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個體戶柯文哲,何去何從?

2019-07-08     直新聞

文/許億

雖然柯文哲說話的時候嗡嗡嗡,但他卻是目前台灣政壇上最會對年輕人演講的政治人物之一。他演講的內容包括很多哲學問題。有很多是他從醫生涯中觀察生死得出的結論。相對而言,他是那種能把問題相對能看得透的人物。

外界的印象,是柯文哲善變,而實際上,柯從來就不是那種願意固守現狀的人。他曾經是台灣頂尖的葉克膜專家,他主要負責病人最後的急救工作,對他而言,沒有什麼比將問題解決掉更重要的事情。至於如何解決,就是反應要快。

所以,柯文哲創造了許多關於速度的名言,比如三年前他曾表示,雖然說錯話「流血」會有一群「鯊魚」過來,但「速度是重要原則」,因這個世界不是大的打敗小的、強的打敗弱的,而是快的打敗慢的,「快」要變成一種文化。

他似乎對於鯊魚情有獨鍾,在他眼中,政客們是鯊魚,記者們也是鯊魚,鯊魚如影隨形,所以他與其抱怨鯊魚,不如學會與之共存。於是自己創造一套所謂「鯊魚理論」的說法。作為一個政治個體戶,他一度靠這套「鯊魚理論」保持自己的熱度。

他曾經擁有台灣最行之有效的選舉操作團隊,他們所擅長的包括且不局限於網絡。其中一個手段便是不斷地丟議題給記者,議題無論好壞,但是要有話題。在柯文哲看來,台灣的記者如同鯊魚,他們只嗜血肉,而不在乎血肉是誰的血肉。

事實上,柯文哲沒有說的,便是支持者也是鯊魚,他們只要新鮮的,卻不管好壞。

這次上海 「雙城論壇」,柯文哲7月5日下午在西郊賓館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舉行會面,引發島內廣泛關注。其中鬧出一個會面偷拍直播的插曲。柯團隊的人偷偷直播這次會談,但很快被勸止。

柯文哲事後解釋說,大陸方面同意他們拍攝存檔,但小朋友不懂事去搞直播,確實是很不妥當的事情。但柯文哲的台北市府發言人「小牛」柯昱安卻在社交媒體上含蓄地抱怨,這種事情,哪裡是自己就能決定的。

顯然柯團隊更想透明化這次與劉結一會面的過程,但操作手法粗糙到不顧基本政治禮貌的地步。島內的政治觀察者也感嘆,這麼些年,選舉文化過度惡劣,以致台灣政治人物的政治素養與禮貌倒退嚴重,鬧出許多不當的笑話。

然而呢,支持者往往卻吃這一套。簡而言之,只要有票,政客是不惜為了迎合選民而堂而皇之地去鬧笑話。

直播事件只是小小的插曲,柯文哲與劉結一的會面才是值得關注的重頭戲。至少代表彼此都有願意交往的努力和善意,可是蔡英文當日便聲稱,兩岸事務是蔡當局職權,涉及政治或公權力的事務須經當局唯一授權的海基會。

親綠的《自由時報》援引民進黨市議員簡舒培的話稱,柯文哲見大陸官員為什麼不先跟當局講?他此行就是在配合大陸搞「統戰」,漠視當局法律規定。

與其說蔡政府為了防堵柯文哲,不如說操作兩岸對立是蔡英文目前唯一得分的策略,既然有效,不妨變本加厲。甚至到了不顧她上台後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幾乎斷絕的局面。

愚蠢又短視的行為莫過於大家敵視而不溝通。兩岸的危機也莫大於一些台灣政客為了火中取栗而不惜四處點火。相對而言,即便以墨綠自居的柯文哲都明白,堅持兩岸一家親中的情感成分才是多麼地有必要。

