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此文很短,卻很有深度,僅分享一次

2019-09-24     主題獵手鴻飛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為什麼炒股的人沒什麼朋友?

炒股者之間,是很難有相似想法的

而炒股的人則不同,連世俗意義上的朋友往往也遠少於其他行業的人。而這,本質上緣於炒股這個行業的特殊。

依然拿朋友所需要的兩個基礎來分析——第一是相似的想法,第二是共同的利益。

炒股者之間,是很難有相似想法的。甚至就算買了同一隻股票,假設說都買了 002148 北緯通信,但買的動作一致,思想認識卻往往不一致,有的是技術派,看圖形買;有的是看基本面;有的做短線,有的做中線,還有的做長線……因此,哪怕買了同一隻票,內心的想法也全然不同。遇到該股票走勢變動時,會做出的反應也截然不同……這,還是買了相同股票的。更何況股民之間通常各自追逐著不同的股票……

這麼多年來,我發覺,股民與股民,是最沒必要交流思想的。也是最無法交流思想的,原因在於,炒股如同修道者走在一條沒有盡頭的小路上,身邊只是曠野,你只能非常孤獨地行走,許多經驗都不是語言可以傳遞,必須自己慢慢在實踐中才能逐漸悟道。

財不入急門,有時候,我們會看到某些高手,在某一兩年突然從幾十萬變成幾百萬,或從幾百萬突然成長為幾千萬,這就是所謂的爆發,但大多數爆發者,都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積累之後,因此,看著他似乎突然發了急財,其實,那是他用漫長時間作為成本的,依然並非「急門」。

世人只注意到其進入爆發期之後賺錢的速度快,卻沒注意他在進入爆發期之前漫長的忍耐時期,有的可能長達十多年。這種時間的累積,不是旁人的思想溝通所能省略的的。

大部分散戶炒股不希望別人知道

為什麼?

不賺錢,說出去自然沒什麼意思。賺錢,說出去好像有點得瑟,也沒什麼意思。

賺錢並不象有些人認為得那麼光彩。(股市不創造價值,賺的錢都是別人輸的。如果你覺得笑貧不笑娼是正常的,那咱們價值觀不同。)

01

不熟悉的親戚朋友坐到一起,聊天難免談到職業。「啊,炒股啊,來錢快吧」,「是不是跟鬥牛(一種賭博)差不多」,解釋半天,別人「哦哦,……合法賭博」。

(我了個去……)

近幾年可能好些,前些年我的長輩以及一些讀書不太多的同齡人對炒股的認識就是「賭博」。

02

酒桌。有認識的,介紹,「股神」、「專家」、「大師」。

(我靠,我怎麼覺得自己像個不入流的騙子似的。)

03

有時遇到同好,難免要討論一番。最近行情怎麼看,在做什麼股票啊。如實相告。有些人用很輕佻的眼神看著你,告訴我他做某股票,賺了多少個板。更直白的,你水平也不行啊,跟我炒吧。

(你賺錢再多,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啊,你在我面前得瑟啥啊。我跟你一塊吹牛B玩?)

04

遇到「謙虛」的,拖著你問,最近怎麼樣,哪個股好啊,教教我唄,請你喝酒。糾纏不過,就說了自己操作的某股。

過一周,我們共同的朋友跟我說,他說你水平不行,聽你話買了XXXX,現在被套了……

(股票在調整,你要買,還賴我了……)

05

還那人,數月後,「你推薦那股太好了,漲不睜眼啊」,我:你賺錢沒?「開始虧了點,沒敢拿,錯過了,可惜了。」

當我們買入股票後。股票漲了,會衍生出兩種情緒:

1、希望繼續漲--貪婪

2、害怕跌回去--恐懼

股票跌了,會衍生出兩種情緒:

1、害怕再跌--悲觀

2、希望立即漲回去--急躁

股票連續下跌衍生出兩種情緒:

1、認為股票永遠不會長了--絕望

2、根本不再去關注股票--心死

股票連續上漲衍生出兩種情緒:

1、10年行情到了--失控

2、賣完又漲---懊悔

股票盤整時衍生兩種情緒:

1、股票漲還是跌啊---猶豫加彷徨

2、我賭股票上漲或者下跌---草率加武斷

股票本身還會產生很多種變化:漲、跌、盤整、先漲再跌、先跌再漲、盤整下跌、盤漲上漲、漲漲跌跌、跌跌漲漲......你能數出來多少種變化。盤中的還有1500多隻股票啊。我的神啊!如果把這些情緒和變化疊加起來,我等凡人如何承受啊!活已經不能活了,怎麼可能掙錢啊。

