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鞋門」投資

2019-08-26     蜂巢財經News


文丨JX kin

編輯|文刀

一夜之間,炒鞋之火熱也蔓延到幣圈。CoinEx、ZBG等交易所「上鞋」的截圖在幣圈瘋傳,熱度在幣民的朋友圈裡升騰。

CoinEx、ZBG等交易所「上鞋」只是一次跟風營銷,還真有加密貨幣交易所上了「鞋對」,早在今年5月,55.com就上線了ATO潮牌交易通道,供投資者用USDT就可以炒鞋。

炒鞋引起幣圈的關注與其瘋狂的利潤有關,一雙市價2000元的球鞋可以炒到數萬元,可與幣圈的10倍幣們媲美。

一些幣圈玩家也加入炒鞋大軍,曾是區塊鏈行業從業者的黃小民(化名)也在今年6月入了「鞋圈」,每天上下班的地鐵上都會抽幾分鐘時間看新鞋。

無論是鞋還是幣,「炒」的本質無非低買高賣賺差價,用錢撬動錢。和加密貨幣一樣,鞋圈隨著越來越多熱錢進場而注入泡沫,原本穩賺的生意也充滿了不穩定性。

CoinEx「開玩笑」 55.com真上鞋

「今天一睜眼,發現整個幣圈都在聊炒鞋。」出沒在各大幣圈社群的老楊說,他看見有人調侃,「比特幣8月20日下跌7%被歸因到炒鞋上,把鞋都和比特幣關聯上了,熱度真的不一般。」

有交易所也來蹭熱度,8月20日下午,CoinEx上線鞋交易對的截圖在朋友圈刷屏,「據說CoinEx的下一個版本可以炒鞋了。」有人如此傳說,甚至連CoinEx創始人楊海坡也把這張圖片發到朋友圈。

蜂巢財經隨後向楊海坡求證,對方回復「開玩笑的」,附上了一個調皮的表情。

也有數字資產交易平台真的上過鞋。今年5月,55.com上線了ATO通道,提供潮牌交易服務,成為幣圈首個「鞋交所」。以該平台發行的一個潮牌通證AJOW為例,代表潮牌實物的權益和價值,用戶通過炒AJOW就等於間接炒該潮牌。

55.com AJOW價格走勢

「鞋圈」本土炒客們鍾情的炒鞋平台主要在「鬥牛DoNew」、「毒」這兩個潮牌平台上交易。和傳統證券及加密貨幣交易所一樣,兩個APP也顯示每個交易標的的價格走勢。如用戶要拿現貨,買入後,平台會將商品寄到買家手裡;若只是買入等待價格上漲後賣出,則無需交割實物。

當外界傳聞加密貨幣交易所能否轉戰鞋市時,業內多有「不看好」之士。IMEOS陳加恩在朋友圈分析認為,鞋的流量有特殊圈層,幣圈做鞋就好比網際網路做區塊鏈,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金,運營模式重,還要有貨源,「做起來已經可能需要上千人規模投入運營,那時市場窗口已經結束。」

55.com 交易平台的媒介負責人Anna則告訴蜂巢財經,「這還是沒弄懂投資邏輯的想法」。

她說,55.com將商品通證化,投資者可以購買該潮牌商品通證從而獲得部分所有權,既滿足了粉絲對擁有感的「執念」,又滿足了投資者對價值增值紅利的追求。同時投資者湊夠核定的通證,就可以申請兌換實物。

無論如何,炒鞋已經進入了幣圈視野。

幣圈小散闖鞋圈 自稱「像黃牛」

黃小民早在今年6月就開始加入炒鞋大軍,他曾是一位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他回憶,早在2014年時他就知道可以通過買賣潮鞋賺取差價,「不過那時還在上學,沒有過多留心,錯過了一個賺錢的機會。」

今年6月,一次偶然的買鞋經歷再次引起了他對炒鞋的注意,「買鞋時聽到有人在聊,阿迪旗下粉色的椰子(Yeezy)滿天星已經炒到了9200元。」當時,椰子350型號的官方定價才1899元,市場價較官方定價已經上漲了4.5倍。

在幣圈闖蕩的他對投資十分敏感,當天回家後,他就登陸阿迪達斯的官網一探究竟。他發現,次日就有椰子350型號的粉色款出售,他立刻註冊參與搶購,運氣不錯,他搶到了一雙,「第二天就在『毒』上賣了3000塊,賺了1100塊。」

