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社保,相信我們一定不陌生,相比於保險而言,社保的用處要大很多。社保一般包含5種保障,分別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生育保險。社保可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包括看病就醫,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等等,所以一直以來,人們對於繳納社保的積極性都比較高。
不過大家並不知道,買了社保,雖然能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但每個人能拿到手的養老金並不是固定的。就好比社保同樣交15年,有些人能在退休後拿到4000元,而有些人只能拿到1000元,差距十分懸殊,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對此,有專家表示,導致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有3點:
在我們中國,每個地方的經濟發達水平都不盡相同,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各地的養老金髮放基數不一樣。以上海和南昌為例,上海屬於一線城市,而南昌屬於三四線城市,兩者的社保繳費標準就完全不一樣,所以養老金髮放基數自然不一樣。
除了參保地有影響之外,每個人的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不同,退休後所得到的養老金待遇也不同。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比同樣是繳納15年的社保,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如果前者的繳費比例是300%,而後者只是100%,那按照養老金的計發原則「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來判斷,前者的養老金自然要比後者多很多。
我們在退休後所能得到的養老金,除了會受「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和「參保地」的影響,還會受繳費年限的影響。這一點想必大家最為清楚,在繳費比例同等的情況下,如果繳費年限更長,所得到的退休養老金自然就更多。
總之,大家要想拿到更高的養老金,最好選擇在年輕時的時候就開始繳納社保,因為參保的時間越早,你的累計年限就越高,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退休後過上一個更加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