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溫暖的家,是每一個家庭及其成員所共同追求的目標,父親為了幸福家庭而拼搏,母親為了幸福家庭而付出,孩子在幸福的家庭裡面茁壯成長。
毫無疑問,幸福的家庭,能給我們溫暖,能為我們遮風擋雨,讓父親變得偉岸,讓母親變得年輕,更能讓孩子專心做回孩子。
那麼,幸福的家庭,應該如何建立?
下面這個家庭,就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很好的模板。
01 優秀的父親,讓媽媽保持年輕,讓孩子感到幸福
《少年說》是一檔讓孩子透露心聲的節目,許多孩子站上台上吐槽自己的父母,但有一期節目,卻迎來了一位向全世界秀自己父母的男生。
男生上台後對父親喊道:「雖然媽媽只比你小五歲,但是她看起來很年輕!」
如下圖所示,父親看起來有些顯老,鬢角有點白髮,但旁邊的媽媽看起來如小姑娘一般的年輕。
孩子接著說道:「說明咱爺兩對她好!對不對?媽媽!」
台下的媽媽有些自豪的回應孩子:「對!」
接著,輪到了父親發言了。他的話,透露了讓媽媽保持年輕,讓孩子保持優秀的秘密:
孩子的父母已經走過相伴了20個年頭,共渡了18年的婚姻。
18年的時間很長,爸爸說,這18年的時間裡只跟媽媽吵過一次嘴。
難道他就沒有和媽媽意見相左而不滿的時候嗎?自然是有的,那他又是如何處理的?
這位爸爸給出了完美的答案:
「我作為一個男人啊,男人應該有一個責任,就是讓自己的女人過得很幸福!」
對妻子謙讓,與之相敬如賓,就是這位父親能讓家庭保持18年只吵一次架的秘訣!
那媽媽為什麼可以顯得如此年輕呢?
這位父親接著說道:
「愛情是一個女人最好的化妝品,但是爸爸真正做到了」
「這些年的歷程當眾,我讓媽媽過的很開心很快樂!」
如他所述,這就是媽媽保持真正年輕的一個原因:健康積極的心態,有愛能化解一切煩惱的家庭。
秀恩愛秀得如此「赤裸裸」,這也是第一次見到了。但顯然父親並不是單純為了秀而秀,他接下來的話,才是他想對孩子說的。
「因為這也是當初我對你媽媽父親(孩子外公)的一個承諾」
「結婚那時候我說,我一定讓你的女兒跟我在一起感到開心快樂!」
這位父親,用18年如1日的行動,履行著自己對老丈人的承諾,同時他也給孩子實際示範了,自己做到了,成為孩子生活中最好的榜樣。
這位父親,希望孩子和自己一樣能信守承諾,信守讓自己重要的人幸福快樂的承諾,信守成為一個男人應盡責任的承諾。
孩子顯然非常為自己的父親自豪,同時,他也為父親把自己當成和他一樣地位的人--一個男人而不是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而自豪。
孩子大聲的回應到:
「行!」
「老爸你負責掙錢,我負責學習!」
「一個讓媽媽過物質上的生活,一個讓媽媽過精神上的生活!」
或許這位父親在事業上並不出色,但他在家庭中足夠優秀。一個優秀的父親,時刻用行動教會著孩子如何愛護自己的妻子,教會孩子如何儘自己的責任。
02 幸福的家庭,標準是什麼?
對於「幸福家庭」,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標準,有的人認為一家人齊整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富裕就是幸福...
