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2019-08-20     只爭朝夕愛生活

朋友最近顯得很疲憊,見了我就大倒苦水,說孩子現在越來越難纏了。

原來昨天她正準備出門上班,女兒突然跑過來讓媽媽再陪她玩一會兒。

朋友很耐心地跟她解釋:「媽媽今天有很重要的工作,不能遲到,等晚上回來陪你玩好不好?」

沒想到女兒不依不饒,拽著朋友不讓走,她只要往外邁一步女兒就發出驚天動地的嚎哭,無奈之下,朋友只能留下來陪孩子玩了一會兒,導致錯過了重要的會議。

她忍不住抱怨:「平時這麼用心教育孩子,怎麼總是無理取鬧呢?」

家長也常常向我諮詢類似問題:孩子玩著玩著突然就不開心了,開始鬧彆扭,或者一件事情怎麼說都不聽,非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總是胡攪蠻纏、無理取鬧。

其實只要我們換個角度,從孩子那一面去看,就會發現問題並不是這樣的。

我在地鐵上曾經遇到一對父子,爸爸在刷手機,孩子一開始安靜地坐著,後來覺得無聊了,就開始叫爸爸。

但爸爸注意力還在手機上,有一句沒一句的回應著,小男孩覺得沒意思了,開始用力扯爸爸的手,結果一把扯掉了爸爸的手機。

爸爸有點不高興了,提高聲音說:「你就不能老老實實地坐著?動什麼動?」

小男孩聽了哇地一聲哭出來,躺在地上怎麼也不肯起來。

這位爸爸一定覺得孩子在無理取鬧,讓他很沒面子。但是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他的種種行為都是在向爸爸尋求關注,是在表達「我一個人好無聊,陪陪我吧」。

沒有無緣無故的哭鬧和折騰,孩子的無理取鬧背後,其實都是需求沒有被滿足,但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所以才選擇用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


無理取鬧的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什麼?

一、向父母求助

有一次小區里幾個孩子在遊樂設施旁邊玩,我們幾個家長在不遠處聊天。這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小男孩豆豆和小朋友起了爭執,打了旁邊的孩子一下,那個孩子委屈巴巴地站在一旁。

豆豆媽發現兒子惹禍了,趕緊跑過去,嚴厲地說:「跟小朋友道歉!」

豆豆小臉憋得通紅,哇地哭出來,憤怒的小拳頭狠狠地捶向媽媽,場面一下子混亂起來。



自家孩子惹了禍,家長自然認為要給對方一個交代,安撫被打的小朋友。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那個打人的孩子其實心裡正忐忑不安,也不好受。

在情緒得到紓解之前,小朋友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

而家長一上來就嚴厲地批評自家孩子,只能激化孩子的情緒,讓他感到深刻的孤獨:

我陷入困難的時候,我的媽媽卻站在我的對立面。

孩子這個時候的「無理取鬧」,其實是在向家長傳達一個信息:我不舒服,爸爸媽媽。

我需要你們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二、感覺自己不被重視

在《媽媽是超人3》中,嗯哼曾經一度性情大變,沖媽媽發脾氣、放狠話,又是要絕交,又是要離家出走。

「反正我也不想跟你說話了。」

「晚上不跟你睡。」

「不跟你坐一個火箭了。」

「你讓我幹什麼事情,都不幫你乾了。」

「打算離家出走。」

「去香港或者馬爾地夫。」

原來,霍思燕家裡來了小朋友,她讓嗯哼幫忙照顧弟弟妹妹,卻忽略了嗯哼的感受,讓兒子覺得媽媽不愛他了。

「我被媽媽忽略了」,這才是讓暖男嗯哼變臉的主要原因。

心理學研究發現:孩子心中憤怒的最大來源,竟是他們根深蒂固地以為自己沒有人愛。所以孩子無理取鬧,皆是因為他們在尋求愛和關注。

三、需求沒有被滿足

同樣在《媽媽是超人3》中,另一位小朋友安迪的問題,在於喜歡跟媽媽黃聖依鬧彆扭,被稱為「最不給媽媽面子」的孩子。

節目開始,在小暖男嗯哼忙著把媽媽打扮成漂亮的小公主時,安迪卻挑了一件自己最不喜歡的衣服讓媽媽穿。

後來,跟媽媽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對媽媽充滿了嫌棄。

不滿意媽媽做的早飯:「米飯那麼少,菜那麼少,水果那麼少」。

不滿意媽媽媽準備的「扮演警察遊戲」的小驚喜,轉頭就走。

不滿意媽媽為自己挑選的衣服,全程都在大喊「不要」「不要」。

不滿意媽媽帶自己去拍照片,各種哭鬧發脾氣。

然而在孩子處處鬧彆扭的背後,卻有著令人心疼的原因——

當節目組問他:「爸爸媽媽不陪伴在身邊的時候,會不會孤單」,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不孤單,已經習慣了」。

在幼升小的模擬考試中,老師讓他分享一些開心的事,這個6歲的孩子回憶了很久,依然搖了搖頭。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竟然沒有開心的回憶,內心是多麼落寞和孤單啊!

原來,那一次次抗拒和嫌棄媽媽的舉動背後,是無數個孤獨而又無助的日子。

孩子沒有得到媽媽足夠的陪伴和關愛,所以通過鬧彆扭的形式表達自己的不滿、掩蓋自己的無助。


請溫柔對待那個無理取鬧的小孩

一、積極暫停,先不要急著糾正孩子

對於無理取鬧的孩子,先不要急著批評責罵,可以試一下積極暫停法。

當家長和孩子雙方都充滿不滿情緒時,不要不管不顧地講道理或者責罵,而是及時喊「暫停」。

各自回到各自的空間裡,釋放完壞情緒後,彼此都回歸到理性,感覺好起來後,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時機。

二、看見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建立聯結

當孩子有了情緒,我們需要做的是先去看見孩子的情緒、去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動機,然後和他建立情感的聯結。

有一次出遠門,在在火車的臥鋪車廂里,有個小男孩怎麼也不肯睡覺,一直在尖聲叫嚷,或者扭來扭去。他的媽媽一開始是斥責孩子不要吵到別人,後來乾脆不理孩子了。

小男孩看到媽媽不說話,開始害怕了,一個勁兒地帶著哭腔喊媽媽。

這個時候,孩子的外婆做了一件事,她對小男孩柔聲說:「你到我這裡來。」



然後,外婆抱著小男孩,用很輕的聲音,一直在安撫他。漸漸地,小男孩就不說話了,很踏實地睡著了。

外婆做了什麼呢?她看到孩子處在列車上陌生的環境里,整個人焦慮不安,試圖以叫嚷吵鬧的方式緩解自己的情緒。

她理解孩子的內在情緒,所以有針對性地去安撫,而不是一味斥責孩子。通過這個動作,她和孩子建立了真正的親密聯結。

三、帶著耐心解決問題

有一次帶女兒坐高鐵回家,五個小時的車程,孩子倍感無聊,一直叫我們讀故事書給她。我們這時候已經疲憊不堪,但還是耐著性子讀了幾個故事。

讀完故事,我跟妻子打算靠在椅子上眯一會兒。過了一會兒女兒突然說要看動畫片,我們都快睡著了,就沒有理她,女兒在椅子上扭動了一會兒,自己哭了出來。



孩子在高鐵上哭鬧是很影響別人休息的,我只好竭力安撫女兒,心裡也感到無奈,大家都這麼累了,孩子怎麼就不能安安靜靜地坐一會兒呢?

但是轉念一想,這麼長的路途,沒人陪她,她一定很孤單吧。於是耐下性子問女兒,「要不要去餐車走走,看看有什麼好吃的呀?」

女兒一開始嘟著嘴鬧情緒,說不去。我知道孩子這個時候只是情緒沒有平復,繼續逗她:「餐車就像個移動餐廳一樣,跟這裡不一樣,大家可以買各種好吃的,可能還有小朋友玩。」

終於小傢伙答應和我一起出去轉一圈。回來的時候就拿了一個小冰淇淋,我又把旅途中的小玩具翻弄出來給孩子打發時間,接下來的一路上都沒有再鬧情緒。

其實安撫一個無理取鬧的孩子很簡單,只要我們肯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內心,看到孩子內在的需求,給他無條件的關注、接納和愛心,你就會發現,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問題。

大家記住呀,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可能是他最需要父母愛的時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G3sjrmwBvvf6VcSZAfU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