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曲阜也有一座金字塔墓

2019-10-11     楊公古法風水曾祥裕

黃帝之子少昊陵: 中國的金字塔

曾祥裕

說起金字塔墓,人們往往想到埃及。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墳墓。大約在公元前27世紀,埃及古王國由法老統治。法老死後,他們的屍體都埋葬在巨大的石頭墳墓里。這些墳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後成為尖頂。因為它的輪廓有點兒像漢字的「金」字,所以稱為金字塔。

我 在曲阜考察時,一位當地風水師對我說,你若要考察墓地,不妨去看看少昊陵吧。我信其說,特地前去考察這座堪稱中國的金字塔。

少昊陵,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

少昊陵,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古稱雲陽山,位於曲阜城東4公里處的高阜上,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

據《曲阜縣誌>記載:「少昊金天氏。姓己,名摯,黃帝之子玄囂也。」少昊金天氏,因「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而得名。登帝於窮桑,遷都於曲阜。當登帝位時,鳳鳥適至,故以鳥紀官。少昊施政,「民無淫,天下大治,諸福之物畢至」,「實為五帝之冠」。

據傳少昊在位十四年,卒時百歲,葬於雲陽山。

據考證,少昊陵墓後面的小土山,即雲陽山。少昊陵何時建築,已不可考。據載「宋真宗幸魯,大建宮殿,以道教守之,古樹豐碑,林立櫛比,金、元亦加修葺」。明弘治時為雷火焚毀,清乾隆年間又兩次大修,後又多次重修。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

少昊陵和萬石山皆平地突起,門前為少昊陵石坊,大門裡有享殿五間,兩旁各三間配殿,殿前又有大量明、清皇帝和大臣們祭祀少昊留下的祭文碑。整個陵院面積為125畝。

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門、享殿和陵墓。陵墓頂供奉石刻少昊像。

經測,其坐山立向為癸山丁向兼子午;因坡面陡峭,我沒有上去考察。

金字塔墓的由來

金字塔墓是一種重要的墓葬建築形式,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 其中以埃及最為著名。

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準備將馬斯塔巴(「馬斯塔巴」(mastaba),阿拉伯文的音譯,意為石凳,是埃及古王國之前貴族的墓葬形式。)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 時候,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 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啦"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稜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為何在中國也有金字塔墓?

中國的墓葬形制從遠古的造字說起,「葬」字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出現,是個典型的象形字,其意是將死者的遺體掩埋在井字形的棺槨中,並在上面蓋上草、土加以掩埋,於是就有「墓」。中國人傳統的葬式是土葬,實行土葬,要把死者安置在棺中,然後埋入土中。埋棺之處叫做墓,在墓地埋棺之處的地面上堆土成丘狀,叫做墳,也稱冢,也就是說墓指平處,墳指高處。在中原地區,我們的先人最開始都是進行墓葬的,在西周時期才出現了墳,秦漢以後,幾乎可以說無墓不「墳」。

至於少昊陵建成金字塔形,無非是一種至高無上權威的顯耀。特別在平原地區一馬平川的情況下,這種金字塔形狀更顯突出。

依我所觀,在平原達官貴人的墳墓,多安葬在平原高坡上,這有防水的因素,也有等級的原因。當然不排除有風水論的影響。如「夫支欲伏於地中,壠欲峙於地上。支壠之止,平夷如掌。故經曰:支葬其巔,壠葬其麓。卜支如首,卜壠如腳。」其實,在《葬書》成書早期的遠古人就有樸素的風水意識,安全第一。只是後來風水摻雜了大量為階級社會的等級觀念服務的內容,以致於後人津津樂道的《催官篇》,妄想借風水之玄機,催丁催財催官,讓風水成了滿足人們日益膨脹私慾的工具。這也為少數財迷心竅的風水從業人員提供巧取豪奪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mnxuG0BMH2_cNUgqL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