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66)
66、人與其他生物有什麼不同?
我們早已經忘了自己是一種生物,我們早就不把自己作為一種生物,人忽略了自己的生物身份,但人仍然還是一種生物。我們與其他生物已經大不相同,人類的生存的方式方法遠遠超越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狀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其他生物可以和人的智慧能力相比較,人是絕無僅有的超級生物,這一點不容置疑。人類社會的文明是其他生物不可比擬的,人與其他生物已經不能相提並論和同日而語。但是,無論如何,人還是生物之一種,人的本質還是生物。
人類的意識和行為已經脫離了生物的本能形態,人自從使用語言符號建立起精神意識與相應的行為活動之後,人就再也不是生物的存在模式了。人創造了生命模式,生物則仍是感知模式。這兩種存在模式的重大區別是,人以生命存在為中心,一切圍繞生死存亡展開;生物則以感知存在為中心,一切為著感知而活動。人以生命為前提,世界是個體生命的對象;生物以感知為前提,世界是感知的對象。生命的個體意識衍生出世界的存在秩序,人有強烈的個體意識;生物的感知意識遵循感知運動的自然秩序,生物沒有個體意識。人以生命意識建立起相應的價值體系,生物以感知意識適應原有的感知規律。事實上,人從創造生命意識開始,就主動地進入到一種主觀的生存模式當中,人就已經與生物的存在本質分道揚鑣。人放棄了原有的生物式存在模式,發展出一套人為的生存模式與生存方法。特別是人的精神意識介入到存在之中,極大地改變了事物的存在。人與世界變成另一種關係,人以新的身份——即生命的角色發生存在關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已經完全不再是一種生物了,人根本性的改變了自己的生物屬性。人變成了獨立存在的生命體,相對於獨立存在的世界而存在,這個關係,與早前的生物性質迥然不同,所以,人改變了自己的生物身份。
人創造了生命理念和生命模式,並以此來解釋世界,解釋一切存在現象。並且,人就生存在自我造就的邏輯模式之中,儘管這個模式概念模糊、邏輯不通、矛盾重重、悖論連連,人們仍然執著於它,並且一用就是成千上萬年。人依賴這個模式認識把握世界、建立人類文明,這更加促使人認定了這套生命模式的正確性,這更加使人依賴這種生命邏輯而不能自拔。人在自我創造的生命理念和生命模式中已經走得很遠,完全意識不到人類面對的精神世界是一個主觀模型下的世界。
儘管人類的精神意識已經將世界重新包裝,儘管人類的生存模式已經履行多年而且堅固如盤石,儘管人類早已經徹徹底底將自己的意識生命化,儘管這個生命的世界看起來不可動搖,但是,人始終還是生物之一種,這個根本屬性無法更改。人只能以生物的存在方式存在,縱然人類再怎麼變異也仍然還是生物之一種,生物最根本的存在模式——感知模式是不可改變的。生命理念對一切的解釋仍然是人主觀的、外在的和暫時的認識,它可能促使異化的人類存在一段時間,但卻不可能永遠存在。因為存在的本質仍在,本質規律仍在,異動的存在終歸會回到本質的存在上來。所有的異常波動只不過是存在的一瞬,存在的本質才是永恆的存在。
人不可更改的生物屬性仍然存在,儘管我們按生命理念和生命模式來生活,但生物本身的感知本能仍然潛在的左右著我們。這就是說,我們表面上是生命理念的執行者,實際上卻是感知本能的體驗者。我們具有生命意識,卻過著感知生活。我們將生命的概念裝進感知生活的模具里,結果我們得到的是以生命的名義過著的感知生活。人間一直是兩套模式並行,一套是名義,一套是實質。不過,這兩套完全衝突的存在模式並非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人們在這兩種存在模式之間左右為難,人被生命意識和感知世界所撕裂,人既受生存模式之苦,也不能盡享感知存在之福,人類存在尷尬已經由來已久。人究竟是將生命之人一直做下去,還是該回歸到生物本來的屬性上?不是重做低級生物,而是做超級的、理性的、智慧的生物。不是回到生物之象,而是回到生物之理。人在將生命理念證明了若干年之後,面臨著慎重的從未有過的選擇——繼續人為創造的生命模式,還是回歸到存在本質的感知模式?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71NvnEBnkjnB-0zvc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