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坤寧 實習生 許晨昊
目前,中國數字音樂市場正在形成以用戶付費為主,版權運營和廣告收入為輔的盈利模式。智慧財產權政策的完善,為數字音樂付費的全面實現提供了保障。前不久,北京市出台《關於推動北京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確立了將北京建設成為「國際音樂之都」和華語音樂全球中心的發展目標,並明確提出,在版權服務方面將通過支持建立音樂版權分發服務體系、數字音樂版權管理及分發平台、版權資產全鏈條服務平台等措施,解決版權交易亂象。
數字音樂產業已然成為了一片藍海,如果能夠逐步完善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系統盈利模式的開發,必將極大地促進我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在日前舉辦的北京數字出版精品內容推介會數字音樂專題論壇上,來自數字音樂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分享了他們在數字音樂版權領域的實踐與見解。
數字音樂版權價值持續增長
在全球音樂產業持續增長、中國音樂產業不斷發展的現狀下,數字音樂成為引領中國音樂產業發展的主要引擎,其商業化能力也在不斷提升。有關數據顯示,隨著正版化的推進,2018年數字音樂規模達到了76.3億元,未來還將保持高增長態勢。同時,消費升級也讓用戶傾向於享受更豐富的付費音樂版權內容、更好的音質以及將音樂下載至本地等增值服務,付費意願不斷走高。有關方面預計,未來版權運營也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收入來源,通過參與音樂版權的分發、音樂IP的孵化以及與其他娛樂產業的聯動等形式,數字音樂平台將建立起完整的網際網路音樂娛樂生態,發展出更加多元化的變現方式。
作為產業價值鏈的核心,與會嘉賓將探討的焦點聚集在「『網際網路+』時代下的數字音樂市場及版權保護」上。其中,在市場持續向好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大數據完善數字音樂版權系統,是重點話題之一。
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音樂產業促進工作委員會發布的《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數字音樂產業發展專題報告》顯示,中國數字音樂產業核心層流媒體訂閱模式逐漸被市場接受,雖然付費比率相較之前有顯著提升,但用戶的付費意願仍然較低,與成熟的歐美市場以及視頻流媒體領域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網易雲音樂副總裁丁博認為,想要利用大數據服務數字出版行業,首先要重視數據資源的沉澱和保護,同時要利用大數據做好分眾內容服務。重視數據,但不能迷信數據,盡信「數」不如無「數」,提升音樂品位、提高音樂審美,這些工作不能僅僅依靠數據完成。最後,大數據服務要從消費端走向產業端。丁博提到,網易雲音樂在個性化推薦的基礎上也加入人工推薦的機制,讓數據服務於內容,讓好的、優質的內容擁有更好的數據表現,真正使用大數據讓音樂更好傳播。
據太合音樂集團高級副總裁劉鑫介紹,太合音樂推出基於自有版權業務的數字音樂分發布平台DMH,通過多種服務,既可以解決曲庫標準不統一、分發形式不規範等行業痛點,又可以提高內容推送的產業效率。
「如果公平合理的數字音樂版權系統最終確立,通過數字音樂付費與服務營銷相結合,數字音樂未來必將帶給人類更大的驚喜。」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佟雪娜認為,數字音樂版權的逐步完善、系統盈利模式的開發,必將極大地促進我國數字音樂產業的發展。
與會專家表示,數字音樂平台應在下游與音樂節、綜藝、影視劇等更多的泛娛樂板塊形成聯動,活躍開發並利用音樂版權價值,最終能夠形成一條圍繞數字音樂平台運營的完整的數字音樂版權產業鏈,並且帶動中國音樂版權價值在未來持續增長。
後版權時代將更加注重用戶體驗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國數字音樂版權發展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劉鑫說:「無論是對於傳統大的音樂平台,還是對於新興的音樂平台來說,大家的版權意識普遍越來越高,都願意去做正版化的內容。」
與會專家學者也一致認為,隨著中國版權市場環境的改善,對智慧財產權越來越重視,數字音樂商業化能力不斷提高,這意味著多種盈利渠道可以達到共同創收的目的。如今,國內數字音樂商業化能力大幅提高,各個平台拓展了付費下載、音樂流量包、數字單曲銷售、數字專輯銷售,以及會員付費、耳機、音響、音樂周邊的實體音樂衍生產品的銷售等,已經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目前的商業市場已經不是相互爭奪版權的獨家壟斷時代,絕大多數平台上的版權作品都可以進行共享,而後版權時代就意味著在版權不存在獨家的情況下,各個平台要依靠優質的服務來滿足用戶的消費升級需求,用戶體驗將變得更加重要。」佟雪娜說,在日趨完善的版權環境中,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平台敢在沒有獲得版權的情況下大肆上架作品。
但是,由於各大音樂平台的發展歷程不同,對於各自的伺服器和曲庫,包括曲庫的所有欄位、分發邏輯、版本、翻唱有沒有得到授權等問題,還需要很長的過程和很大的決心才能真正解決。「目前傳統的音樂播放器或者短視頻平台的曲庫標準不是很統一,同海外平台相比仍有差距。」劉鑫認為,這對於音樂平台來說是一個難題,也是行業未來需要共同解決的問題。
在佟雪娜看來,未來流媒體將逐漸整合,音樂平台將趨向多業態發展。音樂直播、音樂電台、相聲曲藝、廣播劇、脫口秀都將成為音樂平台中的一員。同時,數字音樂的消費場景也將不斷擴大,包括車載音樂、智能音響,以技術為驅動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會擴大數字音樂的消費場景,並帶來新的用戶體驗。
制定完備的數字音樂版權管理機制是趨勢
周密的版權保護是音樂產業成功的關鍵。無限星空音樂集團創始人、執行長唐月明說,得益於國家版權局連續多年開展的「劍網行動」,對改善版權環境有很大幫助。2015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大力推進我國音樂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2019年12月北京市出台的《關於推動北京音樂產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關於音樂產業的政策,讓整個音樂產業迎來新的機會。
由此,劉鑫提到,太合音樂DMH平台在過去兩年得到了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他們感受到了政府部門對於數字音樂正版化的關注。基於DMH平台在數字音樂版權管理上的強大功能,太合音樂也一直在嘗試推動網易雲數據和DMH數據的打通,探索音樂內容服務方法,讓消費者更容易獲取各類音樂服務。比如,目前平台的專業曲庫管理板塊有標準的授權邏輯,還有在線下專門用於音樂公司管理版權的子系統,解決音樂公司如何管理自己的版權和權利的問題。平台還有音樂版權管理工具,通過工具的模式可以讓真正的版權方平台建立良好的聯繫。
劉鑫相信,這種新模式,在促進未來數字音樂持續健康發展上會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他也希望未來中國的音樂產業在尊重版權的背景下發展,通過數據讓所有的從業者獲得更公平的待遇。
佟雪娜認為,從目前數字音樂市場整體情況來看,音樂直播正成為直播行業的重要內容,依託直播的大用戶群,擁有更多分發渠道以及相對更成熟的運營和變現的模式。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中國數字音樂產業變現渠道最為突出,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佟雪娜坦言,從目前來看,中國數字音樂平台產業鏈較為單一,今後將從版權內容的單點競爭轉向多點的突破。這時,制定完備的數字音樂版權管理機制將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