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拯救患罕見病的小女孩,研究者們研發了一種專屬於她的藥物

2019-10-12   健康界國際

隨著醫學的發展,個性化醫學(personalized medicine)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但有人把這種個性化發揮到了極致——為拯救身患罕見病的小女孩,研究者研發了一種專屬於她的藥物。

這位小患者名叫Mila Makovec,和媽媽Julia Vitarello在科羅拉多州朗蒙特居住。

Mila和母親(圖片來源:Mila’s Miracle Foundation)

3歲之前,Mila是一個活潑、健談、人見人愛的小女孩,3歲之後逐漸無法站立,無法自己抬頭,失明,需要通過導管獲取食物,甚至每天會有30多次癲癇發作,每次時長1~2分鐘。

2016年12月,Vitarello得知Mila患有貝敦氏症(Batten’s disease),這是一種罕見且致命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此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手段。

但Mila的情況非常複雜。貝敦氏症是隱性的,患有此病的人一定是遺傳了MFSD8基因的兩種突變。Mila只有一組基因發生了突變,另一組基因看起來是正常的,理論上來講是可以避免這種疾病的。

2017年3月,波士頓兒童醫院的Timothy Yu博士和他的同事發現,雖然Mila另一組基因沒有突變,但是一個外部DNA的片段打亂了一種重要蛋白質的合成。

Timothy Yu在學術會議上分享Mila的治療案例(圖片來源:Timothy Yu實驗室官網)

Yu冒出一個想法,為什麼不定製一段RNA來消除外部DNA的影響?

研發這樣一種藥會非常昂貴,但他們沒有別的辦法。

當時,Mila的母親Vitarello已經在眾籌平台GoFoundMe上設立了Mila’s Miracle Foundation並開始募集資金,最後募集到了300萬美元用於研究。

Mila’s Miracle Foundation官網(圖片來源:Mila’s Miracle Fo

Yu的團隊全程監控了藥品的整個研發過程,並在齧齒動物中進行了試驗,還向FDA提出了申請。

2018年1月,FDA允許將該藥物用於Mila。他們以患者的名字將該藥物命名為「Milasen」

2018年1月31日,Mila第一次用藥。

該藥物需要注射到腦脊液中,進入她的大腦。值得慶幸的是,用藥不到一個月,Vitarello就看到了變化——癲癇的次數減少了,持續時間也縮短了。

持續治療之後,Mila每天的癲癇發作可降低到6次以內,有時甚至可以一整天都不發作,並且每次不到1分鐘。

現在,Mila幾乎不再需要導管了,可以吃一些打成泥的食物。雖仍然需要幫助才能站起來,但是站直之後她的頭和背是筆直的。

圖片來源:Mila’s Miracle Foundation

10月9日,研究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告了這一治療案例。

Milasen是首款只為一名患者定製的藥物(雖然CAR-T療法也是個性化治療,但並不是藥品),但這種做法未來是否可行,Yu和他的同事認為,並不明朗。

美國罕見病組織(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副總裁Rachel Sher介紹,世界上有7000多種罕見疾病,超過90%沒有FDA批准的治療方法。單單在美國就有成千上萬個「Mila」,但根本沒有足夠的研究人員來為他們一一設計、開發個性化藥物。

退一萬步講,就算有足夠的科研人員這麼做,那誰出錢呢?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倫理和健康政策教授Steven Joffe的答案是:肯定不是政府,不是藥企,更不會是保險公司。「只能是患者家屬,雖然這很難接受,但這就是事實。」

這意味著,只有非常非常有錢,或有能力募集大量資金,或有基金會支持的人,才能支付得起定製藥品。

Mila的藥品研發資金主要來自於她母親經營的基金會,但是他們並沒有透露具體金額。

Mila全家合影,Batten’s disease患者的兄弟姐妹患此病的幾率是25%(圖片來源:Mi

此外,定製藥物也是FDA之前沒有涉足的領域。在與Yu的論文一同發表的評論中,FDA藥品評價與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提出了一個難題:需要什麼樣的證據才能讓一個人使用一種新藥?即便是快速惡化、致命的疾病,會造成嚴重併發症和死亡的藥物也是不允許使用的,那麼新藥物的使用至少要達到哪些安全標準?定製藥物的功效如何來評估?

Mila的案例讓讓很多人萌生了希望,Brad Margus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A-T(共濟失調毛血管擴張)兒童項目的創始人,A-T也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不僅會損害免疫系統,還會減緩智力發育。Margus自己的兩個兒子也患有A-T,他希望Yu醫生為另一位患有A-T的2歲女孩開發一款定製藥物,並表示他的基金會願意出資資助,哪怕這款藥物只適用於一名患者。

圖片來源:Mila’s Miracle Foundation

Vitarello說,Milasen並不能治癒Mila。到現在,Mila仍是一名嚴重殘疾的兒童。但Vitarello表示: 「Mila第一次接受治療時是7歲,如果下一個Mila能在4、5歲時接受治療呢?Milasen的研發打開了一扇大門,通向一種全新的治療方式。」

「作為一個母親,我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Vitarello說,「我一隻腳邁進了希望,一隻腳仍在現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