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 (AuM) 再創新高,較10年前增長超2倍。同時,行業利潤增長承壓、費率戰愈演愈烈、全球監管趨嚴以及運營成本持續上升等多重壓力,都將資產管理機構推向了轉型的風口浪尖。
來源丨安永EY
原標題丨安永發布《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報告》
【如需獲取完整版報告PDF版,請添加普益君微信:pystandard01,備註「機構名稱+姓名」。】
資產管理是近十年來金融業最好的生意之一。2019年全球總資產管理規模 (AuM) 再創新高,較10年前增長超2倍。在基於規模收費 (AuM-Based) 這樣穩賺的商業模式下,行業營業利潤在2018年取得了29%的中位數,比美國市值最大的500家公司的中位數高出了12%。
過去三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AuM)的增長主要依賴於股票市場。2018年由於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之行業內生增長乏力,全球資產管理規模(AuM)經歷了金融危機後的首次下降。在未來股票市場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資產管理行業亟需尋找新的規模增長點。
同時,行業利潤增長承壓、費率戰愈演愈烈、全球監管趨嚴以及運營成本持續上升等多重壓力,都將資產管理機構推向了轉型的風口浪尖。
2018年,中國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全行業被納入統一監管,標誌著「大資管」時代正式拉開序幕。同時,伴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逐漸走向成熟與中國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海外資管巨頭將加快進入中國的步伐,而中國的資產管理業也勢必將朝著海外成熟模式發展。
在此時,安永深入洞察並分析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趨勢。我們發現海外領先資產管理機構正朝著三大方向實現轉型:
- 從過去「以產品為中心」,且僅局限於幫助客戶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管理,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全面滿足客戶財務目標的定製化解決方案。
- 重視自身「運營模式」,全面精細化運營體系的各個環節,並著力降低成本,以此提升投資效率。
- 實現資產管理價值鏈的科技轉型,重點關注智能投資研究和數字化財富管理。
安永於近日發布了《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報告》,全面分析並揭示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希望本報告能夠為中國資產管理機構的管理層思考自身業務戰略、運營模式和發展思路帶來價值。
在拐點遇見新機遇,科技重塑競爭格局
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報告
2019年,全球經濟周期已步入後期,經濟增速逐步放緩。雖然全球資本市場出現反彈,但地緣政治、通脹低迷和各大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仍引發了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這都將為行業下半年的發展蒙上陰影。
本報告通過安永全球資產管理資料庫,全面分析並揭示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現狀與市場趨勢。在此基礎上,我們在報告中提出:全球資產管理行業正面臨拐點,而金融科技則將助推資產管理機構完成轉型並致勝未來。
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再創新高
截至2019年6月,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再創新高,至95.3萬億美元。
圖1: 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上漲13.2%至95.3億美元
2018年全球資本市場劇烈震盪導致金融資產價值縮水,全球資產管理總規模84.2萬億美元,出現10年來首次回落,降幅達3.9%。截至2019年6月,隨著資本市場回暖,全球資產管理行業逐步走出陰霾,資產管理規模創下95.3萬億美元新高。然而大部分資產管理機構再也無法回到2018年第三季度的高點。
頭部效應愈加明顯
截至2019年6月,在美國基金市場,前100家的資產管理規模占到了市場總規模的97%,而其餘約500家中小型機構則要在剩下3% 的市場份額中進行爭奪。
圖2: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前5名市場占比超50%,前100名占比已超97%,其餘約500家在剩餘3%市場份額中爭奪
