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電,但電這個字卻誕生了3000年,電從何而來?

2020-07-26     趣說歷史觀

原標題:古代沒有電,但電這個字卻誕生了3000年,電從何而來?

在當今社會,電已經和我們息息相關,交融在一起了。電燈,電腦,電視,空調,手機……,目所能及到處都是電的身影。我們被各種電器所包圍,如果手機沒電了都足以令人崩潰,實在無法想像沒電的世界會是怎樣。但人類用電的歷史其實並不長,從1831年法拉第做出世界上第一台發電機以來,到現在還沒有兩百年。

但我們漢字中的「電」字創造出來已將近3000年,在沒電的古代,「電」指的是什麼呢?「電」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其形很像一道閃電,由此可知古人用這個字特指閃電。《穀梁傳.隱公九年》記載「三月癸酉,大雨震電。震,雷也,電,霆也」。這裡明確說明電就是指閃電,而且雷電相伴而來,我們一直有雷霆交加的說法,霆就是電。《五經通義》里也說「電謂之雷光也」。在漢字權威《說文解字》里亦有「電,陰陽激曜也」的說法。

可見「電」在古人眼裡只表示空中的閃電,而古人經過認真細緻的觀察,發現閃電必然伴隨雷武天氣,因此電字的繁體字是「電」,於是《說文解字》里還加了一句「電,從雨從申」。值得注意的是「電」這個字,是上雨下申,這個「申」通「神」。

古代自然科學出於蒙昧時期,古人們對打雷閃電這些常見的自然現象沒有科學的認識。既然位置就必然充滿著畏懼和敬意,他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有神仙在管理,打雷閃電也不例外。我們的古人甚至創造了管理雷電的神仙來,那就是雷公電母,他們雖然分工不同,但經常一起出現。

屈原在《離騷》就說「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吾令豐隆乘雲兮,求宓妃之所在」!可見雷公電母的創說早在春秋戰國前就很流行了。既然古人對電如此重視,還特意安排了神仙管理,那電的象徵意義也很強烈了!每次雷電出現,必然雷聲轟轟,閃電破空如霹靂。因此古人認為雷電都具有懲罰壞人的效果。

《史記》里就說「武乙無道,暴雷震死」。王充的《論衡》里說「盛夏之時,雷電迅疾,擊折樹木,壞敗室屋,時犯殺人。其犯殺人也,謂之陰過,飲食人以不潔凈,天怒而擊殺之」可見雷電還擔負著替天行道的責任,懲罰世上的壞人。因此古人對閃電的巨大危機是有所了解,對電的看法是既神秘有畏懼的。

1878年,一群英國殖民者搬來了一台小型發電機來到上海,當那小燈泡亮起來的時候。在中國大地上才第一次有了現代意義上的電。從1878但2020的一百多年間,中華大地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我們家家戶戶都通上了電,每個人都生活在電器的包圍中,電對於我們不僅不再神秘,而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當了解了「電」字的含義和發展後,是不是覺得電更有意思了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oBRiXMBd4Bm1__YcOU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