後來,他每天都在關注阿迪、耐克這些運動潮牌的首發鞋,但至今再沒搶到過。「我就一個號,中籤率低,一直沒搶上。」他並沒有將自己定位為炒鞋者,「更像『黃牛』,做的是官網搶到新品後賣到市場上的生意,因為我並不囤貨,炒幣的經歷讓我明白,最終只有落到口袋裡的錢才算是你的。」

限價、限量、搶購,這些詞彙在幣圈也耳熟能詳,畢竟,IEO模式誰也不陌生。黃小民還是覺得有區別,「阿迪耐克可不打新,而且聽說2到3個小時內付款都是可以搶到鞋子的。」

線下抽籤場景(圖片來源於網絡)

炒鞋者搶鞋的熱情可不比幣圈打新差。第一財經曾報道,2018 年 11 月,一款 AJ 聯名在昆明發售,一位東北莊家特地飛到昆明,雇了 50 個人排隊搶鞋。昆明總共發售了 26 雙,這位莊家拿下了 21 雙。

熱錢匯成一個資本江湖,攫取差價的鞋圈,瘋狂程度一點也不輸幣圈。

「大鞋商」站頂端 鞋圈亦有莊

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鞋圈,賺錢的邏輯與幣圈相差無幾,資金更多的人掌握更多的資源和話語權。

在炒鞋玩家楊銀(化名)看來,現階段炒鞋市場渠道、資金兩個因素最重要。

他舉例,一款新鞋公價500,市場價1200,鞋商會從國內外的店鋪以及散戶手裡收鞋;有店鋪關係的公價拿鞋,不常年玩鞋的散戶缺少出手渠道,還要擔心在「閒魚」、「毒」等渠道被調包的風險,多半還是賣給鞋商。

有門路的「鞋商」占據著整個炒鞋大軍的食物鏈頂端。

在幣圈,有人將「小散」角色定位高位接盤者,或者平滑曲線的人。鞋圈「小散」照樣難逃被割命運。

楊銀透露,鞋商拿到鞋後同樣可以操縱市場價格,譬如市面上有1000雙,大大小小的鞋販手裡占了800雙,小鞋販囤貨可能升值,但承擔的風險也不小,「現金流會不會斷?走短線還要看你店鋪口碑,大鞋販還有可能砸價,一夜之間市場價降到800,你賣了,他們又把價升上去了,頂級鞋商過段時間找個網紅帶帶貨,價格又漲上去了。」

鞋市同樣是大資金玩家的遊樂場。

除了大資金玩家可操縱市場外,與股市一樣,一些場外因素也可能會影響價格走勢。比如某位明星穿了某雙鞋,粉絲們也會跟著買,需求一大,二級市場的鞋價便被推高。

美國著名說唱歌手(Kanye West)因腳踩一雙Yeezy後,令該鞋大火。他也是「炒鞋團」的標誌性人物,據稱去年一年因炒鞋年入10億美元,甚至被推崇為「Yeezy帝國」的創造者。

侃爺腳踩Yeezy(圖片來自知乎)

時間往回倒推個四五年,鞋圈的炒客們可以追溯到一些「有錢的年輕人」身上。

「上些年紀的人明顯不會搞這些,上班族一般都是為自己的生活奔波,買鞋只是日常消費,炒鞋的都是那些有錢人的子女,他們是最早的買家,也是鞋圈的早期玩家。」

此前有媒體報道,鞋的二級市場大概是在2011年前後開始發展起來的。2015 年之前,10個人里9個賺錢;2017 年之前,尚有一半人能賺到錢。

進入2018年,炒鞋的人越來越多,不再穩賺不賠,球鞋也變成了一種「炒作工具」,一雙限量版的鞋很難再以原價買到,市價去買,「只能看跌還是漲。」

炒鞋之突然瀰漫到幣圈,「這一鬧騰,可能更難搶,能賺錢的人更少。」黃小民介紹,鞋市也有市場規律可循,「過年的時間比較蕭條,6月是鞋市的大月,只是今年,誰都沒想到8到10月也成了大月,「這可能和幣圈資金入場有關。」

炒幣與炒鞋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鞋子砸在手裡尚可一穿;而幣子一旦無法變現,只能算作空氣。

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資金流入鞋市後,不確定性將進一步擴大,正如黃小民所說,「賺錢的始終是少部分人,一旦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市場也就到了頂點。」

無論是幣還是鞋,加上「炒」字便開始自帶市場風險。價格的漲漲跌跌中,不諳其道者極有可能成為被割的韭菜,「有風險,須謹慎。」黃小民如此提醒。

互動時間

你會參與炒鞋嗎?

了解更多區塊鏈優質內容,請關注公眾號:蜂巢財經News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dUgzmwBJleJMoPMgO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