幸福的家庭,其表現可以是各種各樣的,但殊途同歸,幸福家庭都有以下共同特點:
- 給予家庭成員無條件的愛
家庭由父母和孩子構成,幸福的家庭,其家庭成員相互之間給予著對方無條件的愛。
例如父親不會因妻子的容貌變化而鄙視自己的妻子,母親不會以丈夫能帶來的經濟價值作為愛他的標準,而父母對孩子,不會以成績為衡量標準。
- 給予家庭成員無限的包容
在孩子踏出社會之前,家庭就扮演著社會的角色,但與之社會的規則所不同的是,家的規則並不需要權力,更在乎於無限的包容。
例如,當父親事業遭遇挫折,外界的人可能會褒貶不一,甚至可能落井下石。但在家庭里,沒有人會因此而責怪父親,反而會給予安慰和支持;
又例如,當孩子成績不佳的時候,外界的人會給予孩子施壓,甚至懲罰,但在家庭裡面,父母更關心孩子的情緒,幫助他走出挫折。
- 家庭成員彼此尊重
幸福的家庭,其家庭成員必然是相互尊重的。
這份尊重體現在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權、決定權以及私人空間上。
在幸福的家庭裡面,每個人都盡著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但又保持著彼此的獨立,共同為家庭付出,從家庭中汲取能量。
例如《少年說》里的這位男生,他很明確自己可以為家庭做什麼,也十分清晰家庭成員的責任是什麼,最後他所表現出來的是,以父親為榜樣,尊重媽媽,保護媽媽,而同時他履行自己的家庭之職責:學習。
03 打造幸福家庭,關鍵在父母的夫妻關係
一個家庭裡面,通常會存在兩段親密關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 夫妻關係為第一順位,家庭才能有幸福的基礎
這兩段關係的先後次序非常重要,幸福的家庭以夫妻關係為先,而不健康的家庭以親子關係為先。
家庭是傳遞愛的載體,從父母傳給孩子,再由孩子向下傳遞。不過,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應是親子關係,而是夫妻關係。
對此,國內知名的心理學家曾奇峰形容說,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包括公婆與丈夫、丈夫與孩子、妻子與孩子)凌駕於夫妻關係之上,就會產生最常見的兩個問題:
一、糟糕的婆媳關係;
在孩子長大後,以孩子為第一精神寄託的父母,會認為兒媳/女婿搶走了自己的孩子,進而與之發生衝突,勢如水火;
二、嚴重的戀子情結;
有戀子情節的父母,會彼此爭奪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進而發生夫妻間的矛盾,當父母不斷發生爭執,家庭自然就談不上幸福了;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愛孩子,將他養大,不是為了自己分享這一結果,不是為了永遠與孩子黏在一起,而是要將他推出家門,推到一個更寬廣的世界,讓他去過獨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孩子,則勢必會找一個伴侶,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等他的孩子長大後,他也會向父母學習,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寬廣的世界。
愛,就在這樣的循環中不斷地傳遞,從我們的原生家庭傳遞到我們的新生家庭。
- 相敬如賓的夫妻關係,讓孩子當回自己
在一些家庭裡面,夫妻關係是第一順位沒錯,但父母的相處模式卻往往讓孩子難以理解。
例如我見過一個家庭,夫妻人前恩愛無比,但卻不穩定,他們可以前一面如膠似漆,下一秒就因為一點小事情就互相攻擊。
在孩子看來,父母好像愛著對方,但又像憎恨對方,這樣的相處模式讓孩子無所適從。一方面他難以分辨父母是愛還是恨,另一個方面孩子的自戀,讓他不斷把父母的關係變化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攬。
最終懵懂的孩子只能選擇犧牲自己,做出一些怪誕的行為來讓父母保持和諧、穩定的關係,顯得非常早熟、懂事。
父母相互尊重,相敬如賓的和諧關係,才能讓孩子安心做一個孩子,在天真爛漫中成長,最終學會父母間的相處模式,並把這份美好投向社會,獲得良性循環。
- 孩子同樣需要盡到家庭責任
光憑著父母關係占優先地位,以及和諧的關係,還不足以成為幸福家庭。如前文所述,幸福家庭應該各盡其職。
在一些家庭裡面,往往會忽略了孩子的家庭責任及其對家庭責任表現的需求。最常見的就是:「你不用管其他的,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
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有其家庭責任,而對於孩子而言同樣如此。他們無條件的接受著父母提供的方方面面的照料,同樣他們亦需要為家庭幸福付出一份努力。
從心理層面而言,孩子都是自戀的,他們有著向父母表現自己能力的需求,證明自己是家庭的一分子。
讓孩子盡其所能的幫助父母,承擔家庭責任,在乎給他們指明自己能做什麼,應該怎麼為家庭付出。
他需要負責他自己的分內事,包括整理自己的房間和大家共同活動的公共區域,同時需要完成自己的學業任務,幫助家庭幹活而不是幫助父母幹活。
淅爸有話說:一個幸福家庭的構建,離不開夫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更離不開孩子的付出,以夫妻關係為第一順位,並讓孩子盡其責任,幸福家庭就降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