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把這水果加工成320種產品,每戶年增收1.2萬,還做起出口生意

2019-12-13     鋤禾園

說到檸檬,您想到的一定會是農村果樹上的檸檬鮮果吧?的確,這鮮果一般每斤4元錢,說實話,即便豐收了一噸的新鮮檸檬,還是在沒有爛果的情況下,也不過是8000元的收入。可細心觀察的我們會發現,在超市中,經常會看到小包裝的檸檬凍乾片,如果還是這一噸的新鮮檸檬,通過加工後就能生產出250斤檸檬凍乾片來,市場售價12萬元以上。

重慶的潼南,是我國出名的檸檬產地。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有農民在這裡零散的栽種檸檬了。進入新世紀以來,潼南漸漸有了自己的檸檬加工龍頭企業,檸檬種植大戶,並實現了規模化和標準化種植,讓當地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

根據數據顯示,這裡的檸檬種植面積從2015年開始躍增明顯,目前,已經從2015年的11萬畝,增加到了30萬畝,在脫貧攻堅中,為5萬多名農民解了燃眉之急,每戶平均年增收1.2萬元,並在發展過程中,衍生出檸檬系列深加工產品300多種。

在這裡的農業農頭企業中,檸檬可以在生產線上變身飲料,而作為廢料的果皮可以製成檸檬蜜茶,有些企業里還能把果皮提煉出檸檬精油,進而製作出洗面奶和面膜。甚至連檸檬籽也能找到用處,可以做成花果茶。這裡同時還解決了很多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生產線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上千個工作崗位,這裡面又有近三成是外地返鄉的農民工,據統計,他們平均每月可以拿到至少3000元以上的工資。在潼南當地,簡簡單單的檸檬,一共研發出了320多種產品,並且涵蓋了化妝品、食品、飲料和保健品四大類。當地農民打趣地說:檸檬在這裡被一點不剩的「榨乾」了,別說檸檬籽了,連檸檬葉和檸檬花都不剩。

不僅是「榨乾」式的應用,當地連種植大戶都參與其中。其中某位大戶從2002年就開始種植檸檬,今年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700多畝,年利潤達100多萬元。除此外,很多貧困戶的脫貧也和檸檬結下了緊密關係。在種植大戶的檸檬基地裡面,貧困村民可以在這裡邊學邊打工,學經驗的同時還有一份工資收入,一年可以得到2萬多元的務工收入。

看到家鄉發生的很多變化,還能就近解決就業問題,吸引著很多外出務工者重新思考自己的去處。是繼續外出務工?還是在家門口就業?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選擇返鄉。

檸檬和其他水果比起來,市場潛力更大,因為它適合深加工,從鮮果到飲料、酒、果膠,再到面膜等化妝品,從最初的農產品,市場價值幾塊錢,到深加工產品的價值能翻十幾倍。讓當地農民有著十足的幹勁。因為農民也意識到深加工的重要性,並且加工後還要在質量、品種、包裝等各方面提升,以滿足各類消費群體和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目前,潼南檸檬還走上了出口的道路,銷路的5成以上是靠出口完成的。返鄉農民賺外國錢,成為當地農民間的笑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IUDAW8BMH2_cNUghRQ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