初級工。工勤崗每往上晉升一級,需要在原來的崗位上任職滿5年。一級、二級工勤技能崗位,滿足工作年限基礎上,並分別通過高級技師、技師技術等行業考評;三級、四級工勤技能崗位,滿足工作年限基礎上,並分別通過高級工、中級工技術等級考核;學徒(培訓生)學習期滿和工人見習、試用期滿,通過初級工技術等級考核後(工作時間不定),可確定為五級工勤技能崗位。


工勤崗難在身份問題,雖然現在不再唯身份論,工勤崗符合條件可以通過競聘、民主推薦等方式轉到管理崗或專技崗,享受相應的待遇,但受限職稱和崗位職數,僧多粥少,工勤人員轉崗成功的寥寥無幾。涉及到單位轉制,比如轉行政,工勤人員因為是工人身份,無法參公,無法轉行政,更不能提拔,只能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要說事業單位最苦逼的人,當屬工勤人員無疑。

管理崗比工勤崗好多了,畢竟是幹部身份,但管理崗也有管理崗的煩惱,最大的問題是上升通道太窄。管理崗位的級別分為1級—10級,通常適用於事業單位當中的主要負責人、各機關負責人以及各科室或者辦公室人員等。管理崗位級別分別是部級正職、部級副職、廳級正職、廳級副職、處級正職、處級副職、科級正職、科級副職、科員和幹事員。新入職的事業單位人員通常會從幹事員做起,逐級升遷。在升遷過程中,除了副處級升正處級和副廳級升正廳級需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2年,其他崗位晉升都要在原來崗位任職滿3年。事業單位一般都是以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為主的,按規定技術崗要占70%以上,管理崗大約20%,由於職數有限,管理崗提拔相對較難,在縣一級,有的一輩子就是9級,即便是市一級,能夠混到8級、7級的都不多,至於6級,對絕大多數事業人來說,幾乎等同夢想。

專業技術崗相對而言要好很多,專業技術崗的級別通常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具體劃分為13個等級,通常適用於教育類事業單位中的教師、醫療護理類事業單位中的醫師和護士等人員。

專業技術崗當中的正高級職稱包括1—4級;副高級職稱包括5—7級;中級職稱包括8—10級;初級職稱包括11級—13級。初級職稱一般沒限制,中級稍微努把力,大多也能搞到,但是要上副高以上職稱,受比例影響,就比較難了。即便評上了,也不一定有崗位聘。多種矛盾的交雜,技術崗也不見得好混,只是相對管理崗、工勤崗稍微公平點而已,畢竟吃的是技術飯,沒那能耐你也幹不了。

說來說去,事業單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多少都會有受限,如果要進體制,最好考公務員,無論是工資待遇還是上升通道都比事業編人員要暢通得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ICMEu24BMH2_cNUgRnF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