能夠找到的答案就是:要耐心一點,再耐心一點。

耐心等待正確的時機可以最大程度增加我們投資成功的可能性。你不用常常處於市場中。像埃德溫·利沃默在他的經典著作《股票作手回憶錄》中說的,「華爾街的傻瓜認為他必須在所有時間都交易。對於我而言,從來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賺大錢,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嗎?我一動不動地坐著。」

著名投資者吉姆·羅傑斯對做交易時的耐心做了更生動的描述:「我只管等,直到有錢躺在牆角。我所要做的全部就是走過去把它撿起來。」換句話說,除非他確定,交易看起來簡單得就像撿起地上的錢一樣,否則就什麼也別做。


炒股是孤獨的旅行

股市職業投機者,既是浪漫主義者,同時又是勇敢的鬥士,他們擁有著實現自由的夢想,在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壓力下,獨自承受帳戶盈虧帶來的苦與樂;在漫漫長夜中孤獨行走,始終感覺光明就在前方,卻又無法觸及,固執的堅持自己心中的那份信仰!

投機,天下最徹頭徹尾充滿魔力的遊戲。但是,這個遊戲愚蠢的人不能玩,懶得動腦子的人不能玩,心理不健全的人不能玩,企圖一夜 暴富的冒險家不能玩。這些人如果貿然捲入,到死終究是一貧如洗。

很多年以來,當我出席晚宴的時候,只要有陌生人在場,則幾乎總有陌生人走過來坐到我身邊,稍作寒暄便言歸正傳:「我怎樣才能從市場掙些錢?」

當我還年輕的時候,會不厭其煩地設法解釋,盼著從市場上既快又容易地掙錢是不切實際的,你會碰上如此這般的麻煩;或者想盡辦法找個禮貌的藉口,從困境中脫身。最近這些年,我的回答只剩下生硬的一句,「不知道。」

碰上這種人,你很難耐得住性子。其他的先不說,這樣的問法對於一位已經對投資和投機事業進行了科學研究的人來說,實在算不得什麼恭維。要是這位外行朋友也拿同樣的問題請教一位律師或一位外科醫生,那才叫公平:「我怎樣才能從法律方面或者外科手術上快快掙錢?」

話說回頭,我到底還是認定,對於有志於在股票市場投資或投機的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有一份指南或者指路牌為他們指出正確方向的話,他們還是願意付出汗水和研究來換取合理回報的。本文正是為這些人寫的。

本書的目的是介紹我在終生從事投機事業的過程中一些不同尋常的親身經歷——其中既有失敗的紀錄,也有成功的紀錄,以及每一段經歷帶給我的經驗教訓。透過這些介紹,我將勾勒出自己在交 易實踐中採用的時間要素理論,我認為,對於成功的投機事業來說,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不過,在展開下一步之前,請允許我警告你,「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你的成功果實將與你在自己的努力中所表現出的真心和誠意直接成正比。這種努力包括自己維持行情記錄,自己動腦筋思考,並得出自己的結論。

我只能領你入門,修行靠你自己。如果你藉助我的引導,最終有能力在股票市場上輸少贏多,我將倍感欣慰。


自認為走在正確的路上,一路走來頗為曲折坎坷。這是我最深刻的經驗教訓,我簡單地說明這些年來在股市所做的事,把我認為最不重要的和最重要的東西寫出來,希望能幫助到剛走上這條路上的朋友,沒有所謂的絕世秘籍,也沒有必勝的技巧。

一,入門

高二,經常能聽到長輩們說炒股虧錢,那時心想不就是買進賣出,現在計算機技術那麼發達,通過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可以很容易知道在哪裡買哪裡賣,有那麼難嗎?大概是他們什麼都不懂,也不知道去學習,所以才會虧錢吧。

這是最開始的想法。

於是我開始接觸股票,在一些股票網站上看一些關於股票入門的電子書,至今我仍記得有本電子書,叫新生300天圖解,裡面提及了一個技巧,三金叉見底——均線,成交量均線,MACD同時金叉,是見底的信號。以此方法,我選了一隻股票,然後叫我父母用我2000塊的壓歲錢幫我買,幾個月後,我賺了第一筆金

當時心想原來炒股這麼簡單。

二,技術指標

第一次嘗到甜頭後,那是相當的自大,但仍保持著學習的狀態,但因為學業繁重,也只能學一點算一點。後來陸陸續續也有買股票,有虧有贏,一路磕磕碰碰,直到有一天我接觸到了一篇嶄新的天地——技術指標。不是MACD那些,而是廣大股民們自己編寫的技術指標。我開始接觸到那些指標網站,到處都是吹的天花亂墜的指標,名字類似於價值10萬的頂級指標,成功率100%的絕世指標,大概是這些名字,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完全沒有抵抗力。

