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緒論怎麼寫

2019-11-22   達晉醫學

在規範的學位論文中,緒論部分不可或缺。在一般情況下,緒論的內容至少應該包括選題的價值與意義、文獻綜述、本文的思路、資料和方法、各章節的主要內容及邏輯安排等,以此彰顯本項研究與已有成果之差異,強調本項研究在資料、方法上的獨特性,以及全文寫作的基本思路,以俾讀者更好地把握全文,並激起閱讀的興趣。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性質是學術論文。既然是學術論文,就必須對已有的研究成果進行細緻的討論。不僅要指出已有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更要指出其不足。所有的成就與不足,大體圍繞資料、方法、論證過程等方面展開。

完全空白的研究領域幾乎不存在。雖然有些領域,研究者涉足甚少,但絕不可以認為研究者涉足甚少的領域,研究水平就很差。事實完全可能相反,在某一研究領域,雖然研究者甚少,卻是因為在這一領域,不多的研究者,甚至一個研究者,以幾篇甚至一篇高水平的研究論文,讓後來者嘆為觀止,無法逾越。在這樣的研究領域,後來者暫時不可能有所作為。

然而,在閱讀中,常見有作者申明本項研究涉足者甚少,並以此作為本項研究展開的理由。這種寫作方式是不正確的。哪怕只有一篇專門論文,也要認真評述。即使沒有專門論文,對於相關研究所涉進行細緻的討論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所有需要討論的問題,在相關研究中已經得到充分的展示或解釋,專門性研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一般說來,前人成果如有不足,總是表現在資料、方法、論證過程及理論的把握或運用中。換言之,後來者超越前人,總是在資料、方法、論證過程或理論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貢獻。如果發現自己在這幾個方面均不能超越前人,這項研究的可行性及學術價值就值得懷疑。

例如,在歷史學領域,我們將史料看作是第一位的。這是因為,歷史學首先是史料學。後代學者對於前人研究的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從史料上突破的。所以有人說,沒有新史料,就沒有新史學。對於一篇學位論文而言,不僅存在史料上的突破問題,而且存在新史料量的突破問題。如果不是關鍵的新史料,僅憑作者發現的幾條新史料,有時候並不足以支持一項新研究,也不足以構造一篇新論文,並推翻成說。史料的質和量往往是相互聯繫的。

方法上的創新主要依賴於學者的學問素養,但也不是孤立的。這是因為,一個學者,縱然掌握有多種研究方法,但是,如果他所掌握的資料不支持新方法的運用,所謂的新方法,無異於屠龍之術。同樣,只有掌握了新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從一般性的資料中,讀出前人不曾讀出的內容,讀出自己的心得。從這個角度看,有時候,新方法也就是新史料。

在前人的研究中,如果論證過程疏密不當,條理不清,邏輯混亂,後來者的批評可以針對這些失當而展開。然而,僅僅因為這些,還不足以構成重新撰寫一篇論文的理由,尤其是不足以構成撰寫一篇學位論文的理由。一般說來,學位論文是構建的而不是解構的。所以,資料和方法的突破與創新才是學位論文成功的關鍵。

直到今天,有相當數量的學位論文竟然沒有緒論的安排。此類論文通常不太關注他人的研究成果,所謂研究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複的,與已有的成果相仿佛。也有相當數量的學位論文,雖然安排緒論一章或一節,但其中內容,並非上文所述,而是什麼都有。有的作者竟然將鳴謝部分置於緒論當中,其實是不正確的。如上所述,緒論是學位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搭頭或零碎。長篇緒論通常被當作學位論文的第一章,是正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