柯文哲曾說,以他的228事件受難者的家庭背景,如此深綠的成分,動不動都被抹紅。可想而知,如今在台灣還能堅持善意與和平的兩岸溝通是多麼地不容易。

在大陸看來,兩岸問題是情感問題,所以不惜代價。可惜在台灣很多政客看來,台海之間有利可圖,所以坐地討價還價。只是最後假如情感真的破裂,恐怕多少價格也彌補不了那裂痕。

2020的這場選舉,柯文哲是否參選依舊是關鍵。雖然柯如今有被藍綠邊緣化的危機,但2020的這局,藍綠都充滿了非常複雜的變數。恐怕是台灣有選舉以來最為複雜的一局。柯文哲至今不肯表態。

倒不是他在猶豫,而是他知道,這局中耐下性子等待是最好的策略,哪怕繼續承受被邊緣化的可能。他拿織田信長攻擊今川義元的例子說明等待的重要性,其實更說明的是,攻擊才是既定方針,至於何時出擊不過是戰術問題。

韓國瑜四月份表達出參選意願的時候,柯文哲就感嘆,韓到底是沉不住氣。韓國瑜後來的發展趨勢,也確被柯文哲言中。速度是取勝的關鍵,但速度只有在關鍵的時候才有效果,沒有人可以持續地保持高速。因為一旦到你疲憊的時候,就成為別人的目標。

和韓國瑜比較起來,柯文哲的團隊非常年輕化,柯本人勤奮,每日早起上班,從不懈怠。他確實比韓國瑜更專注於市政,讓人無法詬病。

柯善於學習,也善於運用年輕人長處。他的支持者中年輕人居多,卻也其來有自。網紅館長就是柯文哲的支持者之一,不過館長為了罵韓國瑜落跑參選,而奉勸柯文哲做滿四年放過2020。按說,網紅一般都該明白時過境遷的這個道理。

當然,柯的團隊也是非常不穩定。他手下很多優秀人才沒有享受到功成身退的待遇。往好處說,柯文哲不願意政治酬庸。但往壞處說,柯至今不能形成穩固的勢力,也有其團隊中精英不能沉澱下來的結果。太多人在柯陣營如過眼雲煙,更不談那些反目成仇的例子。

所以柯也常給人涼薄的印象。他解釋自己是亞斯伯格症使然。他公開說自己沒有朋友,但凡說自己是柯文哲朋友的人都是騙子。媒體人吳子嘉在去年台北市長選舉中最後關頭不惜報假民調幫柯催票。但吳也反覆說明,他不是柯的朋友,他只是贊同柯文哲。

柯文哲一度也想與藍綠陣營中一些相對邊緣化的勢力結盟。但成效不彰。但假如藍綠如今有誰要另開局面的話,柯文哲倒是最好的配合選項。在可能性方面,蔡英文已經操作到其民調的高點,畢竟兩岸恐怖情緒不會一直持續下去,而政績始終是蔡英文短板。

藍營方面,無論韓郭誰出線,弱點都很明顯。更致命的是,藍營從來內鬥內行,初選後分裂也有極大的可能性。所以這局中,沖在最前面的未必是勝利者,而堅持到最後的,一定會有收穫。

所以柯文哲不會有像王金平那樣操作關鍵少數的策略,還是那句話,他依舊是這場大選的關鍵,他如織田信長一樣,等待日本永祿三年五月中旬在桶狹間忽然而至的那場大雨。

是夜,萬籟俱寂,信長以逸待勞……


織田信長,日本戰國時代將領,生於1534年,卒於1582,與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英傑」,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餘年的足利幕府,使持續百年以上的亂世步向終結。

桶狹間之戰系織田信長生涯中著名的戰役。據稱,1560年5月19日,織田信長率領兵力出陣,當天下午桶狹間一帶突然下起了大雨。織田軍的士兵們大喜,於桶狹間偷襲敵方今川義元,今川義元戰死、今川軍因而敗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e4DGGwBmyVoG_1ZNQ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