從那天開始,我停止了學習股票,那時以為我開啟了通往財富的大門。

後來我沉浸在指標的世界裡不可自拔,今天下載這個明天用用那個,將完全不知道原理的幾個指標組合起來,當所有的指標都產生信號時,就是我的買入時機,俗稱共振。我總會想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組合方法,將不同類型的指標(抄底啊,起爆點啊,黑馬啊,空中加油啊這些)結合起來,然後構建自以為很牛逼的買點,現在想想可笑極了。

那時不知道牛市來了,只知道老子很牛逼。

於是,在牛市中成功做到持股,前後就滿倉了兩隻股票,最後一隻股票是珠江啤酒,在股災之前停牌了,股災開盤後一字跌停沒有封死,賣出來了。最後的資金是2w。

三,作死

計劃高考考試後就去配資(知道有多狂妄了吧),結果停牌的珠江啤酒鎖住我的資金,救了我一命。資金出來後手裡有錢,當然是買買買了,所以就是虧虧虧啦,第一波股災躲過去了,後面的股災全部結結實實感受到了。

期間接觸到理想論壇,發現更多更牛逼的指標,要錢的那種,但我很扣不會亂花錢,萬能的淘寶解決了我很多問題。

上大學認識同班一個也喜歡炒股的同學,元旦過後,看著他竭力推薦的軍工B在熔斷股災下腰斬。我開始意識到別人無論怎麼吹他選的股票,別人無論怎麼吹他的指標多牛逼都沒用,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這段痴迷指標的經歷對我在後面意識到機率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四,意識到機率和交易系統

前半年,依舊離不開指標,但已經開始不斷地在知乎和論壇上學習別人的技術。直到有一天意識到,無論多牛逼的技術,多牛逼的指標,也會有失敗的時候(其實早就意識到只是不願意承認,我心中有一個美好的聖杯夢)。

日常在各種網站學習,企圖找到真正問題所在。直到有一天開始不再刷所謂的技術,而是交易,刷到機率,刷到交易系統。我開始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我開始明白股票交易是一個機率遊戲,要用一套非常具體的規則來作為操作標準,解決四大問題——什麼時候買,買什麼,買多少,什麼時候賣(包括賣多少)。具體是以某種原理,構建買賣點,使得成功率和盈虧比處於理想的狀態,實現盈利。這套具體的規則叫做交易系統。

後來開始嘗試構建系統啦,自己寫指標,都是原理很簡單的指標,自己懂,也方便測試。買書看書逛論壇,繼續學習。

漸漸的,想好原理是什麼了,經過長期的觀察,創新高的股票還會繼續創新高,於是我開始以創新高為原理構建趨勢交易系統。

期間也試過各種短線系統,通過一些我篩選了再篩選的優質指標,達到一個很高的成功率,但是盈虧比實在太小而不得不選擇放棄。直到今年,我仍嘗試開發短線交易系統,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前半年,磕磕碰碰,總算構建了一個像樣的交易系統啦。暑假還買了一本書叫趨勢跟蹤,自以為是趨勢跟蹤交易者。記錄我每天的選股以及對交易系統的認識。後來在白馬牛市順帶賺了一波。

五,完善交易系統

白馬牛市暫時調整。白馬最後的狂歡沒怎麼踩對,開始懷疑自己的系統。而後開始找原因,發現可能我的系統是根據一段特定行情定製的,針對性太強,不具備兼容性,於是開始重新制定規則,但原理保持不變。

中間仍穿插不死心的短線交易系統,繼續失敗。

毛衣戰來了,跌跌不休,期間對我的系統來說仍然存在機會。繼續賺錢。

在網上上發現一些真正厲害的高手。看了他們所有的文章,心中慢慢得出一個結論——我要的交易系統是高成功率,高盈虧比和低交易頻率的系統。開始往這個方向努力。

不久後開始意識到交易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資金管理(早就知道了就是不願意承認,以前覺得買點是最重要的),買點只是代表的是一個入場時機,真正能讓資金在實現可觀增長的是倉位管理,即在成功率大的時候重倉,在成功率小的時候輕倉或空倉(這裡只是簡單講一下,事實上還要結合盈虧比,這個理念來自於炒股養家大神,對我啟發極大)。於是開始重點研究倉位管理,建立起契合我系統的倉位管理方法。

現在,交易系統早已建立完成,完善了止損止盈的方法,真正做到讓自己賣的舒服。越來越感覺是真正的成熟了,這一輪下跌行情中,幾乎是在輕倉和空倉度過。我認為系統成熟的標誌是能夠真正完全信任自己的交易系統,而不是每次構建完成後總過段時間總是想去修改規則,總是有不滿意的地方。

六,未來展望

對於我來說,在股票之路上進一步的提升,現在主要的難點在於執行。可能未來某一天會發現我的系統還是大問題,我可能會繼續修改,但不可能修改到完全沒有問題,每個系統只能做能做的模式,將這個模式做好,就足夠了。

