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孩子入園很久還不想上學?父母該知道如何幫孩子

2019-10-25     幼兒說

最近有媽媽非常「委屈」地抱怨:「你說娃兒咋這麼折騰呢?上幼兒園兩個月了還哭鬧不上學……」

多少人有相似的經歷?




——一項研究——

即使是成年人,當我們搬到一個新的地方,或換了一份新的工作,任何大的變化都會給人帶來一定程度的焦慮感。大人們皆如此,更何況孩子?研究證明,孩子們剛上幼兒園,從家裡熟悉的環境去了陌生的幼兒園,周圍都是不認識的大人和小孩,雖然偶爾有幾個認識的小朋友,但對孩子們來說,熟悉的安全依附沒了,孩子們感覺惶恐、不習慣,甚至想辦法逃離。

針對這一不適應期,有研究者幫父母們找到了解決方法。《兒童和青少年醫學文獻》曾經有一項研究,這項研究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研究者觀察剛入園小朋友的言行舉止,包括是否哭鬧、是否不讓父母離開、是否尿濕褲子或手掌出汗等方面的表現,綜合評估小朋友的焦慮程度。各個小朋友的焦慮情況被研究者做了記錄。第一階段是為第二階段對比做準備的。

第二階段,孩子們被隨意地分成四組,各自進行下列的活動,時間是15分鐘。

第一組孩子,一個人玩玩具;

第二組,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第三組,一個人聽老師講故事;

第四組,與其他小朋友一起聽老師講故事。

15分鐘結束後,研究者再觀察孩子們的行為。結果讓人驚訝,第一組孩子的焦慮程度驟降得最快!所以,孩子經歷焦慮時,最重要的是自我放鬆,沒有任務、沒有干擾地享受時光,是最好的焦慮減緩法。(遭遇焦慮的父母們也可以由此找到合適的自我放鬆法)

——緩解孩子焦慮小方法——

針對這個解決方法,建議父母們在周末,可以陪孩子去自由放鬆的地方。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建議父母在選擇去哪裡前,可以聽聽孩子的意見,並且不要幫孩子安排怎麼玩,還要儘量避免批評或指責孩子。下面是一些建議:

公園

孩子們可以自己帶玩具,也可以空手前往。無論他們打算躺在草地上放鬆一會,還是趴地上看螞蟻搬家,甚至是撿地上的落葉,都能給孩子帶來放鬆與愉悅感。

爬山

爬到山頂,一覽眾山小,沉浸在大自然中,常常能給孩子們帶來愉悅感。就像從大自然中吸收養分,這種感覺能幫助孩子遠離焦慮感。

去遊樂場

遊樂場中的活動與新奇體驗,能給孩子帶來多巴胺的分泌,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情緒。不過父母們要避免選擇一些與孩子年齡不相符的活動,否則會給孩子增加無所謂的心理負擔。一般來說,幼兒園年齡的小朋友,適合速度緩慢的小火車或搖搖馬,父母陪同下的旋轉木馬也是不錯的選擇。

把孩子「泡」在玩具中

如果你有陪孩子逛街的經歷,你或許經常能發現街上很多玩具屋或玩具城,孩子們可以進入並自由玩耍。你可以嘗試把孩子「泡」在玩具中,如果你不想打擾孩子的興致,可以提前與孩子約定玩耍時間。為了達到讓孩子放鬆的目的,父母也該給孩子預留充分的玩耍時間,以避免孩子興致剛來卻突然要離開。

——世界很陌生,還好有你在——

阿果上個月也開始上幼兒園了,上學前一天,我在她手腕上貼了一張貼紙。



「這是什麼?」阿果問。



「呼叫按鈕」我說。(積極心理暗示的簡單應用)

「用來幹嘛?」阿果很困惑。



「你在幼兒園時按一按,媽媽就能知道阿果在想媽媽了。」

「哇!真好,有媽媽在,我什麼也不怕的!」



第二天放學時,本想問她過得怎麼樣,突然發現阿果手上的貼紙不見了。



阿果認真地說:「我送給一位小朋友了,他總是哭,說找不到媽媽,我就送給他了,這樣他就能找到媽媽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話:世界很陌生,還好有你在,真好!

孩子還不想上學的爸媽們,加油哦!


關鍵字:入園焦慮、親子活動、心智成長、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xNFFG4BMH2_cNUgLDp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