圖3:資金加速流入頭部機構——2018年全美前五凈流入5061億美元,除去前五,市場凈流出高達2256億美元
全球資產管理行業頭部效應愈加明顯。根據我們統計,美國前100家資產管理公司占據逾97%的市場規模,而其餘500家中小型機構只能在剩下3%的市場份額中進行爭奪。儘管如此,在2019年全球資產管理規模反彈的過程中,資金仍加速流向頭部機構。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8年全球近半數(46%)的中小型資產管理公司經歷凈流出。並且,通過Z Score模型對大型和小型機構凈流量離散程度的分析,我們發現小型資管機構更難以獲得穩定的資金流入。
利潤率下滑3%
2018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利潤小幅下滑3%。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在金融危機後經歷了一輪修復性的內生增長,但這一輪增長在2015年迎來拐點,此後行業內生增長受阻,利潤率出現負增長。由此,我們對行業營業收入、營業成本與營業利潤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進行了分析並揭示了利潤下滑背後的潛在原因。
圖4:行業內生增長受阻,利潤率下滑3%
此外,我們還分商業模式對各類資產管理公司的盈利能力進行了分析。我們發現未來各類公司將各擅勝場,只要能夠抓住機遇實現轉型,未來將擁有無限潛能。
圖5:五大商業模式的利潤率排名
基於以上對行業發展的回顧,我們洞察了四大趨勢,其正在不斷重塑資產管理機構的運營模式和價值鏈,顛覆行業競爭格局。
資金加速流入被動
2019年3月起,在美國股票市場,被動型基金資產首次超越主動型基金。
圖6: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資金加速流入被動型產品,凈流入超6000億美元;主動型產品流出超3000億
圖7:在美國股票市場,被動型基金資產首次超越主動型基金
延續此前趨勢,資金加速流入被動型產品。投資者愈發懷疑管理費高昂的主動型產品是否能夠帶來與之相對應的投資收益,因此大量資金從主動型產品撤離。反之,低費率的被動型產品則吸引了大量資產流入。在美國股票市場,被動型基金資產占比更是首次超越主動型,占據市場主流
費率戰愈演愈烈
費率壓力擠壓行業利潤被動型產品費率下降更為明顯,投資美國股票市場的ETF最低只要2bp。
圖8:2013至2018年,美國基金管理市場平均費率降幅達20%
圖9:主動型資產管理規模小幅上漲,費率並未出現明顯下滑
費率戰在資產管理行業內早已不再新鮮,在未來也將是最重要的議題之一。但我們發現費率戰的主戰場主要集中在被動型市場,主動型則選擇迴避。主動型基金管理者並不相信降費能夠換回市場規模,部分機構嘗試打破傳統固定費率結構,並推出新的定價模式。在未來,只有那些真正能為客戶創造Alpha(超額收益)的主動型基金才能得以生存與發展。
圖10:主動基金管理人代表發行可變費率的主動型基金
合規成本大幅上升
複雜多變的監管環境與日趨嚴格的透明度要求直接增加了資產管理機構的法律合規成本,並在無形中了提升了運營成本。在報告中,我們總結了歐美主要的監管新規對於資產管理公司和投資者的影響,包括MiFID II、GDPR、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近日出台的新規、SM&CR和LIBOR改改。特別是,MiFID II打破了買方和賣方最重要的服務關係——研究服務。我們還為資產管理公司提出了三大對策:重新審視合規框架、提升數據管理水平與中小機構進一步將中後台職能外包。
最後,本報告重點就金融科技如何助推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實現科技轉型進行了深入介紹。並在此基礎上為中國資產管理機構的科技轉型提出了建議, 希望能為中國資產管理機構借鑑全球領先資產管理公司的發展路徑提供參考。
金融科技的革新正在重塑資產管理行業的整體價值鏈,這無疑為資產管理機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在投研端,智能投研將幫助資產管理機構實現超額收益Alpha。在過去10年,14支運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的對沖基金表現較傳統對沖基金表現高出100%。在數字化客服方面,發力財富管理,吸引長尾客戶將成為資產管理公司未來20年的致勝關鍵,擁有滿足新興客戶需求的數字化策略的資產管理公司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在運營與合規方面,金融科技更將助力資產管理公司提升投資效率、降低風險並減少運營成本。
因此,此時能夠抓住機遇,擁抱金融科技的資產管理公司就將占領這一競爭新高地。
我們認為,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將在科技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從戰略、規劃和執行三大層面推動公司整體的科技轉型。
最後,資產管理公司亟需將數據和科技納入企業架構,並以此推動創新、變革以及企業轉型升級,從而實現基業長青。