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餘年歷史,一座活著的古堡,河北陽原這個地方瞬間帶你回古代

2020-02-15     攝影師彌須

很難形容我第一次看到開陽堡時的心情,作為一個西北黃土地上長大的孩子,按理說我對這種滄桑粗糲的地方擁有天然抵抗力才對,但是,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當我雙腳踏上開陽堡的土地那一刻,還是被深深震撼了。

夕陽西下的時候,我在城堡外的土坡上拍下這張照片。

我是抱著攝影的目的來開陽堡的,去之前我在網上做好了功課,對開陽堡的歷史,文化,以及現狀都做了較為詳盡的了解,我知道開陽堡已經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是一個活著的古城堡,至今還有村民生活在城堡中,但我並不知道一個活著的夯土城堡比故鄉更具殺傷力,每個人漫步其中,都會產生一種恍惚的感覺:這是我曾經戰鬥生活過的地方。

古河道里,一截枯木。

開陽堡真的擁有這種瞬間俘獲你的魅力,那些千瘡百孔的夯土城牆已被風沙掩飾去了刀劍的痕跡,你看到的只有荒草在城牆頂上兀自晃蕩,天上的雲忽而聚合一起,忽而又被大風吹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那些被風帶走的沙礫落在不遠處的地方,太陽靜靜的照著,黑洞洞的屋檐下建築就像是沉默的男人。

一個騎車的男人經過古戲台

我無法體會開陽堡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都遭受了怎樣的變故,我晃蕩在坍塌的院牆外,一時有些無措,仿佛來這裡,攝影也不是真正的目的了。

坍塌的院牆

開陽堡在只有110畝的狹小地域內,最初修建的廟宇曾有17座之多,龍王廟、觀音廟各有兩個,戲樓有三座,還有兩座古塔。如今玉皇閣、閻王殿、玄帝廟、城隍廟四壁雖在,廟內已經損毀,所供的神像更是沒了蹤影,觀音廟、關帝廟已經牆倒屋塌,只留下斷壁殘垣,其餘的廟宇早就蹤跡皆無了。

城堡中的街道

開陽堡內保存較為完整的唐代建築為玉皇閣,因為年代久遠,唐代的土木建築保存至今的僅有幾處,玉皇閣是其中之一。玉皇閣共有3間,高2丈多,為單檐歇山頂。四個檐角玲瓏精巧,角脊上走獸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處起槓桿作用的木構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頭,這種雕飾在古代建築中是不多見的。玉皇閣最後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間,保留了唐宋建築的風格。

玉皇閣外的男人

開陽堡由盛轉衰的主要原因是周邊環境遭到破壞。漢唐以前開陽堡附近森林廣袤,水源充沛。在北宋年間和明代,陽原縣成為中原農耕民族與北方游牧民族衝突和戰爭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態遭到了嚴重破壞,開陽堡周邊逐漸開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風卷著黃沙直奔開陽堡。

被椽子支撐著的建築

南堡門是開陽堡唯一的城門,城門外有三座獨立的建築,據說是三座廟宇,由於年久失修,最南端的建築只能用兩根椽子支撐著才能勉強不倒。

兩戶人家

城堡內大量的建築屬於民居,堡內的街道樣式一改傳統以南北中軸線為主幹道的格局,代之以兩橫兩縱走向的街道,將城堡分割為九塊,所有的建築都整齊的排列在九個地塊之中。

椽子

開陽堡所有的輝煌都已喪失殆盡,現在遺留的這些斷壁殘垣和歷史無關,和榮耀無關,只是現實一種,生活在古堡里的人們面目不詳,但真實可鑑,他們出入於祖先的居留地,操著祖先遺留的口音,自信而從容,任何介入者的造訪都是對他們祖先的褒揚,在冰雪消融的季節,他們如夯實的牆,在暴烈的陽光中熠熠生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8svUXAB3uTiws8KJXUE.html




春天花兒會開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