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美菜等網際網路平台靠自營模式和傳統凍品經銷商「短兵相接」,位於華東地區的肉聯網,則以產業路由器為核心,以賦能傳統凍品經銷商為抓手,短短一年時間發展到60多個合伙人,直接服務6萬多家終端小b。這個平台快速受到青睞的魔力是什麼?肉聯網CEO鮮睿做了揭秘。陳利娜/文
切中肉品供應鏈,整合優秀服務商資源
肉聯網是一家以產業互聯為工具、以冷鏈物流為支撐、以數據為驅動的肉品供應鏈服務平台。在供應鏈環節,它提供商品供應、物流、金融和IT技術等服務。
肉聯網前身是華東區大型的凍品貿易商,具有完善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一開始,這個平台就對行業有著專業認知,並深刻理解行業痛點和未來發展變化,這也是它快速獲得合伙人信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何如此轉型?在鮮睿看來,這都是被逼的。
2005—2015年,是傳統貿易商的黃金十年,人均肉類消費量持續增加,行業整體處於供不應求階段,早期貿易商有貨就能賺錢。然而,2015年左右大環境開始變化。國內人均禽肉的消費量不再持續增長,但高品質動物蛋白如牛肉、水產仍保持增長。
最為明顯的是,大賣場營業額開始持續下滑。作為供應鏈重要環節的中間商們,必須思考如何才能跟得上行業變化。
鮮睿認為有三個關鍵點:第一,基礎動物蛋白具有準大宗原料屬性,是行業根基。伴隨著網際網路時代興起,傳統信息不透明的盈利模式將面臨挑戰和衝擊,必須要用更先進的模式來疊代;第二,消費者對高品質肉類的需求不斷擴大,供應鏈環節必須具備幫他們買到好商品的能力;第三,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能不能整合優秀的本地服務商資源,把先進力量團結到一起是平台的關鍵。
以核心技術打造產業路由器
鮮睿敏銳地看到凍品存在的產業網際網路機會,其中技術將成為核心。
凍品流通環節企業眾多,保守估計有10萬家,但極度分散,沒有一家市場占有率超過1%。
鮮睿感覺,利用核心技術提升效率,企業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為此,肉聯網建立了強大的研發團隊,自主定製研發了一套基於凍品經銷商的SaaS系統,包含訂單系統和CRM系統、自動打單和對帳系統、進銷存系統、採購與金融系統,全面涵蓋了凍品經銷的各個節點,有效提高了運作效率。
有了工具以後,肉聯網團隊開始尋找志同道合、願意攜手平台共同發展的本地服務商,作為發展合伙人。
關於合伙人畫像,肉聯網希望是有終端客戶、有一定的冷鏈物流運輸服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客戶渠道和品類結構上,想要大力發展的本地供應商。
如何為合伙人賦能?鮮睿以訂單和回款舉例,餐飲客戶一般凌晨三四點把訂單發給經銷商,經銷商接單後手工開單、揀貨送貨,不僅分單時間長,還難以保證準確性。而使用肉聯網以後,客戶直接在手機App下單付款,系統接單後打出明細單,生成倉庫總單,大大降低了經銷商的後勤工作壓力。
從2018年6月13日迎來第一個合伙人以來,如今已經有60多個本地服務商成為肉聯網合伙人。
找准痛點,為合伙人賦能
談到合伙人的痛點,鮮睿說有三點:商品、管理、資金。而在商品供應上,肉聯網提供的是正向拼購和反向供應鏈服務。
他認為工廠的痛點在於,很多工廠的研發跟不上市場變化,還在閉門造車階段,且新產品的推出又嚴重受制於渠道,太依賴訂貨會,導致成功率很低。未來,肉聯網期望將工廠生產的差異化產品,準確傳遞到真正適合的渠道。
肉聯網還組建了專門的金融團隊,自主開發囤貨貸、訂單貸等金融產品。鮮睿特彆強調,資金是凍品供應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過去經銷商很難在銀行融到資,小額貸款公司的利率和效率又無法滿足經銷商的資金需求。而肉聯網能根據合伙人在平台的交易情況,掌握其生意運作,進而評估出一套專業的風控模型,以信用貸的形式向客戶提供資金。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摸索,肉聯網在華東密集布局了物流、倉儲、合伙人等網點,形成了一定範圍內的架構,但打造數字化平台還需要龐大的數據支撐,只有每個節點流暢,才能保證整個鏈條高速運轉。對鮮睿來說,肩上的擔子依舊任重道遠。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