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存錢被忽悠投保,交30萬才退9萬,保險公司:你自願的

2019-12-09   掌上保

前段時間總有新聞報道,說是某人原本是去銀行存錢,結果到最後卻被業務員忽悠一通,買了沒用的保險。這些事當時也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爭議,有些人認為他們活該,也有些人認為業務員做法很不地道。

那麼事實真相到底如何,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一個典型案例,來和大家聊聊,有關理財型的那些事。

一、真實案例

2014年6月底,安徽女子王某本來打算去銀行將這5年來攢的30萬積蓄存起來,結果在櫃檯辦理存錢業務的時候,工作人員卻跟她說:「目前我們公司有一款理財型保險,不僅能有幾十萬的大病保障,而且還有十分可觀的收益,絕對要比存定期好。

王某一想,反正都是存錢,這樣存錢每年還能拿到更高的收益,買了肯定不吃虧。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王某當場就簽訂了一份承諾協議,並拿出6萬積蓄進行繳存。

今年7月份,王某因家中有事,急需用錢,想來想去便決定去銀行把之前繳納的30萬取出來迎應急。結果銀行工作人員一拖再拖連續2個月都沒能取出來。王某頓時覺得不對勁,按照當時協議上標註的地址,王某來到保險公司詢問詳細情況,這才知道,原來自己5年來交的30萬元,全給投在了一份終身型保障的分紅險身上。

得知事情真相後的王某懊悔不已,然而這邊又擔心時間拖得太長,損失會更大,無奈之下,王某隻好選擇就此退保。

二、案例分析

其實像王某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在銀行存錢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推銷保險的人員,其實這些人主要就是利用人們對銀行櫃員的信任,故意藉機推銷保險。而且他們推銷的這些產品,大多數是一些收益不高、保障性能弱,但佣金很高的產品。

所以保哥在此提醒大家,儘量不要在銀行買保險,如果真需要,最好到正規的保險公司購買。保險的本質是保障,而不是收益,不要認為買保險就一定能賺錢,否則到最後吃虧的終究還是自己。

三、投保如何才能避免被坑?謹記這2點

(1)被誤導買錯保險,要在猶豫期內退保

猶豫期是保險公司在合同簽訂完成後,給投保人的考慮時段,時間一般為15天左右。如果在簽完合同後,發現自己買錯了產品,或者不想要這種產品,切記要在猶豫期之內申請退保,只要在這段時間內退保,保險公司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你交多少,它退多少。可一旦過了等待期,再次退保就屬於違約,你所產生的損失就會非常大。

(2)分紅險不建議購買

上文中的分紅險,保哥不建議大家購買,因為這種產品,雖然有收益,但它是建立在高保費的基礎上,如果只是一年交1萬到2萬保費,一年都拿不到幾百收益。而且這種產品保障力度非常弱,一旦我們遭遇重大疾病,差不多只能拿到5萬元左右,相比於普通的重疾險,2000到3000元就能買到20萬甚至更高的保額,可見分紅險的性價比有多弱。

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家在以後的投保中,避免被坑!保哥近期推出免費保險測評服務,有興趣的可以點擊測一測,作為以後投保的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3秒免費幫你分析出家庭風險,防止拒賠,少花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