如果說再進一步提升,那還是倉位管理。現在我能做的是制定一個規則,告訴自己這個行情我應該進入多少倉位,並嚴格按照這個倉位執行。

而進階的倉位管理,就是打破交易系統的規則。沒錯,很矛盾。交易系統就是要你嚴格地執行,而現在要你不按照系統執行,即遇到真正看好的行情,以最高的倉位殺進去。真正達到這個境界的人一般能全身而退,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強行操作的,一般涼了。

七,最後的總結

1,我不是說技術指標不好,而是你要根據技術指標制定一個完整的系統,不只是買點,還有止損止盈點,倉位管理,一個買點出來的同時這些也必須同時存在,不要只在意買點。

2,不要停止學習,不要停止學習,不要停止學習,如果你真的想在這個領域做好的話。

3,在我個人股票生涯里,前期大部分時間都心存幻想,想找到一勞永逸的方法,例如很牛逼的指標,例如找到一個很厲害的人每天告訴你買什麼。不存在的,沒有捷徑的,自從我開始腳踏實地,不再理會這些東西,也就遠離了那些無理由的虧損。


交易的痛苦來源於2個,一個是金錢損失,一個是自我感破碎。從一定程度來說,後者比前者,來得更要緊。

其實很多人並沒有虧多少錢,有人虧了4萬元,心裡一直放不下。從絕對值的角度看,錢不多。這個錢如果是出車禍,不得不花,可能雖然抱怨,但也無可奈何,可以接受,畢竟花錢買命。如果是吃喝、旅遊、購物消費了。那麼起碼還看到價值。而通過交易虧損掉了的錢,能帶來什麼意義呢?那就是,它提醒你:你是個傻逼,被人宰割了,你沒有你自己想的那麼聰明,那麼有魄力!

很多時候,賭徒不肯離開桌子,不是因為輸不起錢,而是因為輸不起人。

輸不起他的自我。

我在期貨公司工作的經歷讓我認識了大批的客戶,通過和他們聊天,結合我自己的交易經歷。我認為,交易對很多人來說,是這樣一個狀態:又愛,又恨,又怕,還停不下來。

愛,是因為能賺錢,能證明自己牛逼。或者之前從上面賺過錢。

恨,是因為從這上面虧了不少錢,吃了不少癟,損失了很多自我感。

怕,是怕不確定性,怕出現虧損,內心不知道自己這麼混,究竟能成功嗎?

停不下來,是因為還沒死心,還有執著。

坦白說,這種狀態,不是正常人該過的生活。

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精神和肉體一定會出問題。

焦慮症,抑鬱症,恐慌症。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

情緒必然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如果不善於排解,可能胡亂髮泄,進而影響自己的工作(不務正業)、家庭(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人際關係(導致自己脫離社會)。

這種潛在的代價,有沒有人認真地想過?

一個客觀的事實是,交易是一條淘汰率極其高的事業,90%的人長期來看是輸家。

那麼就意味著,這種悲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機率是很高的。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自己願意接受嗎?

如果是將要擁有這樣的生活,自己願意笑納嗎?

對於很多選擇了交易的人來說,往往是低估了投機的難度,再就是抱著不切實際的利潤預期,還有就是貪閒愛懶,不樂於交際,不想受人管理。而實際情況是:

1、投機極難。

2、利潤回報預期越高,通常,死得越快。

3、交易很累 ,耗神,耗時間,需要勤勞。

4、可以不受人管理,但需要極其強悍的自我管理。

幻夢,都是幻夢。

因為迷戀了幻夢,所以開始做夢——做交易。

如果能認清幻夢,還願意繼續做下去嗎?

還會抱著因沉迷幻夢而積攢出來的所謂激情,宣稱自己「熱愛」交易嗎?

我不否認,真的有從內心深處享受投機生涯的交易員,我自己也認識好多這樣的人,據說即便沒有錢,他們也愛玩這個遊戲。

我想,普通個人投資者,還是需要考慮一下的。

我不是說,不建議做股票、期貨。可以適當參與,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做一個投資渠道,未嘗不可。

而面對那些年紀還輕,卻夢想著「以交易為生」朋友,那些沉浮於盈虧,糾結於輸贏,始終在迷宮裡打轉的人們,我想說,應該好好問自己,你熱愛的到底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只有時間是無價的。如果因為交易而蹉跎了歲月,以後可沒法彌補。

說白了,無非是執迷。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風險自負;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如果你想學習更多操盤技巧,可關注筆者的微信公眾號:李玲瓏(k63078),每日更新大盤熱點,行情研判,探討交流炒股技術,遊資戰法,解套戰法等操盤策略,乾貨源源不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FwGSYm0BJleJMoPMUQ_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